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主主义两次转变的原因浅析

2016-06-03 19:22王怡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转变

王怡馨

摘 要 本文简要界定了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这三个阶段的概念,探析社会民主主义两次转变的原因,两次的转变都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从而内部进行不断的调整,以至于适应当代以及本国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转变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从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再到社会民主主义,虽然是概念转变,但是其内在的本质变化是令我们深思的。本文以时间为界把社会民主主义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概念界定为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这样三个阶段概念,并对其两次转变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1社会民主主义各个阶段概念的界定

1.1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念界定

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概念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取得完全统治地位的历史大前提下出现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纷纷涌现。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内部包含着改良主义、集体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随着内部思想斗争的日益激烈,逐渐分为革命与改良两种路线。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是反对资本主义出现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支持者里分离出来的众多分支之一,但后来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的内涵渐渐变为改良主义的同义词,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1.2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界定

随着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内部改良主义思想的逐渐发展,主张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和主张革命的共产主义矛盾扩大,为了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相区别,社会民主党把“民主”作为重点着重强调,并把“民主”放到社会主义之前,以表达与共产党的区别,至此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各国社会民主党对自己纲领的正式称谓。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通过利用和改善议会民主和政党政治,对资本主义制度实施逐步改革的改良主义政治思想体系。

1.3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概念的界定

苏东剧变后,社会民主党倍受压力,被迫进行思想理念的创新和调整,“第三条道路”孕育而生。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传统的左右政治意识,力图在陷入困境的社会民主主义与同样陷入困境的自由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两者的积极因素结合起来,在坚持民主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借鉴自由主义市场原则,使社会经济既充满活力又能维持社会稳定团结。

2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变的原因

2.1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内涵的复杂性

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在产生之初,其内涵就繁杂多变。并且改良主义思想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产生之时就已经存在,在当时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而绝大部分社会主义者信仰马克思主义。因此,在这一时期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近义词。同时,各种思想的并存也为以后各种思想的斗争埋下隐患,进而推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变。

2.2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内部两种路线的分歧

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路线。改革主义者认为,应该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修正,主要代表为伯恩斯坦,主张社会主义应经改革而非革命来达到。但革命主义者坚决反对,认为改革不会使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这种举动必定会失败,改革者最终也会沦为资本主义拥护者。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国的暴力革命遭到了改革路线者的强烈反对,认为其是错误的路线方针,破坏了社会安定和秩序。列宁为了和其他社会民主党相区别将本国的社会工党改为共产党。至此,两者的矛盾不断扩大,社会民主主义者也为了和共产主义相区别,社会民主党逐渐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称谓。

2.3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冷战爆发,世界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为了本民族的利益,各个社会民主党逐渐认同本国的资本主义,并逐渐通过执政参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改良立场。为了同社会主义阵营的专政主义相区别,各国社会民主党进行政策和思想理论的改变,民主社会主义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在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黄金时代”,欧洲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在本国地方和国家级的选举中夺得选票,进入议会并在政府中参政或执政,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福利国家。60和7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3民主社会主义向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变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民主社会主义曝露的种种危机导致了民主社会主义已经不再适应世界的新发展,民主社会主义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1理论和实践的不一致性

社会党人认为他们所走的道路即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民主的社会主义,建立充满“民主”、“自由”,尊重“人权”,实施“公平分配”的社会福利国家。然而,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战后欧洲许多国家中社会党人的连续执政或多次执政,并没有依照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纲领和政策措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改造,只不过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部分制度进行社会改良。

3.2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在70年代后期,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和失业人数剧增,这导致福利国家难以为继。在全球化时代,在剩余价值原理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将其资本(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67页)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获得高额的利润。另外,国内企业为了逃避国内金融机构的管控,把资本注入到跨国银行,这些因素使得福利国家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国家继续增加税收和提高福利,企业的利润就会降低,它们有可能就会转移到成本低、利润高的国家或地区;但是如果这样放任下去,福利国家就会名存实亡,贫富差距就会增大,这与社会党所倡导的社会理念背道而驰。面对这些问题,凯恩斯主义是无法解决的,这也必然导致社会民众的不满。

3.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

苏东剧变发生后,社会党人认为这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胜利,实际上苏东剧变反而使社会党人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这一时期,资本主义政治家用新自由主义对共产党和社会党进行攻击,宣传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已经终结。在西欧各国的社会党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社会党人对是否还继续使用“民主社会主义”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如果继续使用“民主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这会使民众认为社会党还在坚持社会主义,从而失去民众支持。因此,他们主张放弃“民主社会主义”,改用具有同等价值的“社会民主主义”概念。同时,受苏东剧变的影响,社会党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各社会党在国家选举中节节失利。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巨大冲击下,社会党沦为在野党,民主社会主义几乎要偃旗息鼓了。

3.4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工人阶级结构变化明显,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逐渐下降,脑力劳动者的比重越来越大。

加之中间阶级分化和扩大化。中间阶级有新旧之分,旧的中间阶级逐渐分化瓦解,成为新的中间阶级或为工人阶级。新的中间阶级则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在选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这些新的中间阶级对于资本主义存在的各种弊端和不平等现象表示不满,希望能够革除这些弊端,却不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在政治上持改良主义。中间阶层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使得社会民主党制定社会政策时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党失去了传统的阶级基础,选民基础大大消弱,各派政治力量及所代表的利益阶层的更加混乱,社会党人不得不开始调整向社会民主主义转变。

参考文献

[1] 刘玉安,蒋锐.从民主社会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解析(第1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侯衍社.“超越”的困境——“第三条道路”价值观述评(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转变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