共情护理用于老年脑梗死治疗中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作用

2016-06-01 12:20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共情分值

●李 茵

共情护理用于老年脑梗死治疗中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作用

●李 茵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老年期脑梗死患者消极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期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共情护理组(n=40)和常规护理组(n=40),对两组患者的消极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情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治疗依从性72.5%(29/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52.5%(21/40)(P<0.05)。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期脑梗死患者消极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共情护理;老年期脑梗死患者;消极情绪;治疗依从性;康复效果;影响

共情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方式,指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内心情感进行深入的了解,对患者的精神世界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然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1]。探讨了共情护理对老年期脑梗死患者消极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期脑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均具有有效的语言沟通能力及清晰的思路,均知情同意;将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智力障碍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共情护理组(n=40)和常规护理组(n=40)。共情护理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2±2.6)岁。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31例,丧偶7例,离异2例;常规护理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6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1±2.5)岁。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30例,丧偶6例,离异4例。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降压、利尿等,同时,临床护理人员适时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然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此外,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对其饮食进行有效指导,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共情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共情护理,具体操作为:1)换位思考。由于患者没有充分认识脑梗死,极为恐惧疾病,因此极易有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表示理解并对其进行密切观察,积极主动地和患者沟通,对其消极情绪进行及时疏导;2)健康教育。通过手册、视频等形式将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预后康复等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使其将科学的饮食方式及生活作息习惯培养起来,按时服药,在面对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对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有效的保持;3)共情体验。脑梗死患者在面对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诸多顾虑及疑问产生,这是临床护理人员一方面应该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耐心倾听,另一方面还应该从患者的言语、肢体动作中将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找出来,然后尽可能地将患者的顾虑及疑问解决掉,使患者的需求得到切实有效的满足。

1.3 观察指标

护理1个月后定期评估护理效果,每周1次。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前者分值在0-60分之间,焦虑情绪存在与否的界限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情绪程度越严重,分值越低焦虑情绪程度越轻微;后者分值在0-53分之间,抑郁情绪存在与否的界限为41分,分值越高抑郁情绪程度越严重,分值越低抑郁情绪程度越轻微。同时,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共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选项。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数据时用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用Ridit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用(±s )表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均数t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消极情绪比较

组内比较,共情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但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共情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时间SAS评分SDS评分共情护理组40护理前54.3±5.453.7±5.4护理后36.8±4.7#*39.0±4.4#*常规护理组40护理前54.5±5.353.8±5.7护理后49.9±5.248.2±5.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共情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72.5%(29/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52.5%(21/40)(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失语、偏瘫等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老年痴呆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脑梗死患者内心的消极情绪一方面不良影响着身体,另一方面还对病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3]。临床护理人员在共情护理下能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站在患者的角度,对患者的内心活动进行更为真切的感受,进而更易对患者的想法表示理解,从而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本研究结果表明,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期脑梗死患者消极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1]陶玲.共情护理服务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 9(17):40-41.

[2]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 31(4):731-732.

[3]王敏.抑郁症患者应用护理预案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 34(31):6618-6619.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共情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静心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测试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