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6-06-01 12:20畅晓丹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白血病优质依从性

●畅晓丹

优质护理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畅晓丹

目的:探讨分析对白血病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8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予以常规临床护理手段;优质护理组:42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相关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分,并对比组间差异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分析(P >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后,其SAS、SD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血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白血病患者原有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全面减轻、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进而也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白血病;焦虑和抑郁;优质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

白血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克隆性疾病;多以感染、出血、机体各器官浸润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目前,白血病治疗多以毒副作用较大的化疗为主,因此,此类患者往往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与心理压力,进而对临床护理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1]。因此,笔者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8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优质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8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7例,女15 例;年龄4~71岁,平均年龄(42.9±6.1) 岁;其中:8例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1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优质护理组:42例患者,男性29例,女13 例;年龄3~70岁,平均年龄(43.7±7.2)岁;其中:10例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经临床骨髓检查后予以确诊。组间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2)护理方法。① 对照组。42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均接受临床常规2级护理干预。②优质护理组。42例患者均予以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白血病患者入院后,即与患者开展有效而亲切的交流与沟通,并在最短时间内详细了解、掌握患者个人资料,及时、及早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奠定基础。同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相关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侧重强调遵守医嘱、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并通过肯定式的引导和鼓励,使患者尽快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2]。(2)心理护理。白血病患者往往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与心理压力,进而对临床护理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白血病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从各个护理细节做起;让患者可以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各项护理由心而发;并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及积极的鼓励等心理护理手段,为白血病患者提供一个强大的心理与精神上支柱,使之树立并坚定治疗疾病、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也能促使白血病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临床各项医护工作,提升其治疗依从性[3]。(3)化疗护理。护理人员在行静脉穿刺过程中要尊重白血病患者,根据其意愿选择适宜的血管进行穿刺;并要保证穿刺的稳、准、快,最大程度地减轻白血病患者因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护理人员还应在输入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前,及时告知患者,使之提前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并在穿刺过程中,可以通过轻松话题来吸引患者的注意力,而减轻其疼痛程度。(4)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嘱白血病患者患者禁烟、禁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与睡眠;同时,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帮助其制定更合理、更科学的膳食结构,全面减少油脂、糖类以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5)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结合白血病患者实际病情来鼓励、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床下锻炼,在提高其体质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食欲的增强。(6)出院指导。白血病患者出院前,应嘱患者定期到门诊复查,若出现发热、出血、关节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嘱患者家属应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这对缓解患者心理与精神上的压力,保进其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4]。

(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并对比组间差异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4) 统计学。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s)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P<0.05时,则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分析(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后,其SAS、SD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2。

表1 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分析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对比分析[n(%)]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分析(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后,其SAS、SD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这也进一步说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全面缓解白血病患者的负性心理,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笔者认为: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时,应侧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加强与白血病患者的深入沟通与交流,了解、掌握其负性心理形成根源之后,拟定出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并加以实施;这对全面改善、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提升治疗依从性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运城市第三医院)

[1]王妮.优质护理概念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0):71-73.

[2]李淑丽,连雪英,张淑伟.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肛周感染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45.

[3]王云英.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化疗期感染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6):763-765.

[4]谭美仲,余苏琴,陈健清.优质护理在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内科,2015,10(6):908-909.

猜你喜欢
白血病优质依从性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