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色彩“景”与“境”在设计中的演绎

2016-06-03 18:21刘瑾怡李芃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演绎设计

刘瑾怡 李芃

摘 要 在雨花石色彩研究基础上,此项目的创新点是将雨花石色彩的“景”和“境”两者联系起来,将其转换成具象的表现形式,应用在平面设计中,演绎出雨花石色彩的独特性、创造性、传承性和现代性。

关键词 雨花石色彩 “景” “境” 设计 演绎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项目立意)

1.1雨花石文化

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为主的多种有色矿物质,形成的不同色彩、材质形状成就其“雨花玛瑙”的美名。无论是实物,还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雨花石文化”都是融合于其中的一部分,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1.2雨花石色彩解读

正如民国收藏家王猩囚作出“色为雨花石第一要素”的定论。雨花石的色彩审美具有其特殊性,要结合它的特质,即色、形、纹、质。

雨花石的色彩是色中神物,更是“无色不显”;雨花石的形态总体上比较圆润和谐,这种圆润加上色彩的绚丽与纹理的变化,形成了非常绚丽之“景”;雨花石的纹理具有抽象、灵动的特质,鬼斧神工,具有意“境”;雨花石的质地对色彩审美也有很大影响,它兼有水晶、玉髓、蛋白石、化石等各种矿物的质感,使色彩兼有透、细、润、老等多种特点。

1.3创新点

1.3.1雨花石研究背景

(1)理性的纯科学研究色彩类:客观地融入科学的色彩原理来分析雨花石色彩,却失了传统鉴赏的独特韵味。

(2)感性的纯鉴赏审美类:比较主观地将雨花石色彩进行分类并解读。

(3)抽象地将雨花石色彩的理性研究和感性鉴赏结合:对“景”——具象的色彩风格,和“境”——抽象的意境艺术都解读较为完整,但未能将两者联系,且未能运用于实践。

1.3.2项目创新点

在雨花石色彩研究基础上,此项目创新点是将雨花石色彩的“景”和“境”两者联系起来,以独特的视角将其转换成具象的表现形式;并且以形式美的法则,应用在平面设计中。

2雨花石色彩在设计中的演绎

2.1雨花石的“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2.1.1“拗色”之“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包装中的色彩与产品基本色是一致的:雨花石为自然的产物,“无色不显”的雨花石中涉及多种色相、纯度和明度的色彩,因此能够很好地将其色彩进行设“景”与设计。在包装设计中,选择的包装产品——南京特色糕团,其拥有红、黄、绿等多种色相,以及不同色相延伸的不同纯度和明度的色彩,设计中都能将雨花石色彩与之和谐地搭配。大自然将雨花石色彩之“景”打造得各有特色,连现代设计如何苛求完美也比不上雨花石色彩之“景”的巧合之“境”,平衡之“境”。

古代律诗中常有拗句,“拗“有不合常规之意,律诗中常有拗句,雨花石中的“拗”色却是一种出奇之“景”;在现代设计中,“拗色”指的就是色彩的色相强烈对比,一般是用来表达效强烈的效果、极有力的力度和强度,但雨花石“拗色”与之不同的是,即使这样奇特之“景”,确实和谐、平衡的;在麦汁莲子蜜糕的包装设计中,选用的“拗色”之石是将绿色与红橙黄色相拗的,我们将雨花石直接蒙版于设计图案之下,可见之色既突出产品色彩,也可达到“垂涎欲滴”的视觉感受。

2.1.2“内透色”之“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这种色彩出现于半透明或透明石质的雨花石中,包裹于石中之色会因外层石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明度和纯度上的变化,“透”出或艳丽、或淡雅、或清晰、或朦胧之“景”;在现代设计中,“内透色”就是产生色彩的渐变,包括明度和纯度渐变,但雨花石的色彩渐变相比平面中的推移,多出一种纵深的、空间上的渐变;在芝麻马蹄糕的包装设计中,便运用了“内透色”造就出一种有空间感的通透之“景”,配合产品所需设计图案,突出芝麻马蹄糕晶莹剔透的特色。

2.1.3“艳色”之“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此色彩的雨花石“置如水中,满盘皆暗”,让人一眼望去印象深刻,即“摄人魂魄”之感,形成一种“热烈”之景;在现代设计中,“艳色”指的就是色彩色相明显且纯度高的色彩,相比于设计中的高纯度色彩,“艳色”常有同色系但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彩加以修饰,使之产生“透气感”;在“艳色”主题的招贴中,直接运用石中玫瑰花之“景”,表现一种热烈纯净之“景”。

2.1.4“墨色”之“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招贴中的色彩同样是雨花石色彩的直接运用。但与包装不同,其图案是雨花石内容的直接运用,以此直接突出雨花石色彩之“景”。张轮远先生将色彩划分“五类十色”,其中一类根据色所在位置,将雨花石色彩划为透明石或半透明石之内外色和浮于石面之“染色”,墨色”的黑色常有浓淡和疏密变化,与传统跃与之上的中国水墨画或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得名“墨色”;在现代设计中,“墨色”就是平面构成中的渐变构成形式,其黑色经过灰度、疏密和虚实变化,有力度地给人视觉节奏感;在以“墨色”为主题的招贴设计中,直接运用石中似僧人树下听禅之“景”,加之这种天然的虚实节奏感使设计有一种有章有法的“起承转合”之“景”。

2.1.5“内透色”与“墨色”的“景”在工艺品设计中的演绎

工艺品中对于雨花石色彩“景”的运用,将重点放在“突出色彩特点”之上。为了突出“内透色”的通透之“景”,和“墨色”的虚实之“景”,选择了使用灯光效果的工艺。

2.2雨花石的“境”在设计中的演绎

2.2.1包装

首先在包装设计中,雨花石的色彩之“境”与所设计的产品图案及其意思相关联。

(1)“色点”:“色点”是收藏界常用词,但色彩研究的众多文章里却不常见,大多是因为在色彩之“景”中,这一抹颜色是在是太渺小了,但表现雨花石色彩之“境”时,这一点突兀之色可成为点睛之“笔”,更有甚者成为主角呈“惊为天人”之姿;在吉祥如意糕的包装设计中,选择的是名为《南海观音》的“色点”雨花石,所设计的是含有“吉祥如意”寓意的“持如意骑象”的传统图案,此图案一与产品所需美好寓意之“境”统一,二突出《南海观音》之神秘之“境”,三运用移情的手法引起赏石者或购买者的审美愉悦和内心美好期望。

(2)“艳色”:“艳色”的特点在““景”在设计中的演绎”已说明。雨花石色彩的“艳色”之“境”整体上是热烈的,但雨花石“火成”、“水成”、“沉积”的特色石质使“艳色”多了或深或浅、或沉或浮之色视觉感受,使其产生或成熟、或清纯的“境”,由此,雨花石色彩的“意境”需要从整体上考量;在玫瑰白果蜜糕的包装上,选择的是名为《红玫瑰》的雨花石,内容完全一致,但这颗雨花石的“艳色”具有艳而不俗之“境”,意味着即将发生的爱情是热烈而纯净的。

(3)“实色”:“实色”为雨花石中极普通的颜色,在不透明体石质中比较常见。但朴素之色也有独特的“意境”,作为不透明体石质面上之色,其有自然矿物质形成的色彩有着史前壁画的古风、原始、朴素之“境”;在桂花卷心糕的包装设计中选择的是名为《西厢记》的“实色”石的色彩和“境”,《西厢记》体现的是道家中上善若水、朴素之美、冲破封建障碍的思想,与“实色”之“境”相符合,也与包装图案“桂花、蝙蝠”追求美好、自由爱情的寓意相统一。(图4)

再者,雨花石色彩之“境”与产品所需色彩感受统一。

(4)“复色”:虽雨花石收藏界对稀色和颜色多样性都有追求,但不合时宜的稀有色彩和杂乱无章的多色混杂,绝对算不上精品的“复色”雨花石,一块值得细赏的“复色”石是具有很高的整体性和均衡性的,每种色相的色彩相互影响,却也相互融合,正如石泉先生所述的阴阳五色般“阴阳强调动静,核心是平衡。”;我们将名为《梅岗春晓》的雨花石之“境”运用于五色小糕的包装中,表现出产品色彩艳丽、多样且纯天然的特点,在一种亲切的自然之“境”中,引起购买者的信任感和购买欲。

(5)“墨色”:“墨色”的特点在“景”在设计中的演绎”已说明。“墨色”的“境”可直接从所挑选之石《古树听禅》中感受:“墨色”一类的雨花石,对其“境”的感受常常离不开“禅”,因为“禅”是中国水墨绘画精神之所在,正如杨江波在《平和简丽,遒丽天成》一文中所说“禅的自性需悟,画的意境也需悟,所谓一切本领都是“由其技进乎道”,同样“墨色”之“境”也需悟;将这样一种“心境悠远”的色彩运用在糕点的包装中,意欲告诉购买者产品的食材和制作很不一般,需要细细去品位,去“悟”。

2.2.2招贴

从石面之“景”延伸图案,使之更好得呼应其名字所展现的取名之人的心境。

“内透色”:“内透色”的特点在“景”在设计中的演绎”已说明,招贴所运用的是名为《冰肌映翠》的雨花石,招贴中以水表示清凉、纯净之“境”,对应“冰”字;以水纹对应“肌”字;以阳光下正在波动发光的水纹表现动态之“境”,对应“映”字;以水中绿植的充满生机之“境”,对应“翠”字。

2.2.3工艺品

观赏雨花石和观赏国画时的方式巧合的相似,两者都是在一个昏暗的环境下用一盏或者几盏灯打光欣赏:前者是因为雨花石的观赏一般都是入水观赏和保养,且其颜色会因加热或在强光下曝晒而变质;后者也同样是因为国画色彩材质不宜曝晒。因此在工艺品的选择环节选择了灯,且灯罩上的图案选择的是“内透色”和“墨色”之“景”,光的作用使得“内透色”的通透明亮之“境”以及“墨色”的淡雅、禅悟之“境”完美展现。同时也将雨花石色彩之“境”以一种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突破“色彩组合不符合常规,无法而有法,天然、淡泊、虚寂,文人气息比较浓,有时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局限。

3总结

雨花石色彩中的“景”、“境”两字相伴相生,“景”生“境”,“境”升华“景。“雨花石色彩美石首先进入人们眼球之美。”,只有“人”是评定雨花石色彩之“景”是否美观,感受雨花石色彩之“境”是否触动内心的唯一标准,但人会因不同地域文化、文化素质和性情性格而对同样的“景”产生不同的“境”,因此不同观点的存在也无可厚非。我们这次的尝试,便是以一种设计的形式,将雨花石色彩的“景”与“境”两者联系起来:使“景”生“境”的过程明显化、简单化;也使“境”直接作用于观赏者或者消费者的感官感受,使不同“心境”的人以“殊途同归”般的方式去理解“景”。这次的设计并非一种商业上的手段和技巧,而是其转换成雨花石色彩中的“景”与“境”之间的纽带和“升温器”的一种演绎。演绎出“雨花石自然美的独特性、艺术美的创造性、人文美的传承性和科学美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1] 周德麟,赵启斌.略论南京雨花石文化的历史演化[J].长江文化论丛,2011(00).

[2] 袁维芳,石泉.论雨花石的抽象美[J].东南文化,2003(06).

[3] 池澄.雨花石谱[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5.

[4] 石泉.论雨花石色彩的美学风格[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08(04).

[5] 石灵.雨花石色彩与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2(02).

[6] 钟华邦.雨花石色彩美的研究与欣赏[J].超硬材料工程,2013(02).

[7] 雷敬敷.雨花石的美学特证[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02).

猜你喜欢
演绎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用真情和智慧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
“演绎”让地理课堂活起来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