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活”得多姿多彩

2016-06-01 04:23曲金丽
文物春秋 2016年1期
关键词:陈列展览活力博物馆

曲金丽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已脱下老旧的大衣,换上了时尚的外套。在博物馆里,你不仅能看、能摸、能听,还能去做,无数引人入胜的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你能想到的教育项目几乎都能从博物馆里找到。近年来,廊坊博物馆从展览与活动入手,积极营造多姿多彩的博物馆生活,让博物馆“活”了起来,全面展示了现代中小型博物馆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活力;廊坊博物馆

过去,人们说起博物馆都会想到昏暗的展厅、古旧的摆设、严肃的博物馆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已脱下老旧的大衣,换上了时尚的外套。在今天的博物馆里,你不仅能看、能摸、能听,还能动手去做,无数引人入胜的知识和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你能想到的教育项目几乎都能在博物馆里找到,这就是多姿多彩的博物馆生活。

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环境的见证物,经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机构。“在理论上,博物馆是一个具有永恒生命,独立于其他组织的机构,无论其员工的去留如何,也不管短期的经济衰退有何影响,博物馆都将确保其存在。”[1]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理念的引入,博物馆人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博物馆“活”起来,才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长远之路。

廊坊博物馆是一座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2005年12月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建筑面积7604平方米的廊坊博物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基本陈列展厅、专题陈列展厅、临时展厅、学术报告厅、贵宾厅、儿童教育区、休闲区等设施齐全,为博物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廊坊博物馆打造出“廊博伴我成长”文化活动品牌,从展览、主题活动、讲座及志愿者服务入手,全面规划了本馆工作体系,极大地吸引了社会的关注,也为廊坊博物馆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大道。

一、陈列展览多姿多彩

“展览是博物馆呈现价值的容器。”[2]一个博物馆的展览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与文化传播的能力,进而也影响到其社会形象。对于现代博物馆来说,推出一个好展览并非易事,一是观众的要求日益提高,想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展览陈列就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而是要追求主题多样化,内涵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具感染力,观众与展览之间要增加交流与互动活动。二是资金的短缺限制了陈列展览的发挥空间。一般博物馆对基本陈列的资金投入较多,对临时展览的投入相对来说却有限,而基本陈列完成后短期内不会更换,展览的多样化大多体现在临时展览上,因而办好临时展览就成为让观众爱上博物馆的重要手段。

2006年,成立伊始的廊坊博物馆只有两个基本陈列,观众流量为7万人次;2007年至2010年,增设了1个专题展览,观众流量平均每年为12.3万人次;2011年至2014年,平均每年举办9个以上临时展览,观众年流量已突破24万人次。从观众流量上看,2014年是2006年的3.5倍多。2011年至2014年间,每到有新展览推出期间,观众流量比日常增加三分之一左右,尤其是2011年的《海洋科普展》推出时,日参观量达1万人次,打破了廊坊博物馆日参观最高纪录。

多姿多彩的陈列展览,展现了廊博良好的社会形象。

1.基本陈列亮点多

廊坊博物馆目前有《廊坊的足迹》历史文物陈列展和《义和团运动在廊坊》专题陈列展两个基本陈列。《廊坊的足迹》以时代发展为脉络,主要介绍从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以来廊坊历史发展的轨迹,将廊坊各时期精美文物贯穿其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再现廊坊昔日的辉煌,揭示了廊坊地区连绵不断的历史。陈列既兼顾廊坊历史文化特点,又满足了观众对历史文化和艺术欣赏的双重需求,是馆内展示的一大亮点。《义和团运动在廊坊》由“义和团运动在廊坊”和“廊坊大捷”景观厅两部分组成,以清末义和团运动为背景,利用照片、实物、资料等展示形式,讲述了义和团运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先进的声、光、电和多媒体等展示技术的运用,直观、生动地再现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场景,也深刻表现出廊坊人民热爱祖国、抗击列强的英勇精神。

两个基本陈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集中了解和认识廊坊的历史文化窗口,也是廊坊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依托。

2.自主展览创意多

展览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的有机结合,使展览不但有了文化内涵,还能吸引人们走进博物馆,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廊坊博物馆以春节为载体,分别制作了《骥伏千里,与民同乐——马年马文化展》《吉祥羊年,福送万家——羊年羊文化展》《金猴献瑞,纳福迎春——猴年猴文化展》等年味十足的新年特展,展览期间还推出了生肖年画制作、“新年寄语”等互动活动,在展览观赏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趣味性,为广大市民的节日生活增添了喜庆色彩。

为了提高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廊坊博物馆制作、推出了《廊坊十大历史名人展》《河北抗日英雄图片展》《廊坊历史文物图片展》等流动展览,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乡村,在基层民众中传播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正能量。2014年举办的《我心中的博物馆——优秀儿童绘画作品展》,通过面向全市征集作品、组织评选优秀参展作品、组织专题儿童教育讲座等活动,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使以展览为宣传核心的教育手段得到了大力提升。

廊坊博物馆还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补馆藏不足,通过当代艺术精品打造特色展览,先后制作了《廊坊博物馆藏剪纸艺术展》和《鎏金溢彩 国粹新颜——当代景泰蓝精品艺术展》两个主题展览,不但得到了廊坊市民的喜爱,还先后走进福建省的厦门博物馆、晋江市博物馆,云南省红河州博物馆,内蒙古包头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安徽省马鞍山市博物馆等,开启了廊坊市与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展览交流之旅。

3.引进展览交流多

由于国内各博物馆之间的藏品资源、展陈条件不均衡,馆际展览交流不仅有助于藏品资源共享、优秀展览传播,而且对推动全国博物馆展陈水平的整体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廊坊博物馆利用向社会开放的优势,主动走到百姓中去,通过问卷调查、网站留言、官方微博、博物馆QQ群等多种方式,获取群众对展览的需求,再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引进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

一是针对传统节日的主题展览。分别与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社、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社、河南开封继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合作,举办了《岁月·年画·我——武强年画展》《年画的述说——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精品展》《纸上品年味 画中送福祥——杨家埠木版年画展》《年末辞旧

画意迎春——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展》等主题展览,不但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为市民提供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二是针对学生群体的主题展览。分别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唐山博物馆、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马鞍山市博物馆、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合作,举办了《穿越七十万年 探索远古文明——周口店遗址展》《文化遗产 影动廊坊——唐山皮影艺术展》《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马家窑文化彩陶展》《契约中国——马鞍山市博物馆馆藏契约展》《受命北疆——青铜器背后的燕国故事》等知识性强、文化氛围浓厚的展览。展览期间,许多学校在博物馆里组织集体参观活动,增强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是针对书画爱好者的主题展览。分别与厦门博物馆、中国国书会、廊坊市民盟、扬州博物馆合作,举办了《闽台墨宝——厦门博物馆藏闽台书画珍品展》《王厚祥·张纬东·刘京闻——首届行草研修班作品展》《丹青颂辉煌——书画展》《清风雅韵——扬州博物馆藏清代扇面展》等高水平的书画展,吸引了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关注。

四是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主题展览。分别与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云南省红河州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合作,举办了《地毯上的艺术——包头挂毯展》《雕刻大山的民族——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展》《贵州农民画展》《饰美人生——苗族银饰展》等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展览,为喜爱少数民族文化的观众提供了观赏平台。

五是针对纪念日的主题展览。分别与中国“五老”志愿委员会、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廊坊市委党史研究室、民建廊坊市委合作举办《时代领跑者——全国劳动模范肖像书画展》《首届中国‘两弹一星艺术大展》《用历史昭示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图片展》 《纪念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等主题鲜明、时代气息浓厚的专题展览,让博物馆成为弘扬主旋律的“时代领跑者”。

二、教育活动多姿多彩

博物馆的受众人群没有界限,其教育不同于校园和其他培训机构,是一种面向百姓的文化服务教育,更具有直接性和广泛性。正因如此,举办丰富的教育活动是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的展示。廊坊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了各种活动,打造出多姿多彩的博物馆生活。

1.主题活动内容多

为了让市民在博物馆里感受历史的同时,既有趣又有乐,廊坊博物馆推出了系列主题活动。一是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主题活动,如在元旦举办“拓片制作”文化体验活动,农历二十三(小年)举办“木版年画亲手做,喜庆楹联带回家”活动,在端午节举办“包粽子、赏展览”活动,等等。二是以纪念日为载体的主题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举办义务清扫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组织展览进校园活动,“六一”儿童节举办“放飞梦想”活动,“文化遗产日”组织文化宣传活动等。三是以展览为基础的主题活动,如2014年面向全市3~15周岁的少年儿童征集绘画作品,举办了《画出我心中的博物馆——儿童优秀绘画作品展》,展览期间推出了“观众最喜爱作品评选活动”和“幸运大转盘”抽奖活动,并特邀来自马来西亚的保罗·梅德顺博士举办“活出生命的色彩”专题讲座,分享其在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这一系列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博物馆宣传教育的深度。

2.快乐课堂趣味多

廊坊博物馆充分利用馆内空间,开设了“快乐课堂”教育区。在这个课堂里,老师们可以带着自己的学生上课外延伸课,可以组织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在这个课堂里,学生们可以自带手工来制作,可以在参观休息时画画博物馆和博物馆里的故事,可以和好朋友们分享自己喜爱的图书,可以给在场的同学们讲故事。每年廊坊博物馆都会开设“小小志愿者培训班”,培养出的小志愿者不仅成为各种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快乐课堂”的管理员,同时发挥着志愿者在博物馆里的作用。

3.互动体验欢乐多

互动体验是最吸引孩子们的活动。廊坊博物馆通过展览、教育区开设了许多欢乐有趣的体验活动。如在《穿越七十万年 探索远古文明——周口店遗址展》期间开设的“远古探秘——骨针磨制”“钻木取火”等体验活动,在生肖主题展览期间开设的“十二生肖模型制作”体验活动,在年画系列展览期间开设的“木版年画印制”互动体验,在《文化遗产 影动廊坊——唐山皮影艺术展》期间开设的“舞动皮影”体验活动。这些活动让廊坊博物馆充分地“活”了起来,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多欢乐。

4.文化讲堂知识多

为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廊坊博物馆设立了“文化讲堂”。“文化讲堂”依托馆内展览开展活动,开设了史前历史、通史、讲解、礼仪、消防安全等课程,丰富的教育内容使人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科学知识,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氛围。2014年春节期间,廊坊博物馆举办了“魅力青春 绽放光彩——北大最帅双胞胎座谈会”,受到全国各地中学生和大学生们的喜爱,许多观众不远千里来到廊坊博物馆参会,现场盛况空前;2012年至2015年,每到“六一”儿童节,廊坊博物馆都会举办“人类文明的曙光”讲座,吸引了一批市民的长期关注;作为驻廊部队的教育基地,廊坊博物馆还举办了“喜迎八一建军节 军民共叙鱼水情”专题讲座、“心系强军梦想 共筑钢铁长城”国防动员教育讲座,极大地丰富了官兵们的军营生活,也为廊坊博物馆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

5.对外活动感受多

对外活动是廊坊博物馆延伸教育的手段。带着活动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乡镇、走进特殊群体,是廊坊博物馆每年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博物馆绝大多数位于城市,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源70%在农村,这种“错位”严重影响了包括博(下转80页)(上接44页)物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廊坊博物馆于2014年正式启动“送展下乡活动”,将《廊坊十大历史名人展》《河北抗日英雄图片展》《廊坊历史文物图片展》等三个展览的内容,制成简单、易携带的宣传展板,到各乡镇巡回展出。每到一个乡镇街头,这小小的宣传展板都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他们看、我们讲,他们问、我们答,展览给乡镇里的孩子带来了新奇,也点燃了他们对博物馆的渴望。“送展下乡活动”在满足廊坊农村未成年人的公共文化和教育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每个博物馆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尤其是在一些大馆面前,中小型博物馆发展更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希望博物馆是新奇的,能给观众带来想象;我们希望博物馆是智慧的,能把知识传播给观众;我们希望博物馆是温馨的,能让观众有回家的感觉。其实让博物馆“活”得多姿多彩并不难,只要我们认真去聆听,用心去做,再小的事都会有收获!

[1]博寇.新博物馆学手册[M].张云,曹志建, 吴瑜,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光男.博物馆新视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陈列展览活力博物馆
活力
博物馆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
浅谈刘青霞故居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功能
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
改制增添活力
露天博物馆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