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治疗效果及痊愈时间的影响

2016-06-01 12:20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患肢

●陈 平

护理干预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治疗效果及痊愈时间的影响

●陈 平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到2016年初在我院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痊愈的时间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且实验组的康复平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护理干预;妇产科手术;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我院对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进行了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到2016年初在我院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5.2±0.5)岁。手术类型:子宫肌瘤切除术33例,宫颈癌根除术12例,剖宫产术15例,卵巢癌术8例。发病时间为2-6d,平均发病时间为(4.12±0.8)d,其中左下肢39例,右下肢14例,双侧为15例。全部患者均主诉小腿部位肿胀感并在活动后加重,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使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组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别、患肢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抗凝、溶栓、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做好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辅助患者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1)心理干预:由于静脉血栓会给患者的肢体造成一定的肿胀感和疼痛感,导致患者的活动减少,并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从而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多关心患者,并聆听患者的感受。向患者讲解下肢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2)专科护理:更换穿刺部位,对发炎部位进行热敷,并密切注视患者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如果患者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下肢静脉炎,可以在热敷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治疗。叮嘱患者卧床休息7d左右,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并严格禁止患者按摩患肢,静待血栓黏附在静脉壁上,防止血栓脱落形成没栓塞。患者卧床期间频道其做膝关节屈曲,并保持股骨静脉处于放松状态,同时缓解牵拉腘静脉的力度,禁止膝下垫枕,干扰小腿静脉的回流。(3)密切监督患者病情发展,注意肺栓塞的高危症状例如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让患者立即取平卧位,避免、深呼吸和剧烈翻动并给与足够的氧气吸入治疗,同时谨准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4)饮食护理,患者发病期间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饮食结构,叮嘱患者尽量使用高纤维、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防止出现便秘导致病情加重。

1.3 疗效评估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以及生命体征等制定疗效评估的标准,其中治愈:患者主诉未有疼痛感和肿胀感或有轻微症状,病人患肢和患肢腿围相差<1cm,可以直立>25min,步行距离>1200;显效:患者主诉未有疼痛感和肿胀感显著缓解但仍存在,病人患肢和患肢腿围相差<3cm,可以直立>15min,步行距离<800m;有效:患者主诉未有疼痛感和肿胀感有一定的改善,病人患肢和患肢腿围相差有所改善但是<3cm,可以直立5-15min,100-400;无效:疗效均为达到以上标准。其中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并记录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了保障治愈时间统计的准确性,记录其发病到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完全缓解所需的时间,治愈时间越短表明治愈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结果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使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比表示,用查访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接受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经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2.2 组间患者平均时间对比

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2.2±4.11)d,而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则为(8.1±1.4),后者显著低于前者,经检验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5)。

3 讨论

造成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静脉壁损伤、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血流缓慢等。由于盆腔静脉相对来说较为密集且血管壁比较薄,并且四肢部位缺少筋膜外鞘的保护因此与周围脏器的静脉丛交流频繁,常导致盆腔凝血。而妇科手术中患者常会导致周围静脉扩张,特别是一些大手术后术后卧床时间加长,导致妇科手术是该疾病发生的高危人群。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常发生在术后,随着人们医疗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术后表现出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尤其是显著的临床症状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影响该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本次研究中对其中34例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进行了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平均治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分显示了综合护理干预在该疾病的应用效果。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心卫生院)

[1]杨安平,何丽琼. 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护理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3:118-119

[2]张欣.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48例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8:96-97

猜你喜欢
血栓性静脉炎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