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16-06-01 12:20陈海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强制性脑瘫肢体

●陈海

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陈海

目的:探究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运动训练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康复训练时间安排均8 周一个周期,6d/周,3 h/天,一个周期后对两组进行康复疗效及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结果:经过观察对比显示,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的儿童脑瘫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运动训练的患儿的总有效率75.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两组患儿FMA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大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瘫康复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强制性运动训练;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临床价值

在我国新生儿中的脑瘫的发病率为1.8%~4.0%,脑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随着医疗条件及医疗水平的进步,脑瘫患儿在婴幼儿时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2-3]。这是因为儿童是身体和脑功能发育旺盛阶段,具有较高程度的可塑性。借鉴以往的治疗案例的经验,康复治疗技术不断更新,强制性运动训练逐渐崭露头角。为了考察强制性运动训练的临床价值,本文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按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些脑瘫患儿能配合医护人员指令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均无精神疾病或严重智力障碍。同时排除骨关节疾病、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儿。观察组中男22例,女 18 例,平均年龄为3.4±0.4岁,患者的发病部位为左侧上肢功能障碍19例,右侧2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其平均年龄 3.5±0.3 岁,期发病部位左侧上肢功能障碍20例,右侧2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并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运动训练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首先限制健侧肢体的活动,对患肢进行集中重复强化训练,逐渐习惯使用患肢;把握布置任务的难度,并把起床、进餐、洗漱等活动转移到训练内容中;针对患儿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训练程度,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采用奖励机制,如患儿取得进步即给予奖励;限定患儿与治疗师的接触时间,康复训练时间安排均8 周一个周期,6d/周,3 h/天,一个周期后对两组进行康复疗效及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

1.3 观察指标

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儿上肢部分运动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 66 分,上述量表评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功能障碍程度越小。两组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采用的表示形式是平均数±标准差(χ±s),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过观察对比显示,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的儿童脑瘫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运动训练的患儿的总有效率75.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总有效比较[n(%)]

2.2 康复治疗前后FMA比较: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儿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8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FMA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评分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工作者探索出许多治疗脑瘫的治疗方案[4-5]。传统运动性训练可能使患侧肢体运动时存在依赖性,而强制性运动训练是通过迫使患者主动使用患肢,从而使患侧肢体功能逐渐协调。

强制性运动训练[6]最初用于慢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强制性运动训练被广泛应用于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中。强制性运动训练主要通迫使患儿使用残肢[7],其主要内容是限制患儿健侧肢体的活动,集中、重复、强化性训练患侧肢体,给患侧肢体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协调患侧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患侧上肢的功能传统的非强制性运动可能使患侧肢体运动时存在依赖性[8],而强制性运动训练是通过限制健侧肢体运动,迫使患儿主动使用患侧肢体,从而改善和促进患侧肢体功能。

本研究显示,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的患儿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普通运动训练疗法的的总有效率(75.0%),且观察组的评分提高较实验组快。

综上所述,强制性运动训练在治疗脑瘫患儿中的的应用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1]李爱霞,贾革红,左月仙,杨花芳,孙素真.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4170-4172.

[2]李颖. 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治疗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2):5318-5320.

[3]周彩峰,武恒双,朱登纳,谢俊房,周志南,李雅楠. 脑瘫患儿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5,130(4):2184-2187.

[4]杜文静,谈恩民,李慧慧,胡宝花,王磊.试探3种步态特性脑性瘫痪儿童下肢肌肉相关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03):144-150.

[5]李策,李莹莹,张备,刘培乐,梁丹,白玉龙. 强制性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海马新生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09):875-880.

[6]刘璐,李庆雯,黄力平. 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在脑瘫患儿上肢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02):184-188.

[7]刘合建,梁兵,张婵,张冬梅,崔鹏程,陈文华. 美国中国伙伴联盟培训项目对国内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启示[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04):395-397.

[8]第七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四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通知(第一轮)[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12):1465.

猜你喜欢
强制性脑瘫肢体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2015年将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