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攻城战

2016-06-03 08:00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策略

韦 琦 辉

(商丘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攻城战

韦 琦 辉

(商丘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攻城战,主要有围困和强攻两种方式。围困的方式往往是在攻方有巨大的战略优势下才可以使用,需要筑“长围”将城池团团围住,将闲置下的兵力进行屯田,尽量消耗破坏城内的后勤资源,并对其进行心理战以求早日攻下城池。强攻的方式一般采用火攻、水攻、土山、地道,并且借助攻城器械等进行攻城。火箭、火弩、火车、发石车、尖顶木驴、木幔、布幔、飞梯等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攻城器械。面对这些攻城方式,守城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进行防御。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攻城战;策略;攻城器械

今人研究魏晋南北朝军事和战争的很多,但是就目前而言,基本都集中在兵制研究和具体战争事件研究。前者,如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兵制》、岑仲勉的《府兵制度研究》、谷霁光的《府兵制度考释》、唐长孺的《魏周府兵制度辨疑》等对府兵制度的研究,何兹全的《魏晋的中军》《魏晋南朝的兵制》《十六国时期的兵制》,高敏的《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张金龙的《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等;后者,如张靖龙《赤壁战役时间考论》、张修桂《赤壁古战场历史地理研究》、朱绍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双方胜败原因试探》、李邦儒《官渡之战发生地考证》等对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等的研究。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其具体细节如何却几乎无人研究。

虽然流传至今的古代兵书不少,但先秦、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的兵书一方面语言简略,不能反映古代战争的详细情况,另一方面也缺乏具体史料的佐证。本文就魏晋南北朝战争中最具代表性的战争形式——攻城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围困的攻城方式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1]17-18攻城战应当是无奈时最后的选择,但是在战争中为了夺得某战略要地或者攻下敌方的重要据点,必须采用攻城战。攻城战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困,一种是强攻。如果敌方城池坚固后勤充足,很难短时间内攻克,或者攻克下来的代价太大,并且我方有充分的后勤保障,战略优势很大,则往往采取围困的方式;在敌方将有救援,或者我方后勤困难需要短时间攻下敌方城池时,一般会采取强攻的方式。

围困的方式攻城,其目的是在尽量减少我方伤亡的情况下,使敌方后勤资源消耗殆尽,不攻自破。所以围困的方式和围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关羽围曹仁于樊城[2]529、诸葛亮围郝昭于陈仓城[2]95就是围攻,慕容恪围广固采用的就是围困。《晋书》卷110《慕容俊载记》:

恪进围广固,诸将劝恪宜急攻之,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且有强援,虑腹背之患者,须急攻之,以速大利。如其我强彼弱,外无寇援,力足制之者,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毙。兵法十围五攻此之谓也。龛恩结贼党,众未离心……但恐伤吾士众……亦何宜轻残人命乎!当持久以取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乃筑室反耕,严固围垒。[3]2837

又晋书卷111《慕容恪载记》:

恪曰:“护老贼,经变多矣。观其为备之道,未易卒平。今圈之穷城,樵采路绝,内无蓄积,外无强援,不过十旬,其毙必矣,何必遽残士卒之命而趣一时之利哉!吾严濬围垒,休养将卒,以重官美货间而离之。事淹势穷,其衅易动;我则未劳,而寇已毙。此为兵不血刃,坐以制胜也。”遂列长围守之。护遣其将张兴率劲卒七千出战,傅颜击斩之。自三月至八月而野王溃。[3]2848-2849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说是用围困方式攻城的经典战例,既可以减少己方的损失,又非常稳妥。不过用围困的方式攻城一般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需要将城池用“长围”严密地困死,使其无法从城外获得任何后勤补给。所以筑长围往往用“合”字,如“焘怒甚,筑长围,一夜便合”[4]1912,“勔筑长围始合”[4]2209。长围除了用于围困之外,也可作其他用途,如司马懿攻辽东之战“沉舟焚梁,傍辽水作长围,弃贼而向襄平”[3]10,这是史书中将长围用于军事的最早记载。另外长围也可用于强攻,如沈攸之攻柳世隆郢城之战,“攸之果怒,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长围攻道,顾谓人曰:‘以此攻城,何城不克!’”[5]447。所谓“长围”一般是土质的长堤,堤内往往有很深的壕沟。如《晋书》卷92《伏滔传》:“于是筑长围,起棼橹,高壁连堑,负戈击柝以守之。”[3]2401《宋书》卷1《武帝纪上》:“于是设长围守之,围高三丈,外穿三重堑。”[4]16

其次,长围筑成之后,当使闲置下来的兵力就地屯田,进行农业生产。如慕容恪围广固“乃筑室反耕,严固围垒”[3]2837,又如石虎攻徐龛泰山之战“遣季龙统中外精卒四万讨徐龛,龛坚守不战,于是筑室返耕,列长围以守之”[3]2739。

最后,除了军事和后勤上的打击外,对敌进行心理战也很重要。如上述慕容恪与吕护野王之战,慕容恪以“重官美货间而离之”[3]2849,这是采取离间之计。又《周书》卷28《陆腾传》:“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诸贼果弃其兵仗,或携妻子临城观乐。腾知其无备,密令众军俱上,诸贼惶惧,不知所为。遂纵兵讨击,尽破之。”[7]471这是设计降低敌方的戒心。又刘裕攻慕容超广固之战,慕容超派张钢出使姚兴求救,张钢返回时被抓,刘裕“升纲于楼车,以示城内,城内莫不失色”[4]16,这是断绝城内获得救援之望。在围城之后,使敌方断绝一切外部消息,离间城内将帅,使其悲观失望,或者降低其戒心,种种心理战手段都会对最终克敌制胜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强攻所采用的一般策略

正面强攻比围困的方式要复杂得多,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不过,强攻时有一些策略经常被用到,如火攻、水攻和用地道、用土山、用攻城器械攻城等。

(一)火攻

火用于攻城最常见的策略是焚烧城门、城楼和建筑。如张方攻洛阳之战,“烧清明、开阳二门,死者万计”[3]101。又如王镇恶攻刘毅江陵之战,“镇恶入城,便因风放火,烧大城南门及东门”[4]1367。这是焚烧城门。如南齐台军攻肖遥光东城之战,“其晚,台军射火箭烧东北角楼,至夜城溃”[5]791。又如史宁攻孙玚郢州之战,“周军……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余楼”[8]319。这是焚烧城楼。如卢循攻南海之战,“循攻击百有余日,踰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3]2342。又如赵染攻长安之战,“染焚烧龙尾及诸军营,杀掠千余人,旦退屯逍遥园”[3]2664。这是焚烧建筑。焚烧城门可以打通进攻的通路,焚烧城楼可以减轻城内的抵抗,焚烧建筑可以混乱敌军,降低其士气,都能为顺利攻下城池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常见的火攻方式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方式。如《晋书》卷83《江逌传》载:“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襄营火发,因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小败。”[3]2172

面对火烧城门的情况,守城方往往用水浇灭。在侯景攻台城之战中,“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9]559-560;又,“景于是百道攻城,持火炬烧大司马、东西华诸门。城中仓卒,未有其备,乃凿门楼下水沃火,久之方灭”[9]842。从以上两则材料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城门并没有防火的设计,面对敌军焚烧城门还需将门楼凿空才行。

面对敌方焚烧建筑的做法,防守方往往将沿城墙一带的建筑拆空,制造防火带。如王玄谟攻滑台之战,“初围城,城内多茅屋,众求以火箭烧之。玄谟恐损亡军实,不从。城中即撤坏之,空地以为窟室”[4]1974。此外也可以多备水源,仔细防备,如陈庆之攻犬羊蛮之战,“命诸军各穿池于营内,朝夕不外汲,兼以防蛮之火。顷之风甚,蛮夜下山,人提一炬以烧营,营内多幔屋及草菴,火至辄以池水灌灭,诸军多出弓弩夹射之,蛮散走”[4]1998。

(二)水攻

水攻最常见的做法是引水灌城,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墙都是土质的,被水浸泡后很快会垮塌。以水灌城的做法,至少在秦末就有了,如汉军曾引水灌废丘城[10]372。魏晋南北朝时期引水灌城的做法也非常普遍。如:曹操攻袁术曾引水灌太寿城[2]10,曹操攻审配邺城之战,“毁土山、地道,作围堑,决漳水灌城”[2]25;沮渠蒙逊攻吕纯西郡城之战,“蒙逊自率众二万攻之,三面起隄,以水灌城”[3]2271;萧渊明攻王则彭城之战,“堰清水灌州城”[11]272;吴明彻攻王琳寿阳城,“堰淝水灌城”[11]435。从上述材料也可以看出,为了达到长时间浸泡敌方城池的目的,水攻往往要筑堤坝来留住大水。

面对这种水攻之法,防守方没有太好的防御办法,唯一可做的就是趁其堤坝未成进行破坏,如章昭达攻陆腾江陵之战,“陈人又决龙川宁邦堤,引水灌江陵城。腾亲率将士战于西堤,破之,斩首数千级,陈人乃遁”[7]473。然而攻城方一般是占据兵力优势的,只要小心防备,这种做法是很难奏效的。

(三)地道攻城

地道攻城之法,最晚在刘秀昆阳之战时已经出现[12]7。官渡之战时,袁绍“起土山地道”[2]20,后曹操攻审配邺城之战也“为土山地道”[2]25。用地道攻城的记载很多,这里不一一详述。

采用地道攻城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用地道破坏其城墙或城楼,如:袁绍攻公孙瓒易京之战,“绍为地道,突坏其楼”[2]244;高欢攻刘诞邺城之战,“神武起土山,为地道,往往建大柱,一时焚之,城陷入地”[11]7;北齐攻北周晋州之战,“帝至晋州,城已欲没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余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13]525-526。

一种是派兵通过地道进攻城中或夺取城门。如王猛攻慕容暐晋阳之战,“为地道,遣张蚝率壮士数百人入其城中,大呼斩关,猛、安遂入晋阳”[3]2892。这种方式是地道进攻的最主要方式,为了防止这种进攻,守城者往往在城内挖长堑以防之。如:曹操攻审配邺城之战,“太祖遂进攻之,为地道,配亦于内作堑以当之”[2]202;诸葛亮攻郝昭陈仓之战,“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2]95;韦孝宽玉璧防卫战,“孝宽复掘长堑,要其地道,仍饬战士屯堑。城外每穿至堑,战士即擒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火,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排吹之。吹气一冲,咸即灼烂”[7]537。可见,在城墙内挖长堑是防止敌方通过地道进入城内的主要方法。

(四)土山攻城

用土山攻城最晚至东汉时已经出现。《后汉书》卷71《朱俊传》:“韩忠复据宛拒俊。俊兵少不敌,乃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连战不克。俊登土山望之。”[12]2309此时的土山其主要作用是制造制高点以观察城内情况。到东汉末,土山上往往建高楼并以此攻击城内。如官渡之战中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2]199。这虽然不是攻城而是进攻营地,但说明这时土山的功用已经发生了变化。此后,攻城时起土山往往建造楼橹,并以此攻击城内。如:司马懿攻襄平之战,“起土山、修橹,为发石连弩射城中”[2]254;曹魏攻朱然江陵之战,“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2]1306。

起土山是在临近城池的地方人为地制造制高点,因此面对敌方造土山,守方往往同样在城内造土山以应之。如:姚苌攻苟辅新平之战,“苌为土山地道,辅亦为之”[3]2926;侯景攻台城之战,“景又于城东西各起一土山以临城内,城内亦作两山以应之”[9]843。还有通过地道破坏敌方土山的做法,如侯景攻台城之战,“贼又东西两面起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9]560。

(五)攻城器械

1.火箭、火弩

在诸葛亮攻郝昭陈仓之战中,“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2]95,这是史书中关于火箭的最早的记载。又如王玄谟攻滑台之战,“初围城,城内多茅屋,众求以火箭烧之”[4]1974;南齐台军攻肖遥光东城之战,“其晚,台军射火箭烧东北角楼,至夜城溃”[5]791。段韶进攻栢谷城之战中,段韶云:“且城势虽高,其中甚狭,火弩射之,一旦可尽。”[11]212这是关于火弩的最早的记载。

火箭、火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发明,从以上记载也可以看出,火箭等不仅可以用于攻城,也可以用于防守。

2.火车

除了火箭、火弩外,还有火车。如《南齐书》卷1《太祖纪》载:“太祖乃顿军引管,分两马军夹营外以待之。俄顷,贼马步奄至,又推火车数道攻战。”[5]5《梁书》卷56《侯景传》载:“十二月,景造诸攻具及飞楼、橦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一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并用焉。以火车焚城东南隅大楼。”[9]844《魏书》卷51《孔伯恭传》载:“伯恭密造火车攻具,欲水陆俱进。攸之等既闻,将战,引军退保樊阶城。”[6]1141

“火车”的发明主要是利用引燃物,迅速焚烧城门、城楼等,在当时是一大创举。

3.发石车

发石车又名霹雳车。如官渡之战中,“操乃发石车击绍楼,皆破,军中呼曰‘霹雳车’”[12]2400,这是史书中关于发石车的最早记载。又司马昭攻诸葛诞寿春之战,“诞、钦、咨等大为攻具,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欲决围而出。围上诸军,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2]772;陶侃攻杜弘广州之战,“侃知其诈,先于封口起发石车。俄而率轻兵而至,知侃有备,乃退”[3]177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发石车既可以用于防守,也可以用于进攻。

4.尖顶木驴

5.木幔、布幔

在刘裕攻慕容超广固之战中,“张纲为裕造冲车,覆以版屋,蒙之以皮,并设诸奇巧城上火石弓矢无所施用;又为飞楼、悬梯、木幔之属,遥临城上”[3]3184,这是史书中有关木幔的最早记载。又东魏攻韦孝宽玉璧之战,“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之能抗。孝宽乃缝布为缦,随其所向则张设之。布既悬于空中,其车竟不能坏”[7]537。木幔、布幔其主要作用是攻守之间防止对方远程武器的攻击。

6.飞梯

《太平御览》引后汉陈琳《武军赋》序曰:“飞梯、云冲、神钩之具,不在孙、吴之篇,《三略》《六韬》之术者,凡数十事,秘莫得闻也。”[15]1545可见东汉末年出现的飞梯是当时的新发明。之后,飞梯被广泛用于攻城战中。如:段兰攻石琮柳城之战,“为飞梯地道,围守二旬”[3]2816;慕容垂攻苻丕邺城之战,“为飞梯地道以攻邺城”[3]2919。《通典》卷160攻城战具条曰:“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牙有检,梯节长丈二尺;有四恍,恍相去三尺,势微曲,递互相检,飞于云间,以窥城中。有上城梯,首冠双辘轳,枕城而上。谓之‘飞云梯’”[14]4110。此“飞云梯”应该就是上文所说的飞梯。

三、结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攻城战,主要有围困和强攻两种方式。围困的方式往往是在攻方有巨大的战略优势下才可以使用,需要筑“长围”将城池团团围住,将闲置下的兵力进行屯田,尽量消耗破坏城内的后勤资源,并对其进行心理战以求早日攻下城池。强攻的方式往往采用火攻、水攻、土山、地道,并且借助攻城器械等进行攻城。面对这些攻城方式,守城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进行防御。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孙膑兵法[M].骈宇蹇,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6]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令狐德棻,等.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8]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9]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0]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1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3]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5]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责任编辑:高建立】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5-0044-04

作者简介:韦琦辉(1980—),男,汉族,江苏丹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07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简论魏晋南北朝上层社会妇女的悍妒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