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对接融合的路径研究

2016-06-04 23:09曾一帆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曾一帆

[摘要]区域经济产业的调整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因为高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旨在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高职教育育区域产业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一荣俱荣”的关系,面对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如何才能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相融,这是现代高职学校改革的重心。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并探讨两者对接融合的对策与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对接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17-0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而高职教育作为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力,相关部门要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高职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能适用”。因此,分析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互动制约作用,对于高职教育的模式的改变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区域技术产业经济的发展,从目前高职教育主体上看,高职教育培训的重点仍然以技术性内容为主,教学上也更加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并且高职教育人才的主要输送范围为区域企业,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主体。

高职教育受到教育与经济两大方面的制约,要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就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建立适合教育规律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教学平台,真正做到学校教育体系与现实经济发展相融的情况,这样既满足能满足高职学校高效教学的需求,又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教育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高职教育,直接和区域经济接轨,融合区域社会状况、政治以及文化,高职教育结构的调整反映的是区域文化、经济结构以及政治面貌的改变,教育体制的本身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断丰富产业结构、技术、分配等结构的变化,区域产业的兴衰影响高校教育重心的變化。比如,某一区域在前期以食品加工为主,高职教育就会注重食品加工专业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并提升高职学校的教育职能,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该区域由重工业生产逐渐取代食品加工,则高职教育的重心必然发生改变,更加重视机械加工专业建设。实际上,高职教育专业变革与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劳动力需求上,区域经济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会影响各产业劳动力结构的改变。要想使高职教育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调查区域现有产业的发展情况,对区域经济增长最关键产业进行分析,找出产业中迫切需要的人才,进而调整高职学校的专业结构比例,使高职教学反映的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进步;其次,高职教育的专业比例要平衡,不能因为该区域某一产业发展迅速而无节制的提高该专业的学生比例,这样对高职学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不利。

二、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对接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对接融合力度,促进两者相互提升、相互融合来推动双方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的高职教学对接区域产业转型上来看,存在较大的问题,并且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经常存在与区域经济背道而驰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中的积极性不强

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上来看,尽管目前高职学校达成了普遍的合作关系,尤其是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从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建设重点上来看,大多数学校对于品牌专业的建设依旧以传统的专业为主,有的高职学校的品牌专业与区域经济产业重点完全不符,并且在区域经济的对接上,作为技术创新为区域发展的主体,高职教育专业技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化率较低,从而使大部分人才知识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符,影响并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高职学校学科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不一致

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依托的是现有经济的发展,联系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来调整高校课程主体,从而使高效人才培养符合现代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高职学校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职能。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高职学校在学科的设置上形成了“同质同构”的现象,大多数高校的学科区域一致,高职学校课程设置的初衷是简化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指标,这种课程设置理念是错误的。对于高职教学而言,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对口的专业十分重要,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水平与就业率。

(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对接机制不完善

从目前各省的高职教学情况上来看,尽管国家颁布了促进高职教学与区域产业协调的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设置的框架太大,并不符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果高职学校一味的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进行学校教学模式建设,这会大大降低高职教学的社会职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利,高职教学与区域经济脱轨的重要影响使学生在未来上岗后其实践能力与实践方式与现代岗位完全不符,导致高职教育逐渐脱离实际。

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对接融合的路径与策略

(一)高职教育要明确办学方向以及科学的教育观

从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上来探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手段,首先就要明确高职办学是否是面向区域产业结构进行设计的,这凸显了高职教育的针对性与开放性。高职教学要摒弃原有封闭教学模式,在对外高校交流上对于新教学模式及学科设置上要结合区域经济产业进行引进,不能一味的吸收最新的建设模式,这样容易造成高职教学与现实脱轨;其次,高职教学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结合地方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来提升高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强调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区域政府主导、学校为建设主体的理念,使区域企业逐渐参与到高职建设中,构建企业与高职学校联动管理机制,为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进步创作有利条件。

(二)注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高职学科的协同

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要凸显区域产业变化影响学科结构的情况,尤其是从学生的就业导向上来进行学科的建设,加强高校与区域产业的对接,比如高职学校改革或增加学科时,可以加大对区域企业岗位缺口的调研与评估,对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积极调整现有学科,使高职教育学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在高职人才队伍的培养上,要始终围绕“一个结合,一个配套”上落实“学科——产业——岗位——发展”的有效融合,将开放教学的理念贯穿在高职教育中,比如,学校主动与区域产业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校企联盟,共享资源,学校针对区域企业急需的人才进行培养,区域企业为学校提供开放实践的平台,两者互惠互利,促进高职教学与区域经济的完美融合。

(三)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高职管理要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要区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内在差异,高职教育旨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在管理体制的建立上要与地方政府紧密联系。在高职招生管理上,可以由省级教育部门制定相关的招生政策,统筹全省各大高职学校的招生工作,这样做得好处是省级教育部门对本区域的产业机构与经济发展重点明确,对区域人才的需求也有清楚的认识,这对高职学校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的教学模式有积极意义。

(四)强化高职院校“立地式”科研服务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从自身科研服务优势出发,重视建立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服务为主的“立地式”科研服务模式,主要致力于培养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科研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对区域产业技术的掌握与创新研究,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范围及服务职能。另外,高职院校要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学的协同管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方向来转变高职教育方向,实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综合发展。要加强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服务意识,结合自身技术科研优势,使高职教育科研摆到区域现实发展的大环境中,重视学生对区域经济的调研与理解,发挥其独有的知识产业优势。

结语

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融合加快现代高职院校的建设,并且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高职教育的建设中,首先要明确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以此作为高职学校学科建设的参考依据,做好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对接融合,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并达到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