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社区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效果评价

2016-06-01 12:20梁翠芬席文娟戴建强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延续性心肌梗死实验组

●梁翠芬 席文娟 戴建强

20例社区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效果评价

●梁翠芬 席文娟 戴建强

目的:探讨采用延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并评价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青山湖社区的20例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对其中10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并设置为实验组,另取同时期的1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案下SAS 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中S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SAS 评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社区护理的推广。

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个性化护理

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的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以男性为主[1]。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出现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脏功能急剧下降,缺血心肌发生严重坏死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困难的一个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经过试验研究发现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现将整理结果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10例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实验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从62~88岁,平均年龄为(72.4±3.4)岁。另随机抽取同时期的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从63~86岁,平均年龄是(73.2±5.1)岁,两组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的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患者,无药物过敏史,在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如卧床休息、氧疗、溶栓治疗等。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内容有

1.2.2.1 心理干预:对于心理压力较大,承受力不够的患者要及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首先以和患者聊天谈心的名义开展谈话,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和护理的措施,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来面对现实,同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1.2.2.2 健康教育:对于文化水平不高,对病情不够了解的患者,积极地为其讲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患者要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来进行康复训练,若在康复训练中出现了胸闷等情况要及时停止,卧床休息。嘱咐患者及时来院复查,平时也要适当的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心态;

1.2.2.3 对症护理:某些对疼痛敏感的患者若自觉胸闷、胸痛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可适当的选择吗啡或是哌替啶对症处理,疼痛轻微者可口服硝酸甘油缓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案均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

1.3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了解患者焦虑情况,焦虑评分表超过50分则表明存在焦虑情况,以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超过70分则是重度焦虑。对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定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主要对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服务态度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1.4 统计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率的比较采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焦虑情况比较χ2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轻、中、重度焦虑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对比[n(%)]

3 讨论

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加重人们的经济压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城市和地区已经步入老龄化,故心肌梗死患者逐年增多,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2]。由于老年患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疾病没有基本的认识,难免出现焦虑、烦躁的心理,对疾病的恢复预后没有足够的信心,治疗依从性不够,这些都会给疾病的治疗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3]。通过长期的工作得出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4-5],保持乐观心态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从而能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实施了延续性护理干预后,焦虑情况明显改善,8例患者无焦虑情况出现,1例轻度焦虑,1例中度焦虑,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原则是依据每位患者喜好、性格等为患者制定继续的护理服务,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服务[6]。例如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患者着重于心理护理,饮食方面不了解的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等。另外在护理中要及时引导患者恢复躯体的活动,以便能更好的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保证良好的预后。饮食方面清淡为主,并积极防止并发症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明确,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大力推广,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1] 陈锦秀, 姚祚星.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0):2076-2079.

[2]张蓉,吴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07-809.

[3]曾碧媚,吴少群,张转转,等.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56-1260.

[4]李雪华,许素莲,和强,等.罗伊适应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罗伊适应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228-229.

[5]刘卫华.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84-85.

[6]张虹,李利平,李典琳,等.音乐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5):519-522.

猜你喜欢
延续性心肌梗死实验组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