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歌剧宣叙调与中国戏曲念白的异同

2016-06-04 11:17袁晓萌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宣叙调差异

【摘 要】西方歌剧中的宣叙调和中国戏曲的念白一样,都是一种在歌唱表演之间加入的类似说话的曲调,它们有助于推动剧情的发展,表达表演者的情绪,但在很多方面却又十分不同。本文将从表现形式、审美取向这两个方面说明两者的区别,最后说明两者在音乐语言上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宣叙调;戏曲念白;差异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44-01

一、西方歌剧宣叙调和中国戏曲念白概述

(一)宣叙调。宣叙调(Recitativo),是西方歌剧中最古老的体裁之一,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是一种在大型声乐作品中近似朗诵的曲调,其实就是在用一种夸张的歌唱方式来说话。宣叙调在歌剧中的主要职能是叙述、发展剧情,随后引入咏叹调。

(二)戏曲念白。念白是中国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之一,分为散白、韵白、数板、引子。中国戏曲的表演是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做、打为形体表演,唱、念是声音的艺术。念白和歌唱都是声音的表现手段,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它与歌唱各有分工,却又相互联系。念白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二、西方歌剧宣叙调与中国戏曲念白的差异

(一)表现形式不同。西方歌剧宣叙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清宣叙调(或称朗诵性宣叙)和旋律性宣叙调。清宣叙调流行于18世纪,用于在歌剧中交待剧情,作为咏叹调之前的引子部分,它的特点是唱词的音调变化少,比较接近生活语言,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速度较快。旋律性宣叙调较清宣叙调而言,其音乐性及旋律性更强,可以加强节奏的对比、渲染气氛等。

中国戏曲念白在表现形式上遵守了“以一见多”的美学原则,具有一定的韵律、节奏,在音调的抑扬顿挫之间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中国戏曲念白又分为散白、韵白、数板、引子四种表现形式:散白,或称“方言白”,是一种以方言为基础的念白形式,多用于表现普通劳动人民。韵白,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性,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语言相差甚远,常用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官吏、商人或者知识分子等。数板,以鼓板为伴奏,有固定节奏但又相对自由的念白形式,节奏感强,大多用于丑角。引子,主要采用半念半唱、念中夹唱的艺术形式,常用于剧中重要人物的第一次上场,内容主要是自诉处境以及抒发内心情绪等。

(二)审美取向不同。西方歌剧的审美标准是美声。尽管西方歌剧声乐与中国戏曲声乐大致相同,都非常重视发声、呼吸以及情感的表现,但是西方歌剧声乐是直接建立在曲调旋律的基础上的,演唱者只需要将曲调旋律自身的情感表现出来即可。对于西方歌剧来说,“唱情”主要是通过演唱的旋律美对听众直接产生作用。西方歌剧将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美声唱法和美声学派作为最高审美理想的典型代表。

韵味美是中国戏曲声乐艺术重要的审美取向。韵味是在表演者的唱或者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美,具有动态的美学意义。韵味之美并不取决于曲调的旋律,它只能通过演唱者揣摩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演唱者自身所具有的艺术个性相结合,在演唱中对剧中人物的感情、语言、语气等表现技巧加以运用。

三、西方歌剧宣叙调与中国戏曲念白在音乐语言上的相似之处

宣叙调,是基于语言音调基础上的近似于朗诵的曲调,可以说它离不开音乐和语言。宣叙调的根本是语言,它是在语言声调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夸张与延伸,具有旋律性和节奏性,用于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宣叙调在西方歌剧中不仅起到发展剧情的作用,还可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间的冲突等。在宣叙调中,音乐与语言不可分割、密切合作,为西方歌剧艺术增添光彩,同时也为歌剧的发展以及形式的变化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音乐与语言也是中国戏曲念白的重要元素,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念白的基础虽然是生活中的语言,但它绝不是“照搬”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更加具有音乐性。中国戏曲念白具有音乐美感,这源于汉语四声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及它鲜明的节奏感。中国戏曲念白对生活中的语言做了大量的加工修饰,强化了语言的旋律性,将念白由“说”推进到“唱”,唱念俱佳是所有戏曲演员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无论西方歌剧的宣叙调中还是中国戏曲的念白,音乐与语言都是休戚相关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会要求音乐和语言结合为一体,展现出语言的韵律美,表达出表演者的情感,同时又要求遵循音乐的规律,使表演具有音乐性。

参考文献:

[1]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约瑟夫·科尔曼.作为戏剧的歌剧[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保罗·罗宾逊.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5]郑利.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之审美比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袁晓萌,女,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学术型硕士,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

猜你喜欢
宣叙调差异
相似与差异
它山之“匙”,可以攻“乐”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试论中国京剧念白与西方歌剧宣叙调审美之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浅析歌剧中的宣叙调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
以《Lascia ch’io pianga》中的宣叙调为例浅析歌唱语音、语感的重要性
亨德尔歌剧咏叹调《让我痛哭吧》的解读与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