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医疗救护员资格证的《急救护理》课程改革的探讨

2016-06-01 12:20王立文蒋洋洋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急救护理考核医疗

●王立文 蒋洋洋

融入医疗救护员资格证的《急救护理》课程改革的探讨

●王立文 蒋洋洋

急救护理(Emergency Nursing)是一门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其最终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训练急救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实践性、操作性和紧急性是危急诊护理的突出特点[1]。

当前高职院校《急救护理》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法,理论知识教学以“讲授式”和“灌输式”为主,实验教学中教师示教,学生模仿,按照操作步骤和标准进行操作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及学习积极性;对所学知识护生缺少推理,缺少反思。护生在真正遇到紧急救护时,手忙脚乱,思维混乱,不知所措,轻则延误抢救时间,重则违纪患者生命。

为提高护生的职业能力,通过课程学习能熟练开展现场急救,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以培养医疗救护员为目标[2],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急救护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仿真教学资源培养护生急救能力,取得良好效果,带来良好社会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其中试验班级50人,对照班级51人。两组学生均为参加无锡市中考统招学生,性别均为女性,年龄无差异,两个班级在前两年学习中各科学习成绩无明显差异。任课班级由专职、兼职教师共同授课,专职教师为副教授,兼职教师为急救中心副高级以上职称老师担任教学任务。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遵循课程标准,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试验组采用仿真实训室现场教学,遵循医疗救护员资格标准,以现场急救为评价的方式开展教学。

1.2 试验组教学改革

1.2.1 整合《急救护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

通过比较《急救护理》课程标准和医疗救护员岗位任务,前者的教学任务覆盖了医疗救护员的全部工作任务,因此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希望在系统理论学习基础上能掌握医疗救护员的必备技能,并获得医疗救护员资格证。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医疗救护员的工作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3],主要包括(1)对常见急症进行现场初步处理;(2)对伤员进行通气、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初步救治;(3)搬运、护送伤病员;(4)现场心肺复苏;(5)在现场指导群众自救、互救;(6)开展群众性现场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等六大任务。传统《急救护理》教学内容通常被分为课程认知、院前救护和医院急诊科救护萨达模块,试验组以医疗救护员职业资格标准和急诊护理岗位任务为教学重点内容,整合模块一和模块二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以国家对医疗救护员岗位资格、工作任务为教学导向,开展以急救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同时为学生获得医疗救护员资格证奠定基础。具体见表1:

1.2.2 修订《急救护理》校本教材

现行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多沿袭临床医学分科的模式设置,偏重理论基础、注重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护生的操作技能、沟通交流和应急应变能力不够重视,护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有待提升。我校组织专、兼职教师,行业专家认真研读医疗救护员岗位标准、护士职业岗位标准和执业护士考试大纲,共同修订修订《急救护理》校本教材和课程标准。提炼护士必备的急诊操作技能,结合急救护理工作性质,从单一动作到复杂操作,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能力训练,编写了《急救护理基本技能》作为实训用书,转化12项救护任务为学习任务,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反复练习,提高操作动手能力。

表1 《急救护理》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程序调整表

1.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试验组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4],引入标准化病人参与课程教学,即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和情境教学。对医疗救护员岗位工作任务开展情境教学,有计划地让护生参与甚至融入到相关医疗个案的活动情境中,以直接、形象、具体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求职欲望,培养在那个学生人文情怀;仿真实训中心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训练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式:医疗救护员资格证考试,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多证融合的平台;社区急救宣教活动让学生体验以职业角色身份接触社会、走进社会,锻炼其团结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1.2.4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考核方法往往注重对理论的学习,以试卷的形式进行,将平时、期中、期末合计的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以单项操作技能为训练和考核,学生的沟通能力、对危重症病情的判断能力、现场急救能力差,这种考核模式已不能满足岗位对急救护理人才的需求。

试验班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现场急救能力考核,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增加平时考核和实训考核占比,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职业能力。平时成绩可以采用课堂提问讨论、书写护理计划书、制作宣传小报和扮演标准化病人等方法;实训考核多结合单项技能考核与现场病例急救项目,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考核,由小组合作来完成该病人的护理。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及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5]。

1.3 评价方法 采用试卷考核、小组现场急救和问卷调查等多种评价方法。试卷有授课老师统一命题,采取课堂闭卷考核的方法进行,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和问答等常规题型;小组现场急救由4位学生自由组合,通过抽签的方式获得考核项目,开展情境模拟、现场急救处理等实训演练;调查问卷通过向2个班级101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包括学习兴趣、交流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理论巩固、教学资源利用及学习主动性等项目,问卷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EXCEL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SD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急救护理》考核成绩比较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救护理》理论考核与现场急救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2.2 学生参加执业护士考试成绩比较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护士资格考试专业实务与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2.3 学生对《急救护理》课程改革的评价

表4 学生对《急救护理》课程评价表

3 讨论

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仅将《急救护理》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未能将《急救护理》和医疗救护员这一职业资格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对课程学习,仅是掌握一些简单的理论和几项较为单一的操作技能,而真正遇到现场急救时,应对现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浪费。如果能在《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医疗救护员资格证,系统组织教学过程,有机整合教学项目,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能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医疗救护员,而且将极大提高学生走向护理岗位后的专业能力。

我校自2011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对在校二年纪学生开展现场紧急救护培训,三年来,有5000 人获得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资格证,通过初步培训,学生能掌握现场救护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期心肺复苏、创伤病人应急处理能力,能从事对心跳呼吸骤停、创伤、灾难等意外事故的现场应急救护处理,并且在这其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学生,有学生在2013年暑假期间遇到落水青年心跳呼吸骤停时,利用所学知识,对患者实施紧急救护并取得复苏成功,为我校带来很好社会声誉。然而,这项培训仅使护生掌握了紧急现场救护的几个基本技术,护生对突发事件的整体解决能力还很不成熟。进入3年级的护生将开设《急救护理》课程,将系统的学习急症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救护和监护技术,开展各种紧急医疗救护项目训练,这就为学生进一步获得医疗救护员资格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可以缓解医疗急救员紧缺的局面。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岗位资格,开展课程建设和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开展以实施医疗急救员岗位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使师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改善师生关系。现场急救情境创设和标准化病人的引入,给学生一个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发挥个人特长,增强协作精神,提高了护生的沟通技巧、操作技能、应变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通过现场急救护理模拟训练,学生的应急能力明显提升。2016年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江苏考区正式实施人机对话,在人机对话考试整个过程中,计算机屏幕下方会显示答题进度和考试剩余时间,对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统计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班级的护士资格考试成绩,试验组的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经过现场急救训练,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有较大提升[6]。

总之,将医疗救护员资格证引入到《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中和,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多证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

(作者单位: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系)

[1]谭进.危急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

[2]《关于同意将医疗救护员等2个新职业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业范围的函》. 劳社厅函[2005]425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05.11.19

[3]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http://www.cettic. gov.cn

[4]金松洋,张小琴,黄惠安,等.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任务引领型教学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113-114.

[5]汪青梅.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评价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4.10

[6]范志红,万晓燕,赵辉,等.高职院校护生多元化急救能力培养方法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6):400-401.

王立文,副教授,长期从事急救护理教学工作。

江苏省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融入医疗救护员标准的《急救护理》课程建设J201415

猜你喜欢
急救护理考核医疗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