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

2016-06-01 12:20张凌英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腰丛全麻丙泊酚

●张凌英

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

●张凌英

目的 探讨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45例, A组实施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B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结果 A组HR、SpO2、SBP以及DBP等和麻醉前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波动较小;B组HR、SpO2、SBP以及DBP等和麻醉前相比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波动较大。A组麻醉清醒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 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能明显缓解血压与心率的波动情况,麻醉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全凭静脉麻醉;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

近年来,老年人群髋关节置换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老年患者往往合并较多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加上手术对患者的应激性刺激,机体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差。然而决定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患者对手术与麻醉是否耐受[1]。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性高、对患者影响小的麻醉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次研究对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男,38例女,年龄最小为67岁,最大为88岁,平均年龄(70.5±10.6)岁,ASA分级为Ⅱ~Ⅲ级。术前并发症均对症治疗。将患者完全随机分成A组与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麻醉分级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本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禁饮、禁食8h以上,按一般择期手术进行术前准备。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对患者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末二氧化碳等指标进行连续监测。两组均在开始前五分钟常规吸氧。A组实施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由于疼痛患者伴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应适当镇静。为患者应用舒芬太尼10μg、咪达唑仑1~2mg进行镇痛、镇静,并常规吸氧;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使用15mL的1%利多卡因与15mL的0.5%罗哌卡因对患侧腰丛神经实施阻滞麻醉;使用1%利多卡因对患者舌根部、声门部以及咽后壁进行喷雾麻醉,生效后注入 0.3~0.5mg/kg阿曲库铵,并为患者静脉缓慢注入1.0-2.0mg/ kg丙泊酚;待患者肌肉松弛、意识消失后,插入已涂抹表面麻醉剂的气管导管;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维持,麻醉药物剂量约为单纯全麻用药量的二分之一。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监测,根据术中HR、SBP以及DBP变化调整输注速度。术中如SBP<术前70%或80mmHg,静脉注射麻黄碱0.1-.02mg/kg.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药,待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给予拮抗药。拔管时机:患者呑咽反射及自主呼吸恢复,不吸氧气约5min, SpO2>95%以上。

B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先使用1%利多卡因对患者舌根部、声门部以及咽后壁进行喷雾麻醉,再使用舒芬太尼0.1~3.0μg/kg ,咪唑安定0.1-0.15mg/kg,阿曲库铵0.3~0.5mg/kg,丙泊酚1.0~2.0mg/kg;麻醉维持:手术过程中微量泵注瑞芬太尼0.5~1μg/kg、丙泊酚4~10mg/(kg·h)以及阿曲库铵0.07~0.1mg/kg。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监测,根据术中HR、SBP以及DBP变化调整输注速度。

术前半小时左右停止推注阿曲库铵,并静脉注射曲马多50~100mg;术前5分钟停止丙泊酚注射,术后停止瑞芬太尼注射。在麻醉诱导期和气管拔管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血压、心率进行调节。

1.3 观察指标[3]

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清醒时间,并观察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使用“n/%”与(±s)表示,进行X2和t检验,如P<0.05,则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麻醉后,A组HR、SpO2、SBP以及DBP等和麻醉前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波动较小;B组HR、SpO2、SBP以及DBP等均低于麻醉前(p<0.05),波动较大,见表1:

表1 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对比

A组患者清醒时间(7.3±1.6)min短于B组的(35.2±2.9)min(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高,机体器官功能在不断减退,为麻醉高危人群。因此,行手术治疗时,要为老年患者选择一种对生理干扰产生影响较小的麻醉方法。本组研究对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麻醉方法进行探讨,其中,A组实施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B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4]。结果显示:A组清醒时间短于B组(p<0.05);A组HR、SpO2、SBP以及DBP等和麻醉前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波动较小;B组HR、SpO2、SBP以及DBP等均低于麻醉前(p<0.05),波动较大。其中,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应用瑞芬太尼药物,其为一种μ受体激动剂,可直接通过组织或者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药物出现水解,且代谢时不受到抗胆碱酯酶药物影响,也不对肝肾功能产生依赖;另外,清除半衰期为9.5min,血脑平衡时间为3~5min,起效较快[5]。腰丛神经阻滞麻醉不会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影响,但如仅单独应用腰丛阻滞方式实施麻醉,不能获得完善麻醉效果。因此,本次研究对A组患者实施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复合浅全麻,既可有效消除患者手术治疗应激反应,还可有效控制患者气道。

综上所述,对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实施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麻醉清醒时间明显缩短,血压与心率的波动范围更小,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蒲江县中医医院)

[1]黎文彬,刘志刚.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2,31(3):37-38

[2]李召亮,王光磊.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血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3):1710-1712

[3] 卿朝辉,徐波,黎治滔,屠伟峰. 连续腰丛阻滞联合单次局部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5(02)

[4] 李娜,郭英. 右美托咪定联合腰丛-坐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4(13)

[5]黄炳强,毛庆祥,闫红,刘宿,陈力勇 .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镇痛效果[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4):286-289

猜你喜欢
腰丛全麻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