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名好患者

2016-06-02 01:49车耳
世界知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失败率麻药螺丝

车耳

在一个医患关系紧张的国家,当一名好医生不容易,当一名好患者也不容易。但是我们无法不生病,无法不去医院,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尽量为自己营造个好的环境,好的语境,也争取个好的结局。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得学会沟通,有点幽默感最好;其次得学会忍受,包括忍受痛苦和时间成本,毕竟在医生面前我们都是弱势群体,信息也不对称,他掌握的你大部分不知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契约精神,说到做到。

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种植过三颗牙,第一颗一次性成功,第二和第三颗都是首次宣告失败、补种二次成功的。总共种植三颗牙却两次失败,失败比率超过65%。记得十年前咨询种植成功率时,医生告诉我他们的失败率仅仅5%左右,当时还在想:我不至于运气如此不好,落到5%的境地!

结果我还真是这5%中的倒霉蛋。第一颗种植成功后,后两颗种植牙在失败前都有征兆。一般地说,如果种植顺利,疼痛在两周后就会消失,那颗种植体就会在牙槽骨内自然被包裹直到足够结实,就能镶冠了。如果不成功,痛感就会一直持续,或者一直不舒服,就是那种觉得牙有问题、疼但还能忍受的复杂感觉。第二颗牙种植后一直感到不适,它始终以特有方式提示其存在,让我不得不想它,惹得我经常用手去摸,感到那个已经植入牙骨的金属螺丝逐渐长出。这其实是自身排异的一种功能,如果身体不接受这个种植体、它和牙槽骨不能融合在一起的话,就会被一点一点顶出来。到了最后,我感到这个种植体冒头越来越高,用手试着动一动,结果像螺丝一样将其拧下来了。

拿下这个一直“蒙在骨里”的假牙基根,在阳光下我仔细观察:它就是个螺丝,只是看着像那种在精密仪器上的、制作细致一些而已。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给自己拔牙了,小时候就曾经不借助任何外力,连医院都不去,自己将活动的牙揪下来扔到房顶,只不过那时候拔的是天然蛀牙而已。

给我种牙的是北京某著名医院的牙科主任,朋友介绍的。他听说我自己将种植体拔下后居然不吃惊,淡定地告诉我“没关系”,等他空闲下再约,进行二次种植。种植的时候,医生就像工匠一样,拿着一把精细的电钻,伏在你脸上晃来晃去,在缺牙的地方找个合适位置,然后一钻下去,跟在墙壁上打洞一样。之后就会听到钻头的声音在你嘴里呼呼地响,洞口打好就按上一个螺母,再把螺丝按上,等上三五个月,让牙槽骨和螺母长成一个整体后装个牙冠就大功告成,至于是否真能成为一体就听天由命了。

如果在墙体中打膨胀螺丝以便将热水器挂上,那墙体必须得是钢筋水泥建造的承重墙才行。如果这颗膨胀螺丝打在石膏板墙上,只能挂些没有重量的干毛巾等杂物。建造跨河大桥也是一样,桥墩必须打在坚实的地基上,如果碰到烂泥滩,只能再往下打或者下面加固,两者都不行的话只好另外选址了。种牙是同样的道理,牙槽骨必须得长得丰满结实,在此基础上,种植体得打正,就跟桥墩得打得笔直才能成功一样。地基没选好或者桩打歪了,都可能造成失败。

“打桩”之前得麻醉,那几针最痛,因为医生要在这个牙两侧位置打至少三针麻药,针头进去后像缝衣服般挑起来扎进另一处,所以那一针实际上可能是好几针,连我这个曾经有过不用麻药直接拔牙经历的抗痛男士都能痛得出汗。被长针在牙床肉骨之间挑针,想想那滋味得多么令人难忘!

第三颗牙种植再度失败!医生宣告前我已经预感到了,毕竟有上一次的经验教训。种植后就一直隐隐作痛,有种不祥之兆,之后又请我们公司牙医拍片,帮我分析。公司醫务室的王医生和蔼可亲,每次都仔细观察片子,让我张大嘴实地查看后再说出自己意见。那时就知道已经种歪了,我自己不甘心,希望有校正的可能,能用就用,歪了就歪了,对付能用几年是几年,免遭二茬罪,因为打麻药太痛了,时间也拖得太久。

主任看后也在犹豫,看得出他知道这次又失败了,既然患者不在乎,对付着用也是个选项,之后他又找个同事来会诊。我就在那里张着大嘴听他们做讨论,也时不时参与分析。后来那个女医生说即便就这么装冠,用不了多久也会掉的。于是主任就下决心拔掉种植体,我知道马上又面临至少三针麻药的考验了。

拔出种植体后,主任送我出手术室,双方都比较尴尬,他甚至没有提醒我什么时候再来做二次种植,可能考虑到我作为患者相当老道了。由于对失败早有预期,内心沮丧的日子已经过去,于是我表现得好像无所谓一般,一句抱怨没有,拍拍他肩膀说:“都怪我这口牙不争气!”

对于我远超正常的失败率,牙科主任却另有算法。第三颗牙宣告失败后,他主动表示下一次应该成功。只是他算的不是牙数而是种植次数,告诉我的情况是一、三、五成功,二、四失败,就是每逢单数成功,逢双数失败。总之,按照他的算法,种植成功率居然超过60%,这和我理解的差距很大!如果按此算法,无论种植多少颗牙,只要第一颗是一次性成功,以后的概率统计都超过50%,就是说成功率总是会大于失败率。这意味着医生资格和专业性都会受到肯定,而不是遭到质疑。

我虽然觉得这个算法奇特,有点晕,但仍欣然接受。事实上,我确实种植五次成功三次,成功的就是第一、三、五次。但是十年前说的是按每颗牙算成功率,这样在我身上只有30%多一点,是个非常低的比率。如果开始知道是这样一个成功率,我可能根本不会选择种植,转而寻求装假牙这样的解决方案。毕竟低于一半的成功率不能算是成熟的技术。医院和医生都不会推销这样的不成功的手术方式。

主任在走廊里跟我认真地讲解这个奇葩的计算方式后,我只能认真倾听、频频点头表示理解,计算方式不同出现结果不同的事情多了去了,制订规则的是医院和医生而不是患者。我必须明白这一点:倾听不同意见,理解不同解释!毕竟我在医学案例计算上只能算个业余爱好者,主任则是专业人士!

和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一样,不能指望着医生每次都能判断正确,每次都能妙手回春。他们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也有正常人的爱恨情仇,也有性情不好或者状态不佳的时候,他们犯错误的概率和我们一样。我见到一份医学界调查讲到误诊率,从30%到50%甚至更高,西方国家也是如此。如果达到50%的误诊率,意味着去医院看专业医生和向我这个只凭感觉的江湖医学爱好者问诊结果几乎相同,在对与错之间,都是有一半可能误判!信口开河闭着眼睛瞎说误判率也是50%。

种植牙更是如此,打桩就跟工程一样,选址错误会导致失败,钻孔时手哆嗦会导致失败,眼神不好老花了也能导致失败,和老婆吵架心情差注意力不集中更会导致失败。想想看,在医学手术这个问题上,其实失败的几率和成功的几率一样大,前者甚至大于后者。

在这个前提下,容错观念或者说容错机制就很重要,允许医生和常人一样犯错误,即便是救死扶伤方面。犯了错误改正就是了,即便没有什么补偿。为我种牙的科主任是个正直之人——成功就是成功,失败就是失败,他能当场很痛快地告诉我,并不在意簇拥在旁边的实习医生和护士们知道。 所以,即便第二颗牙种植失败过,我第三颗牙种植依然找他,再次失败后也没有想换医生。人非完人,孰能无过?

或许有人会说,在医生那里,手术失手即便是小概率事件,在患者这里就是100%的失败,就是100%的不幸。确实如此!但那又怎样?既然科主任和我事先有约定——失败后免费进行第二次种植,那就祈祷第二次成功好了。既然种植前就知道失败的可能,既然已经认可并签字,就得按此执行,不要再说什么了。什么是契约精神?就是你签下的字要认账,就是愿赌服输的精神。

(作者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欢迎读者与其交流。邮箱:erche2000@sina.com)

猜你喜欢
失败率麻药螺丝
丢失的螺丝
治理“吃心不改”需要拧紧螺丝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失败率33%
脱单
失败率33%
罕见的螺丝
麻药
把失败率99%的事坚持做它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