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2016-06-01 12:20宾能希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创伤性

●宾能希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宾能希

目的:探究小切口手术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地乡镇卫生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疝气患儿,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2.0% VS 18.0%)(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性较小、术后恢复时间段、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小切口手术;小儿疝气;治疗效果

疝气在临床上是多发的小儿疾病,且在男孩中的发病率较高,导致此病出现的原因是一些新生儿出生以后,他的腹膜鞘状突未充分关闭,致使睾丸以及卵巢等腹腔内容物融入鞘状突中,进而产生疝气[1]。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但此法需切割与缝合腹股沟韧带,致使创口较大,术后恢复效果不佳。近年来,有关学者选择小切口手术法对小儿疝气进行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2]。本研究探究了小切口手术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100例疝气患儿,均来自于本卫生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所有患儿经诊断确诊,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儿中,有男37例,女13例,年龄9个月~9岁,平均年龄(4.7±2.6)岁。观察组50例患儿中,有男39例,女11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年龄(5.2±3.2)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对患儿实施全身麻醉,选择仰卧位,对手术部位实施常规的消毒;将患儿的腹股沟皮下环上弧形皱纹皮肤充分切开,长度为10mm左右,随后,将组织到显露精索依次用蚊式钳钝性分开,同时,不断向上延续,对外环口进行寻找;在精索内前方对疝囊进行寻找,将疝囊细致分离到颈部,将部分疝囊壁打开,同时,利用小剪刀实施钝性分离,在对男性患儿治疗时,需要利用湿纱布实施钝性分离,能够对男性输精管进行保护;横断游离疝囊壁,直到内环口,使它和附近的组织彻底分开;在疝囊颈部利用1号丝线实施双重结扎并将多余的疝囊切除;将精索与睾丸进行复位。将伤口缝合,同时,采用无菌纱布在伤口上覆盖。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时间为2d左右,有助于预防伤口感染

1.2.2 对照组

对患儿实施全身麻醉,选择仰卧位,对手术部位实施常规的消毒;在皮横纹下做一个长度为25mm的横向切口,对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到显露精索;讲疝囊纵向切开,同时对其进行有力与分剥,对疝囊颈部选择1号线进行结扎;对精索与睾丸进行止血与复位;将伤口缝合,同时,采用无菌纱布在伤口上覆盖。手术完成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时间为2d左右,有助于预防伤口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手术时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情况准确记录;在手术完成后,对患儿的并发症情况密切观察,并对患儿的住院时间准确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利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指标的对比

由下表1可知: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指标的对比 (±s)

2.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对比

由下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明显比对照组的18%小(P<0.05)。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对比 [n(%)]

3 讨论

疝气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早产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采用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且不同的方法所具有的特点与适应症也各不相同[3]。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便捷、视野开阔的特点,但对患儿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手术的切口相对较长,手术中出血量较大,极易致使感染等临床症状的出现,对患儿术后的有效恢复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患儿的耐受性通常较弱,对手术不能有效配合,也为治疗过程带来一定的难度。

小切口手术模式的应用,可以促使患儿脏器受损程度显著降低,防止对脏器带来不利影响。手术过程中,其切口相对较小,创伤性较弱,患儿术后恢复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另外,采用无菌敷料覆盖在切口,不需要再次进行拆线,可以有效防止对患者带来的再次伤害,此种手术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4-5]。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小切口手术可使患儿受到的创伤性显著降低,促使其术后较快随附,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较便捷,促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2% VS 18%),结果提示,采用小切口手术对疝气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对病情的发展有效控制,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总而言之,小切口手术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性较小、术后恢复时间段、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在临床的应用与推广价值显著。

(作者单位:博白县博白镇卫生院)

[1]陈兴军,冯同胜.51例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1):190.

[2]庞京文.90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可行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47-48.

[3]吴建军.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210-211.

[4]颜自强,高宝珍,刘立苹.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3):83-84.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创伤性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