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2016-06-05 15:01高新
商业文化 2016年32期
关键词:文化企业

文/高新

当代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文/高新

文化虽然相对于其他社会现象比较稳定,但本身却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如我国在计划时期受整个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缺乏一种自主性的企业文化,改革后企业文化及其研究则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所以不同时期作为整体呈现出来的企业文化肯定是不同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既已博大精深,认清转型和崛起中的中国更是非常困难。为便于分析,我们采取了策略上的处理,即对于中美企业文化差异性的分析主要是着眼于对传统的分析,而共同趋势则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特点,这样就有了“继往开来”的分析意义。

对于中美企业文化特点的总结非常多,而且内容大同小异。对于美国企业文化的概括,这里简言之,可以认为“美国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有两条: 一是只强调个人作用,或叫倡导个人能力主义;二是重视管理硬件, 追求理性化管理。”美国人思维方式上有长于分析的特点,文化上有宗教的信仰资源和法治契约的现实资源。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概括,有的仅仅是停留在应然而非实然上。但是可以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相一致,中国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集体本位和人治色彩。中国人思维方式上秉承综合的整体性思维,文化上有道德伦理的思想资源。

(一)中美两国企业文化的内容差异

1.价值观方面价值体系的核心构造不同,表现为人格取向中的文化差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农民社会为主体的农业文化,又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根基的宗法制度文化。

以欧美等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在古代希腊文化和犹太基督教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平民为主体的商业社会文化和市民社会文化。因此,东方文化的发展取向是重群体、重道德、重实用;西方文化的发展取向是重个体、重科学、重思辨。

2.管理模式方面

市场体制不同,表现为经济模式中的文化差异。西方市场经济和东方市场经济的基本区别是: 前者强调个人价值,强调企业的最大利润,强调消费者经济学;后者强调社团价值,强调企业的感情投资,强调生产者经济学。作为西方市场经济基础的跨国公司最充分地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跨国公司通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全球经营战略更为其提供了发展机会。但由于战略目标与实施行为的矛盾,常常使跨国公司全球战略陷入困境。多元的、不确定的国际文化环境和文化摩擦,是导致跨国公司市场机会损失和低效率的根本原因,从而难以实现预期收益。跨国经营面临的文化困扰,或由于管理者忽视文化摩擦,而使得跨国公司全球战略遇到障碍。某一决策在理论上无可挑剔,在实施中却因为文化造成的摩擦难以通过产品多样化、组织结构复杂化等经营策略来克服。文化造成的偏差只能通过调整文化来纠正。

3.组织结构方面

从层级制度上看,表现为组织设计中的文化差异。企业组织设计中的文化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明确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一定的权力距离;二是建立适当的管理控制系统,正确地评估个人的努力程度。在权力距离较大的组织中,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那么重要,集体主义倾向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组织的评估体系和方法是由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建立起的是以团体为单位的培训和奖励机制,每个成员都将自己看做是协作体内的组成分子,与其他成员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相反,在权力距离较小的组织中,个人主义的倾向要求业绩评估必须以个人的行为、效率和成就为基础,充分肯定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4.管理文化方面

决策思维与模式不同, 表现为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差异。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中人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三次飞跃: 从追求物质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到处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人,再到受价值观念所支配的文化人。所有优秀的企业无不重视企业文化以及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人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东方文化如行云流水,是世界上最容易存活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强。但是,过于灵活的必然结果是不重视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环境变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因时制宜。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往往不受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管理者对制定制度毫无兴趣,即使执行正式的制度时,也常常因所谓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而被“灵活”放弃。正式制度的作用被弱化,只能依赖于“人治”。这样,管理者个人在道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就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失败。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优劣势分析

从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国企业文化的有利因素很多: 一是具有较强的热爱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意识;二是具有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三是重视“人和”,注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是重视培养人、教育人,形成中国的儒商风格;五是以家族观念和伦理思想促使员工关心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当然,有些道德伦理的理论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企业文化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创造性应用,特别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中国企业文化有其不良影响因素。如强调人治而忽视法治。当企业规模较大,关系复杂时会造成许多矛盾和摩擦,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又如,企业中人事的安排和职务的晋升不是按能力和绩效的大小,而往往是按家族、同乡等亲情关系和年资高低,这就影响了职工努力工作和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创造性。再如,对职工和企业的业绩的评定有时不是以经济上的成绩为标准,而是经济以外的因素为准则,使我国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治型、道德型的,这当然不利于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绩效的提高。

整合与创新的企业文化:一种共同的趋势

(三)中国企业文化现代化的纵向视角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博采了道、佛、法、兵、墨等各家之言,最终形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制、家族制为背景、以儒教伦理为中心,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文化具有的阶段性等特性,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开放后的中国引发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取舍的争辩。虽然新的文化体系处于形成过程之中,但是理论不是去消极等待,而是要与实践形成持续的互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促进认识的提高和实践的进步。

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中,政治体制的变革、社会阶层的分化、道德等价值观念的更替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无不与文化观念的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文化无非就是一国(或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历史等所有要素的全面反映。而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追求的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目标来说,经济更是与文化融为一体,“没有文化,经济无法成立;而没有经济,文化也就无法存在。”因此,经济改革和文化变革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会发展中结伴而行的“双重革命”。

笔者认为从现代化的角度认识中国企业文化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即: 1.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如道、法、释等等, 无疑与农耕文

猜你喜欢
文化企业
企业
文化与人
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