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探讨

2016-06-01 12:20李东伦张永强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颈性天数西药

●李东伦 张永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探讨

●李东伦 张永强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内科方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250例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的中西医药物结合组,西药组,中药组五组,每组50例患者,西药为倍他司汀,中药为颈复康汤。观察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眩晕缓解天数。结果:中西医结合三组DHI临床疗效以及眩晕缓解天数与中药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三组之间DHI临床疗效以及眩晕缓解天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DHI临床疗效以及眩晕缓解天数与西药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更安全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中西医结合;颈性眩晕;内科方案

由颈椎病变引发椎基底动脉缺乏供血导致的眼花、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称为颈性眩晕(DHI)[1]。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DHI,中医主要通过推拿、按摩、牵引等治疗DHI[3]。由于西医治疗费用较高,患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中医对医者的治疗手法有极高的要求,所以探究并采取安全有效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DHI,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250例。其中女性患者120例,男性患者130例,患者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41.6±1.9)岁,所入选的患者发病时间小于24h,均无严重的心、肝、肾等重大疾病和传染病,且无神志不清和言语不能表达者。随机将这250例患者分为低、中、高剂量的中西医药物结合组,西药组,中药组五组,每组各50例,西药为倍他司汀,中药为颈复康汤。五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五组患者均卧床休息,给与常规治疗和护理。颈复康汤由葛根、川芎、地龙、水蛭、羌活等中药按一定比例组成。低、中、高剂量的中西医药物结合组的药物颈复康汤浓度比为1:2:3,五组中药均由我院中药房统一拣药煎制。每天两次,每次150ml,治疗周期为7天。西药倍他司汀每天三次,每次10mg,7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眼花、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椎基底动脉经过检查供血正常,且半年内没有再次复发的迹象;好转:眼花、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绝大部分消失,椎基底动脉经过检查供血改善,不影响日常生活,半年内再次复发;无效:眼花、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椎基底动脉经过检查供血缺乏,日常生活会受影响。

综合统计五组患者通过不同药物以及剂量治疗前后的头晕、天旋地转感、漂浮感、闭目减轻等症状的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五组患者通过药物以及剂量的治疗,观察对比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五组患者通过药物以及剂量的治疗后,观察统计五组患者的眩晕缓解天数,见表2。

表2 五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缓解天数对比

3 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在临床疗效和眩晕缓解天数来看,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三组较中药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较西药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这三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和眩晕缓解天数随着药物剂量的改变而有所不同,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通过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DHI临床疗效显著,效果比单纯的中药或西药治疗DHI要好,且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缓解天数增加,临床症状改善许多,患者的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中药颈复康汤成分中的葛根不仅有活血化瘀,还有扩张脑血管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川芎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的作用;地龙有抗血栓,溶栓,提高脑组织灌注的作用[4]。这对改善DHI均有明显益处。而西药倍他司汀是组胺类药物,能明显增强脑血流量,并且能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液凝固,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脑组织灌注量[5]。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起到了协同作用,对DHI的治疗更有效安全,规范科学,便捷经济。对于中西医药物结合组里面中药和西药的剂量比重问题,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探讨,从而发现配比更适合的中西药结合让DHI的治疗效果更上一层楼,广大患者也能受惠。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优良,能显著改善患者眼花、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治疗后眩晕缓解天数增多,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作者单位:宜宾县人民医院)

[1]张家宁,李文涛.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0):112-1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85-485,586-586

[3]谢福德,何霞.综合治疗颈性眩晕24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23):178-178

[4]宋世雄,吴俊红,王长垠,殷春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05):225-226

[5]霍清萍,梁芳,魏德芝,王宇新,黄侃.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1):118-119

猜你喜欢
颈性天数西药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生日谜题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