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2016-06-01 12:20赵明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申请单尿液标本

●赵明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赵明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10000份尿检样本进行研究,尿检样本收集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缺陷标本出现的影响因素包括标本的检验不严谨(61.11%)、运送不及时(7.41%)、采集不合理(25.00%)、申请被忽略(6.48%)。结论:通过加强对临床尿液检验工作的管理,有利于减少错误发生率,提高尿液常规检验水平。

尿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尿液的排出有利于将人们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清除,对机体内水与电解质平衡具有调节作用,尿液的尿量、颜色、成分等信息,能够将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情况反映出来[1]。尿液检验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属于常规检验项目,其检验过程包括样本采集、存储、标本运送等环节,一旦任一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影响检验结果,导致患者病情难以确诊,或者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降低疾病诊断准确率,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2]。为了提高临床尿液检验的准确性,医院必须加强对尿液检验工作的管理,增强检验人员的管理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本院采集的10000份尿液标本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00份尿检样本进行研究,涉及到的女性病患438、男性病患562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43.29±7.52)岁。质量缺陷标本108例,所占比例为1.08%,女性46例,男性62例,平均年龄(45.93±6.94)岁。

1.2 方法

由两名专业人员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验,并给予综合分析,明确质量缺陷标本产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检验环节包括检验申请--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检验。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有108份标本出现了质量缺陷,从缺陷标本出现的原因上看,主要包括标本申请、采集、运送、检验环节存在问题,检验不严谨、运送不及时、采集不合理、申请被忽略所占比例分别为61.11%、7.41%、25.00%、6.48%。

质量缺陷标本产生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尿液检验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尿液检验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检验项目,其检验过程包含多个环节,若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诊断。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在尿液检验过程中的申请、采集、运送、检验环节均可能出现问题。①标本申请。标本申请属于尿液检验过程中的第一执行环节,这一环节极易被工作人员与患者忽略;②采集。在采集过程中,尿液标本采集量、留尿时间、尿道口皮肤清洁情况、月经妊娠、剧烈运送、服用药物等因素均会影响尿液标本的质量,从而影响检验结果;③运送。为了保证尿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必须及时运送标本,确保标本的新鲜度。一般而言,在完成采集工作后,需于24h内,将标本送至检验室,否则标本会变质,影响经验结果。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尿液标本数量过多,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极有可能出现标本运送不及时的现象;④检验。尿液检验结果与检验者的专业能力水平、检验材料类型、试剂类型、检验仪器型号等存在关联。

3.2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3.2.1 申请单的填写

在尿液标本检验前,工作人员要填写申请单,确保内容填写的准确性、完整性,针对使用过在皮质类固醇、维生素C等药物的病患,在申请单上要特意说明,便于将假阴性、假阳性检验结果排除,提高尿检准确性。申请单上所填写的标本容器标志需与实际应用的容器一致,当工作人员接收到申请单后,要仔细核对相关信息。

3.2.2 患者准备工作

在采集尿液前,患者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需向其讲述尿检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尿液采集前,患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尿道口、周围皮肤要保持洁净,防止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将尿液污染[3]。利用一次性尿杯装好尿液标本,完成尿液的采集后,需尽快送检。

3.2.3 尿液标本的运送

工作人员要清洁标本容器,针对无法立即送检的标本,需将其存储于冰箱内,冰箱温度调整在4--8℃间。若标本收集2h后,仍然无法送检,则需取适量防腐剂,加入其中,给予冷藏(2--8℃)保存,在6h内,必须完成标本的检验工作。

3.2.4 标本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需做好仪器的保养工作,并定期给予检修,必要情况下,要评估、测试仪器的技术性能。尿液检验科室可开展室间、室内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检验的精密性,提高尿液检验水平。

3.2.5 尿液检验后的质量管理

完成尿液检验工作后,医务人员要再次认真核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实。医务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经分析无误后,才可将结果上报临床[4]。护理人员要负责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尿液检验结果与检验时间,便于日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尿液检查能够将患者泌尿系统的病变情况反映出来,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治疗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临床医师获取更多依据和诊断信息,诊断患者病情。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在10000份标本中,有108份标本存在质量缺陷,质量缺陷率为1.08%。为了降低尿液标本的质量缺陷率,临床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尿液检验环节的管理,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坚持以患者为本的原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南部县人民医院)

[1]谢玉芳,吕永卫.尿液检验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7):2262-2263.

[2]邵君.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1(19):2594-2595.

[3]张利霞.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06):57-58.

猜你喜欢
申请单尿液标本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运用PDCA循环提高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和规范性
跟踪导练(三)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