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当义取江南贡院藏康熙御碑

2016-06-05 15:05冯家红
大众考古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御制贡院乡试

文 图/冯家红

人才当义取江南贡院藏康熙御碑

文 图/冯家红

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内,有一块《御制宸翰》碑,立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该碑文字不多,但在江南贡院现存的诸多碑刻中,却因为是“御制”,显得与众不同。该碑讲了什么内容,又是如何刻立的?相信不少人很好奇。

江南贡院历史

提到江南贡院的碑刻,就不能不提及江南贡院的历史。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起初名为“建康府贡院”,由知府史正志主持修建,是供建康县学、府学考试的场所。当时规模不大,如考生增多,需要借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据南宋景定二年(1261)编撰的《景定建康志》记载,建康府贡院总共只有房屋110间。

《应天府新建贡院记》拓片

《奏奉旨意札奉事理》拓片

《应天府重修贡院记》拓片

明朝初年,南直隶乡试和全国会试在南京举行,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为乡试之地,但贡院并没有固定场所。据《奏奉旨意札付事理》碑和《应天府新建贡院记》碑记载,明代设科以来,南京贡举四易其地:洪武(1368~1398)初在北城演武场,永乐(1403~1424)中移到郡学之文墀宫,正统年间(1436~1449)又搬到武学讲堂。到景泰五年(1454),由上元、江宁两县提议将“本府儒学东有前锦衣卫指挥同知纪纲抄没遗下品官房屋一所,前后房屋四座,前二座系怀来卫指挥陈斌家人陈通等住,坐后系忠勇伯家人侯清等居住……改作应天府乡试贡院”,经由府尹逐级上报,奏准建于秦淮之阳,为应天府乡试考场。景泰七年(1456)八月移于此处开科,为江南贡院现址正式开科之始。初建成时,除“至公堂”等官房外,考试号舍3000多间,奠定了江南贡院的基础。应天府贡院在明后期的嘉靖、隆庆、万历时期(1522~1620)又进行了几次增扩。

清初开始,为江南省(江苏、安徽)乡试考场,于是称为“江南贡院”。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占领南京,江南乡试被迫停止。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于同治三年(1864)大规模修建江南贡院号舍,并提出“江南贡院工程不可草率,要动百年之想”的要求。至光绪十四年(1888)江南贡院号舍达20644间,为当时全国最大科举考场,被誉为“考场之冠”。

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诏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已经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退出历史。民国三年(1914),苏皖两省省长请求议会批准推举代表,制定江南贡院处分法。民国七年(1918)设立处分所,次年析产。留下明远楼、衡鉴堂及号舍若干间,留作后人历史纪念,其余贡院财产出售,所得银币按苏六皖四分给两省。于是,“数百年文战之场,一旦尽归商战,君子于此可以观世变”,当“不胜今昔之慨”矣!

江南贡院飞虹桥

《重修江南贡院记》拓片

《金陵贡院遗迹碑记》拓片

自南宋乾道四年创立,明景泰七年移址秦淮河畔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最后一科江南乡试,前后历经737年,江南贡院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目前,江南贡院遗址尚存明远楼、飞虹桥以及23通明清碑刻等遗迹。

《御制宸翰》碑及解读

《御制宸翰》是江南贡院留存至今的23通碑刻中最为重要的之一,也是南京地区屈指可数的名碑,收录于《南京历代碑刻集成》。此碑立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高296厘米,宽89厘米,厚19厘米,四竖行,共44字。碑额题名为“御制宸翰”,诗作年代定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

御制宸翰

人才当义取,王道岂分更。

放利来多怨,狥私有恶声。

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

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

——为考试叹

“人才当义取”,很好理解。“王道岂分更”中的“分更”,据考订,在《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一中作“纷更”,《史记·汲郑列传》中有“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句,《集解》引如淳说“纷,乱也” 。可见“分”通“纷”,“分更”是变乱更易之意。“放利来多怨”,语出《论语·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如果一个人总是放纵自己对于利的追求,一切唯利是图,就会因为损害他人,而招来多方的怨恨。“狥私有恶声”,“狥”在《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一作“徇”,“狥”通“徇”。“徇私”即私情或私欲,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文宗濂洛理”,“宗”是尊重,亦谓推尊而效法之。《仪礼·士昏礼》:“庶母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郑玄注:“宗,尊也。”“濂洛”指北宋理学四大学派“濂洛关闽”中的两大派。“濂”即周敦颐创立的“濂溪学派”,因周敦颐原居湖南道州营道濂溪,后居江西庐山莲花峰,建濂溪书院,故称其学为“濂学”;“洛”指程颢的“明道学派”和程颐的“伊川学派”,因二程是河南洛阳人,故合称为“洛学”。“怜”为怜爱,爱惜之意。其他几句均比较浅显。

这首诗体现了康熙皇帝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和对考官的殷切希望。他要求“人才当义取”,要用公正、公开、公平的方式,通过考试来选取人才,国家选拔官吏要依法进行,不允许任何为了私欲私自篡改。告诫考官、士子应以理学大师为楷模,规范自己的行为,爱惜自己的名声。考官及考生如果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循私舞弊,就会招来不好的名声即“狥私有恶声”。这首诗不仅对考生提出了要求,对考官更是语重心长提出了“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的希望。康熙皇帝通过这首诗教育他的官员,要想死后能留下一个美名,在生前务必做一名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讲法律、懂规矩的人。

《御制宸翰》拓片

《御制宸翰》碑考证

御碑真实性

内容考证了很多,那么,这块《御制宸翰》碑真实性又如何呢?有学者认为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江南来江南贡院视察时亲笔题写,也有学者认为康熙来夫子庙只到文德桥,并未进江南贡院,此碑为后人代写。

为此,我们对这块碑的真实性进行了考证。首先,这通碑的碑额为篆书“御制宸翰”,“御制”指帝王所作诗文、书画、乐曲等,“宸翰”专指帝王墨迹等。即使在现代,冒充领导人题词、墨迹,也是“伪造文书”罪。而在皇权时代,冒充皇帝题诗、墨迹,则是要砍头的。

再者,康熙诗的上面还有一方御印“康熙御笔之宝”,表明这是康熙的御笔。同时,康熙手迹的四周刻有龙纹边框,若不是御制碑,那也是僭越罪。《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一载有“圣祖仁皇帝御制诗”,题为《贡院考试叹》。“圣祖仁皇帝”是康熙的庙号,足以证明此碑为康熙诗及手迹。

江南贡院明远楼

小字跋文

通过对原碑进行仔细勘察,我们发现在底部龙纹边框之下,原来还刻有小字跋文,从右到左54行,约600多字。跋文因原刻字小且浅,且文字已漶漫不清,多年来未为人们注意。跋文抄录如下:

因已卯乡试而发,臣壬午□南书房□□臣□望曰□命赋,臣先和海棠诗“花气有无中□”七律诗一首,仰□赐御书诗“长松交暎窗,高石镜临水”词学□臣□卿□□词臣四人□□四□□复奉使十人至南书房,试夫子□□诱人,博我以学,约我以礼,制□一首,又示圣制此篇,令臣等奉和,臣等捧读。既讫,仰望我皇上□爱惜人才,劝戒详明□□□。而时一题如化,自物□成,是曰自尚书臣廷王,臣□□□以下和御诗者凡十九人,臣廷枢无能阐绎高深,复跪请御制,颁赐臣等,勒石各省,垂训无穷。荷蒙皇上俯允,命内廷钩临,各赐一卷,又御书朱宋臣熹诗十首,分赐臣等十人各一副。伏念臣廷枢三秦下士,遭遇圣明,历禁近点螭头,並隆叨赐书,宠荣无极。岁在已卯□□至,命典试江南,惴惴焉,惟弗克胜任是懼,今复蒙□视学此邦,拜受仰昭宸翰,唯有夙夜采□,勉图以称而已。臣到任之始,谨以钩临御制诗文,勒诸琬琰,荣光海被,云汉为章。爱跋下方,用铭殊遇,俾昭示于万世。时康熙癸未六月,提督学政,臣张廷枢拜手稽首恭记。

由该跋得知,此碑立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六月,跋文撰写者张廷枢(?~1728),字景峰,韩城县(今陕西韩城)人,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中进士,后官至江南学政。

刻碑经过

据《清实录·康熙实录》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乡试,张廷枢奉命典试江南。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召见张廷枢至南书房,命他背诵朱熹《山馆观海棠》五言律诗中的一首。后康熙赐御书“长松交暎窗,高石镜临水”对联一副。

不久,朝廷命张廷枢提督江南学政,临行前,康熙在南书房召见张廷枢等奉使十人,并手书了这首五律诗,赐乡试主考官。

张廷枢到任江南之后,于翌年六月以钩临的“御制宸翰”刻碑立石,并作跋刻于碑下部,以记其事。

由此可推断,《为考试叹》这首诗是康熙皇帝亲笔书于南书房,而非南巡途中书于江南贡院,是他专门为张廷枢等赴任各省学政而写的。在张廷枢等人“勒石各省,垂训无穷”的请求下,“命内廷钩临,各赐一卷”,才有了这块《御制宸翰》碑。

清代共有17处乡试贡院,每一处贡院都应有康熙所题的这首诗的碑刻,而今从全国仅存乡试贡院看来,均无迹可考。故江南贡院的这块《御制宸翰》碑,应是全国贡院遗址中唯一留存完好的刻有康熙手书的名碑。

人才当义取

康熙非常重视科举,谆谆告诫主考官和士子“人才当义取”“狥私有恶声”,希望能够延揽天下英才而用之。康熙朝61年间共举行乡试、会试各21科,录取进士4088名,占整个清代进士的六分之一。但科举的巨大诱惑,也让很多人铤而走险,科场舞弊案时有发生,仅康熙年间就发生过六次。为了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康熙严惩舞弊案的涉事者。

这块《御制宸翰》碑,让我们看到了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看到了清代统治者对选拔人才的重视。我们更应该看到,“人才当义取”制度的严格执行,在今天具有的现实意义。当然,任何制度条规都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否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被新的制度所取代。

(作者为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馆长)

猜你喜欢
御制贡院乡试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明代乡会试贡院研究述评
乾隆御制诗瓷器浅谈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全球最贵转心瓶,清乾隆御制瓶拍出9200万元
清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以2.38亿港元成交打破纪录
郴州出土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考析
清康熙御制牡丹盌拍出3565万元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