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01 12:20刘淑琼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纳洛酮脑干达拉

●刘淑琼

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淑琼

目的:分析探讨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GCS评分、PAVHE-II评分、GO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重度残疾、中度残疾、轻度残疾的患者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死亡的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出现恢复良好的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能提高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依达拉奉;纳洛酮;原发性脑干损伤;临床疗效

原发性脑干损伤指脑干受到外部大力撞击使发生剧烈移动或扭转造成的损伤,临床表现以持续昏迷、四肢软瘫、生命体征紊乱为主。我院采用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0.41±12.72)岁。就诊时间1~3h,平均就诊时间(1.24±0.51)h;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1.17±11.59)岁。就诊时间1~3.5h,平均就诊时间(1.30±0.57)h。纳入标准:①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脑干损伤[1]。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相关脏器衰竭或心脑血管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即插管、加强脱水、抗生素、预防脑血管痉挛、调节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

观察组:患者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患者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0 mg+生理盐水100.0ml,30min内滴注完成,2次/d,治疗14d。再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8.0 mg,1次/d。5天后,盐酸纳洛酮剂量改成4.0 mg,1次/d,治疗14d。

1.3 测量指标

GOS评分:于患者治疗30天后参考GOS评分计量表[2]评估患者的预后效果,1分为死亡,2分为植物人,3分为重度残疾,四分为重度残疾,5分为恢复良好。

1.4 治疗效果

①死亡:患者确定为死亡状态。②重度残疾:患者意识朦胧,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不能自理。③中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有神经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④轻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神经功能有部分障碍,生活可简单自理。⑤恢复良好: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能完全自理,可恢复社交生活和工作。

1.5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GO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重度残疾、中度残疾、轻度残疾的患者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死亡的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出现恢复良好的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GOS评分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3],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脑挫裂伤、颅内压增大、继发性脑缺血缺氧、炎症因子水平激增等。因此,临床以减轻神经元继发性损伤和脑部损伤程度为治疗关键。

依达拉奉是临床常用的自由基清除剂,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清除有活性细胞毒性的自由基团,一方面减轻自由基团对脑组织的损伤,保护脑细胞,延迟神经细胞的凋亡。一方面提高脑部供血量和供氧量,缓解脑血管痉挛。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能①帮助患者呼吸,促进患者苏醒。②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和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活性,从而保护受损脑组织避免二次损伤。③抑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活性,减轻其对神经系统的损害。④抑制炎症因子作用,保护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两种药剂均针对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致病机理进行治疗。在本文实验中,观察组患者出现死亡的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出现恢复良好的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GO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能提高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1]张海涛,张磊,邹志虹等.原发性脑干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30(4):387-389.

[2]刘占庄.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9):1721,1724.

[3]田力,孙怀宇,王越等.痰热清注射液在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继发肺部感染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188-188,189.

猜你喜欢
纳洛酮脑干达拉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6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分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