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6-06-01 12:20宋翠平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精神科医患人性化

●宋翠平

人性化护理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宋翠平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康复疗效,评判人性化护理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提升作用。结果:在护理工作各项指标满意度上,观察组在住院环境、护理技术、医患沟通这三项指标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疗效评分上,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个人卫生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人性化护理;精神科;护理满意度

在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多存在情绪不稳定,易躁易怒的特点,其心理层面较为脆弱,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医护工作中,多一点耐心与贴心,多与患者沟通,获取患者的信任,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争取早日康复。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精神状态的恢复[1]。此次实验旨在研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科疾病判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68例,抑郁症27例,狂躁症13例,强迫症4例,患者无严重身体疾病及智力障碍,[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为(43.1±5.4)岁,;②观察组:男40例,女16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为(42.8±5.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症类型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价值。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严格按照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定期检测患者各项病症相关指标,记录下来,发现患者病情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制定医护人员服务标准,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时需保持三美——穿着美,语言美、举止美,对患者“贴心、关心、有耐心”,营造温馨和谐的病房环境;②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困扰,而且精神科疾病的患者心理尤为脆弱敏感,易滋生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获取患者的信任与配合,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③实施开放性管理,尊重患者的人权与尊严,与患者沟通时平等自由,鼓励患者多与他人沟通,举办一些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帮助患者释放精神压力,根据不同症状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不同的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④与患者家属共同实施医疗护理,精神科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家属的努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鼓励患者家属参与病区管理,在医护人员的专业医疗指导下与患者进行沟通,陪同患者多参与一些文娱活动,能帮助患者更快地从自己的心里世界走出来。

1.3 判定标准

给所有研究对象发放一份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其中满意度指标包括住院环境、护理技术和医患沟通,再依据精神科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个人卫生等四个指标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康复疗效,评判人性化护理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提升作用[3-4]。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在护理工作各项指标满意度上,观察组在住院环境、护理技术、医患沟通这三项基本指标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各项指标满意度对比[n(%)]

2.2 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

依据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个人卫生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IPROS评分对比(+S)

3 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精神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开展文娱活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素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大大提升了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5-6]。此次试验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住院环境、护理技术、医患沟通这三项护理工作满意度指标以及康复疗效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试验结果表明人性化精神科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素质,提升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因而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二五六临床部)

[1]穆金桃.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5(12):114-115.

[2]陈鸾凤.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3):691-692.

[3]张玉娥,邬东红,李志英.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09(05):34-35.

猜你喜欢
精神科医患人性化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