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论证方法,文章更具风采
——作文《最美的姿态》升格指导

2016-06-01 12:33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曹华钦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逆风顺风风骨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曹华钦

善用论证方法,文章更具风采
——作文《最美的姿态》升格指导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曹华钦

议论文为什么有的观点鲜明,而有的却模糊不清?为什么有的论据说服力强,而有的则比较乏力?为什么有的说理形象吸引人,而有的则索然无味?答案就在论证方法上。一篇议论文,如能很好地运用一些诸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那么这样的议论文就有可能成为一篇观点鲜明、极具说服力的好文章了。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国画课,教授说:“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画牛,要顺风而走;画马,要逆风而奔。”

“那么画人呢?”学生问。

“王维低吟‘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时的安闲之态以顺风为佳;文天祥高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时的浩然之气以逆风为好。”

“有没有又顺又逆的?”

“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前一句逆风,后一句顺风。”

“人在顺风和逆风中的表现,有没有什么道理可以依循?”

“逆风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顺风时,要表现顺的悠然。”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没有明确主题指向的新材料作文,对于这样的新材料作文,笔者认为可以分两个步骤来审题立意。

一、读懂材料的表面内容

本则材料主要是国画课上教授与学生之间的一段谈话。他们围绕的话题就是如何表现不同对象在顺风与逆风等不同状态下的美。从整则材料来看,教授是材料的主体,他所说的话是整个材料的重点内容。这一看似复杂的内容,作者就以一组关键词的形式加以呈现。

画柳与画松,美在顺风与逆风;画牛与画马,美在顺风与逆风;画王维与画文天祥,美在顺风与逆风。可以看出,“顺风”与“逆风”是整个谈话的主要关键词,而其内容也就是画画的美的本质所在:“顺风”在于柳的柔美、牛的温顺、王维的安闲之态;相反,“逆风”则在于松的遒劲、马的奔腾、文天祥的浩然正气。

二、把握材料的深层内涵

抓住了“顺风”与“逆风”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就明白了材料隐藏的深层内涵,也就把握住了材料之于人生的哲学:人生在世,既有顺风,也有逆风;既有小风,也有大风。面对顺风、小风时,我们要表现出人生的悠然与恬淡;面对逆风、大风时,则要表现出人生的风骨与遒劲。

为此,我们可以如此拟题:

1.画出顺逆的“风骨”;

2.人生如画,变则通;

3.刚柔相济,臻于至善;

4.执顺逆之笔,画别样人生;

5.每个人都是一幅独特的画;

6.姿态不一,精彩非凡。

如果仅仅就画画的角度来审题立意,那就太过于表面化了,这时还得就画画与人生的关系去探寻深层的交织点,去深挖画画的人生内涵,如此,文章就不会偏题离题了。

猜你喜欢
逆风顺风风骨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大同黄花”搭上公益直播“顺风车”
逆风的人
逆风中畅快凌乱的我们
爱情顺风车
蒋方舟:逆风成长
直言才见真风骨
梦不是反的
逆风飞扬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