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014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2016-06-03 06:09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4期
关键词:用药频度中药注射剂

邓 昕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郑州 450035)



2012
—2014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邓昕*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郑州450035)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4.030

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4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2014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与年增长率,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与构成比,用药频度排序居前10位单品种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排序比及限定日费用,用药频度排序居前10位临床科室的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和排序比,从宏观上了解其临床应用特点。结果:2012—2014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品种数逐年递减;销售金额有所增长,2013年较2012年增长6.33%,2014年较2013年增长8.28%;我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为7.48%、6.53%和6.19%;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和限定日费用排序靠前的均为抗肿瘤类、补益类、活血化瘀类和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但具体品种略有变化。按品种数计,中药注射剂主要集中在内科使用;按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计,其主要集中在骨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与普外科使用。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较为广泛,处方者应严格辨证施治、合理应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排序比

为了解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探讨其临床用药特点,现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通过我院医院信息系统导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药品种类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记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药数量、销售金额等。调查的中药注射剂均以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作为界定依据。因中药注射剂具多种药理作用,故其药品分类以参考《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1]结合患者的临床主要诊断并按其功能主治进行确定。

1.2方法

回顾性调查3年来我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与年增长率、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与构成比、各单品种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和排序、各临床科室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分析方法,计算各单品种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排序比(B/A)及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以及各临床科室中药注射剂的DDDs和B/A,从宏观上了解其临床用药特点。因中药注射剂绝大部分为复方制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DDD的定义,故本调查中中药注射剂的DDD值以“支”为单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17版)、《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以及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平均日剂量,并结合临床用药习惯确定。DDDs=药品年销售总量(年销售总支数)/该药的DDD值(支);对于一品多规的中药注射剂,将各自DDDs相加,得到该药总DDDs。DDC=药品年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值;B/A=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DDDs具有相加性,其值越大,表明该药使用频率越高,选择倾向越大[2]。B/A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或用药频度是否同步,其值在0.5~1.5之间,表示同步性较好[3-4]。DDC代表药物的总体价格水平,表示患者使用该药品的日均费用,其值越大,患者负担越重[5]。

2结果

2.1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销售金额及其年增长情况

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均保持在20种以上,但逐年递减,年销售金额占有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虽年销售金额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说明用量相对均衡,见表1。

表1 2012—2014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

2.2各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

我院临床使用的20多种中药注射剂按功能主治分为开窍类、活血化瘀类、补益类、清热解毒类、抗肿瘤类和消炎利胆类6大类。3年来,活血化瘀类、补益类及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品种数占绝对优势,各类中药注射剂构成比的变化较小,用药结构也相对保持稳定,见表2。

表2 2012—2014年我院各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

2.3DDDs排序居前10位单品种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B/A及DDC

3年来,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DDDs、销售金额均呈增长趋势;总体而言,补益类、抗肿瘤类、清热解毒类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分布人群较广,3年来均靠前;2012年DDDs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中,补益类占4位,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和抗肿瘤类各占2位,在随后的2年里上述品种的DDDs排序均有些许变化,除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外,其余品种仍居前10位,见表3。从上述10个品种来看,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同步性较差,DDC相差也较大。

2.4DDDs排序居前10位临床科室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销售金额及B/A

3年来,我院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骨科、肿瘤科、神经内科、普外科、急诊科、儿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普内科和耳鼻喉科的中药注射剂使用人群分布较广,均稳居前10位;上述科室的用药品种数相对稳定,DDDs排序波动不大,大多科室的销售金额起伏也较小,排序相对保持稳定;B/A结果显示,除少数几个科室如神经内科、骨科和普外科的用药同步性出现较差的情况外,其余科室均较好,见表4。

表3 2012—2014年我院DDDs排序居前10位单品种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B/A及DDC

注:“—”表示无相关数据

Note: “—” stands for no relevant data available

表4 2012—2014年我院DDDs排序居前10位临床科室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销售金额及B/A

3讨论

3.1活血化瘀类、补益类与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品种数及其构成比占优势

由表1可见,3年来,我院中药注射剂品种数逐年递减,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这可能与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逐渐增多,从医院到临床都开始重视其应用有关。虽然年销售金额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说明用量相对均衡。由表2可见,活血化瘀类、补益类及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品种数及其构成比占绝对优势,这可能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及肿瘤患者化、放疗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3年来,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数、销售金额构成比变化不大,用药结构相对稳定。

3.2单品种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DDDs、B/A、DDC等指标变化较大

由表3可见,3年来,我院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单品种销售金额始终靠前,如艾迪注射液,2012年其销售金额排序居第1位,且3年来均居前列。这可能因为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具有益气扶正、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减轻患者放、化疗副作用,而且价格较传统化学药便宜,不良反应小,所以得到临床的认可,其临床应用一直稳居前列,这与其他地区报告基本一致[6-7]。复方苦参注射液的销售金额、DDDs涨幅较大,这可能因为其具有抗肿瘤、镇痛、止血、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一般状况等多种临床作用,对轻度癌性疼痛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8]。这也反映了中药注射剂抗肿瘤的独特地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如康艾注射剂、肾康注射剂,虽DDDs排序相对靠后,但销售金额却稳居前列并持续增长。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参酮ⅡA注射液,其销售金额与DDDs也均靠前,且排序相近(即B/A=0.5~1.5),这可能与上述制剂组方简单、药味少、疗效较确切而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用药频率高有关。除上述品种外,本次调查发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方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大多靠前,反映了医患双方对此类中药的关注性,与其他文献报道大体相同,体现了随着老年病、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老年患者越来越依赖中药注射剂[9-11]。但伴随着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使用量的增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安全性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部分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存在颇多争议[12]。据调查,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居中药注射剂首位[13]。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高度关注其不良反应。虽然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了喜炎平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但3年来其销售金额均较大,可能与抗菌药物滥用导致耐药情况日趋严重,临床控制严格,使得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选择有关。

3年来,DDDs排序靠前的品种略有变化,但参麦注射液、丹参酮ⅡA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均居前列,说明其临床使用广泛、频率高,也可能存在临床过度使用的情况。3年来,B/A接近1(0.5~1.5)的品种占大多数,表明其使用金额与DDDs同步性较好;极少数品种如参麦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及丹参酮ⅡA注射液的销售金额与DDDs的同步性较差,这可能与这些品种具市场竞争优势或与临床过度宣传有关。

由表3可见,各单品种的DDC高低不一,相差较大。其中,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肾康注射液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DDC超过了200元,说明此类中药注射剂用于肿瘤和心血管类疾病治疗的花费较高,这可能与部分中药注射剂药材资源相对较少、有效成分提取存在一定难度有关,虽然上述中药注射剂的DDC较高,但康艾注射液、肾康注射用的DDDs却逐年升高,提示其还是易被患者接受。柴胡注射液的DDC仅为0.97元,虽其3年来销售金额排序均靠后,但DDDs排序靠前,且2014年其DDDs急剧上升,说明其临床应用人次相当广泛,这可能与其退热效果较好及不良反应少等有关,同时也提示了DDC低的药品更易被患者接受。其他品种的DDC显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可能会考虑药品价格、合理用药等因素。总体而言,3年来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DDC较稳定。

3.3各临床科室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由表4可见,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按品种数计主要集中在内科,按销售金额计主要集中在骨科、肿瘤科及呼吸内科等。DDDs排序方面,3年来,骨科、肿瘤科、神经内科与普外科居前4位,虽然骨科应用品种不多,但其DDDs、销售金额排序几乎均居第1位,这可能与用药人次有关,但不排除骨科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因素。例如,虽有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循证分析报告,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可用于骨科围术期的活血化瘀,预防深、肺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的文献报道[14-15]。但在现有的药品说明书范围内,其均属于超适应证用药,在既往的调查中也发现骨科还将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用于高血压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恶性肿瘤术后等超适应证,以及个别病例将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疗程延至其说明书规定以外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等,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骨科应用中药注射剂的DDDs和销售金额。中医科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及DDDs排序均不高,这可能与该科建设向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有关。由于我院是以西医、西药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其他科室广泛应用中药注射剂可能未遵循中医理论基础,存在缺乏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与西医具有完整的治疗规范和临床路径不同,目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更多的是起辅助治疗作用,其成本-效果分析可能并不占优势,而且过高的药品费用也会给患者和“医保”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此外,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因此,为进一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充分发挥其疗效,医院仍需进一步加强用药监管。首先,应切实发挥药事委员会的作用,精简现有品种,淘汰临床效果差、不良反应多、质量不稳定的中药注射剂,使品种结构趋向合理;另外,今后引进新品种时,应按照药物经济学原理和临床试验数据对拟引进的品种进行论证分析,选择价格低、疗效确切的品种,以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其次,需加强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辨证施治的能力。再次,药师应深入临床,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引导医师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推荐用法与用量使用中药注射剂,并随机抽查运行病例,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统计分析在临床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反馈至具体科室,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参考文献

[1]任德权,张伯礼.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9.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0.

[3]郭绍来,栾伟,徐艳萍.2005—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5):421-424.

[4]汪铁山,王莉,张莉婧,等.2007—2010年广州市某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3):237-240.

[5]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s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6]程心玲,吴学辉,肖钦.基于DDD和ABC法分析我院2011年—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J].海峡药学,2014,26(7):129-131.

[7]陶娌娜,张四喜,曲晓宇,等.2011—2014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0):1285-1288.

[8]张明东,曲立贞.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痛46例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21(2):170.

[9]吴抗美.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2):1175-1176.

[10]丁莉,许海凤.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5):641-643.

[11]向超,甘国兴,曾江,等.2012—2014年清远市中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0):1347-1349.

[12]符冰,卢荣枝.中药注射剂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参麦注射液为例[J].中国药房,2011,22(36):3369-3370.

[13]苗苗,刘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10):1550-1552.

[14]管燕,王珊,刘红梅.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使用情况[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3,11(3):21-23.

[1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3):380-383.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in Zhengzhou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During 2012-2014

DENG Xin

(Dept.of Pharmacy, Zhengzhou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Henan Zhengzhou 45003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jections in Zhengzhou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during 2012-2014,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Retrospective survey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onsumption sum a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TCM injections during 2012-2014, the the consumption sum, constituent ratio and defined daily cost(DDC) of top 10 single TCM injections ranked by medication frequence, and the consumption sum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top 10 TCM injections in clinical department ranked by medication frequence; theref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CM injection was investigated macroscopically. RESULTS: During 2012-2014, the varieties of TCM injec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year by year; while the consumption of TCM injections in 2013 and 2014 increased by 6.33% and 8.28%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The ratio of consumption sum of TCM injection in total consumption sum were 7.48%, 6.53% and 6.19%. The consumption sum, DDDs and DDC of TCM injections that took the lead were respectively drugs for anti-tumor, drugs for tonic, drugs for promoting blood to remove stasis and drugs for detoxification, yet the specific varieties were vary slightly. According to number of varieties, TCM injections were mainly used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ccording to consumption sum and medication frequence, TCM injections were mainly used i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oncology, neurology, respiration medicine and general surgery. CONCLUSIONS: TCM injections are widely used in all clinical departments, which should be rationally used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Consumption sum; DDDs; DDC; Constituent ratio

(收稿日期:2015-08-25)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4-0509-04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dxscholar@163.com

猜你喜欢
用药频度中药注射剂
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处方分析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17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变更调查分析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研究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药品批发企业对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探析
2013—2015年我院手术药房麻醉药品应用数据分析
2013—2014年华山医院北院门诊心血管类药物应用分析
上海市同济医院2011—2014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