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十三五”注塑机的创新驱动

2016-06-05 15:14张友根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注塑机十三五成型

张友根

(宁波海达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200)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十三五”注塑机的创新驱动

张友根

(宁波海达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200)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十三五”注塑机产品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创新驱动的战略核心,攻略注塑工程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的十二方面属性;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的十个理念的变革;研究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的绿色科技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研究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工程七个应用领域的新常态创新驱动。指出我国的注塑机行业应深刻反思30年来的制造历程,为什么总是处在低端状态,还应老老实实做学生,才能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逐步实现引领注塑工程的发展。

注塑机;生态环境保护;新常态;分析研究;应用技术

“十二五”表明中国注塑机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模仿型排浪式设备消费阶段基本结束,绿塑创新的个性化、差异化、功能化、专用化的设备的消费渐成主流,市场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的“旧常态”,逐步转向质量技术型、性能高端化、功能多样化为主的创新创造“新常态”,其战略核心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低碳循环发展的创新驱动。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的属性、理念、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的属性、理念、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的十个理念的变革;研究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的绿色科技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有救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工程七个应用领域的新常态创新驱动。指出我国的注塑机行业应深刻反思30年来的制造历程,为什么总是处在低端状态,还应老老实实做学生,才能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逐步实现引领注塑工程的发展。

1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的十二方面属性[1]

新常态创新驱动突出设备生命周期内生态环境属性,并把生态环境属性统率全过程。在创新驱动方案阶段纳入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设计、制造、运输、销售、使用或消费、废弃处理)产品的生态环境属性(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和人的影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以现代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污染治理技术、资源回收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科学技术为指导,从设备及其系统、部件,直至零件的设计必须实施从方案的确定、设计的方法、材料的选择、加工型式及工艺、回收利用及处理等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围绕绿色材料、绿色结构、绿色制造、绿色成型加工、绿色能耗、绿色包装、绿色再制造、绿色维修、绿色服务等全套绿色方案进行发展和研发,预先防止设备对生态、环境、能耗、资源、清洁等产生负作用,实现设备与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新常态创新驱动突出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专业化、差异化,努力提高注塑机生态环境保护的附加值。

1.1 生命周期属性

新常态生命周期创新驱动突出生态环境生命周期优先策略,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贯穿注塑机的设计、制造、维护、物流、成型加工、废弃物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生态周期从“设备的制造到投入使用”延伸到“使用回收利用及处理处置”;生命周期“功能”理念,由传统的狭义“单一成型功能”扩展到广义“多种成型功能”。

1.2 生态环境属性

新常态生态环境创新驱动突出加强对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避免和减少对原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把改善环境影响的努力凝固到创新驱动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制造、使用和废弃/回收再生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应用生态环境优先策略分析创新对象其从原材料选择、生产、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传统设备的责任属性,只对本企业承担责任。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绿色注塑机新常态提出了生产企业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方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发达国家已实施,企业不但要承担设备“三包”,还应承担设备制造过程中生态环境的责任、产品回收和再利用的义务。

1.3 成型加工属性

实现塑料制品的绿色化:成型加工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成型加工低成本化、节能化、无害化;成型制品减量化、薄壁化、复合化、低应力化、大型化、精密化、高端化;制品应用领域宽广化、深度化。

1.4 环境安全属性

环境安全突出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安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等污染生态环境的防治,着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安全内涵包括“有形”和“隐形”,更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隐形”创新驱动。

“有形”环境安全指防止人体外在伤害的所谓液压、电气、机械“三保险”的操作人员的个性化安全的传统设计。“隐形”环境安全指防止人体内在伤害的诸如噪音、振动、热辐射、化学物质及高分子材料的分解等污染的损害社会群体利益的生态环境保护设计。“有形”安全事故,伤害单体。“隐形”安全缺陷,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长期累积侵入,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危害性更大,影响面更广,伤害群体及生态环境。长期来,社会对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重视程度不够,该污染物数量超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PM2.5和臭氧的前提,对人体健康危害也很大,所以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隐形”环境安全创新驱动从方案确定开始,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杜绝/尽量减少设备运行污染的排放源及排放量,设计有效的措施收集/处理设备排放的污染,污染不破坏周边生态健康环境。

污染排放主要包括:废弃物、废水、废气、粉尘排放、高分子材料热分解污染、噪声污染、电磁电子干扰等。

1.5 资源应用属性

新常态资源应用创新驱动突出着力提高在设备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提高对可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利用领域,进而从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实现低碳排放。设计工程不仅研究在制造过程中物资的有效利用,初期充分考虑在销售、使用和废弃/回收再生过程中物资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于回收性有关的一系列技术,最终达到零部件材料资源、能源的最大利用,并对环境污染为最小。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利用的垃圾。

资源消耗设计包括:原材料消耗、制造中的物料消耗、包装消耗、运输消耗、使用消耗等。

资源可回收性设计包括:可回收材料、可回收工艺、可回收性经济评介、可回收性结构设计等内容。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利用的垃圾。

1.6 能耗属性

新常态能耗创新驱动突出清洁能耗和能耗清洁,不但研究设备使用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少、能量损失最少,而且更重于研究设备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及其给环境带来的负担。 能耗污染最低。高效节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减少能源,消耗即意味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能耗包括:使用原材料的能耗、制造过程的能耗、成型加工的能耗、回收处理的能耗、物流的能耗以及能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7 绿色成本属性

新常态成本创新驱动突出以用户的成本效益为优先原则,通过技术的创新,使得用户以最小的单位成本生产出最高质量的绿色制品,实现设备制造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科学化。

成本的绿色平衡原则。不一定在每个绿色要素上都做到最好、最精,但是可以使综合成本与技术、环境、功能、性能、艺术等方面之间达到整体绿色的最优化。

在整体成本策略上,从总体规划到单体设计全过程都要考虑绿色设计,从经济性、阶段性出发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采取个性化的定位、定性的精细化分析,再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通过计算机模拟定量化,达到成本的最优化。

成本分析不仅要考虑设计、制造和销售成本的核算,还有考虑包括使用和废弃/回收再生过程中用户和社会所承担的成本、污染物的替代、产品拆卸等生态环境成本。

1.8 质量属性

新常态质量创新驱动突出生态环境质量,并把生态环境质量的创新驱动放在设备质量创新驱动的首位,而且设备的所有质量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

质量的寿命周期特性。即设备在额定寿命周期内,设备的运行质量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能力的持衡性,实现可靠地运行。

1.9 性能属性

新常态性能创新驱动突出设备与周边设备等各相关要素关联耦合、协同作用以实现其高效、高速、可持续、最优化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和运行。

设备成型效率创新驱动突出高效高速稳定成型,意味着可降低成型设备的数量,即减少设备制造资源的消耗,直接降低碳排放。追求低端低效设备制造数量增长的模式将被高端高效高速稳定成型的精品设备制造模式所取代。

1.10 功能属性

新常态功能创新驱动突出适应性原则,实现设备对未来发展变化具有动态适应性的策略、持续进化的可能性,并采用弹性的、在设计中为后续技术系统的升级换代和新型设施的添加应用留有操作接口和载体,并能保障新系统与原有设施的协同运行。

1.11 设计模式属性

新常态设计模式创新驱动突出并行工程设计,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研发及制造费用,提高产品的质量、绿色度,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强调各部门的协同创新驱动,避免或减少那些导致方案运行到后期不得不返工的设计错误。

建立设计数据库,例如,材料数据库、制造数据库、LCA数据库及各种知识库,开发绿色产品设计和实施绿色制造的支撑软件,为设计者提供绿色设计依据及研发方向。数据库应包括设备生命周期中与环境、经济、技术、对策等有关的全过程数据,如材料成分、各种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制作、装配、销售、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物数量对环境的影响,环境评估标准所需的各种判断标准、设计经验等。图1为零件/部件设计的生态环境生命周期优先策略。

图1 零件/部件设计的生态环境生命周期优先策略

1.12 生态环境保护评价体系属性[2]

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是判断其设备生态环境保护性能及改进设计的重要依据。

建立较完备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技术和标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内涵:评价指标应尽可能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角度的各种要求;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在体系内的能体现出整个寿命周期内生态环境保护性能优劣的权重系数;确立科学的能较好地适应产品的类型、使用环境、市场和用户的差异且易于调整的评价方法, 使之适用于各种特定的评价对象和环境条件;开发输入简单、输出结果容易得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处理系统;评价结果必须明确,易于判断设计方案或产品的优劣,为改进设计和方案决策提供指导信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绿色注塑机的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使之成为推进注塑机科学发展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目前,还没有触及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所以现在对一台注塑机的生态环境保护性能和指标很难做出一个权威性的评价。对设备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报废整个生命周期中每一个环节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并且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集成环境下建立绿色产品新常态的评价体系。

遵循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国际环保标准,全面考虑从原材料提炼、材料加工、部件制造、产品装配、产品包装、产品运输、产品使用、产品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和处理等整个周期中对环境造成的总负荷为最小。其中每一个技术方案的确定都应该要生态环境保护生命周期中、集成环境下建立绿色产品的评价体系,以评估的结果为基础,同时结合企业的产品战略,制定出当前采取的设计方案和未来改进的方向。

目前对注塑机的评价体系只有两个评价标准:《塑料注射成型机能耗检测和等级评定的规范》,《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安全要求》。这两个标准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念上,离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的能耗及安全的评价体系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2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的十个理念的变革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引领注塑机的科技进步和各行各业注塑工程的创新驱动。

更新传统追逐市场的陈旧观,树立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绿色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理念,才能不被市场抛弃。

2.1 变重于复制为自主创新理念

国内注塑机的发展,不论是引进技术,还是合资、收购,以国外机为范本进行模仿,根本谈不上自主创新,实际上是一条复制道路。这种制造的模式,至今未改变。

一些企业往往急功近利,最好今天开发,明天出效益。需要花几年努力开发,绝不会干。对被测绘复制的设备也是一知半解,任意进行改动,降低性能及功能,以只要能成型、低价位为制造理念,把严重性能缺陷、低寿命周期的设备充斥市场。一种机型出来,随后成批的相似机型复制出来,有的甚至是百分之百的复制,扭曲了集约型制造的模式。市场上的注塑机几乎为同一模式,一套图纸走天下,更谈不上企业的创新。

所谓的新产品,基本上都是产品的系列化、技术参数变动,无原始创新的技术含量,根本不符合新产品的定义。所谓的新产品贡献率,都在骗统计报表。

注塑机的专利不少,但原始创新发明专利少的可怜,应用于工业化的发明专利少之又少,大多实用型专利仅是一些小改小革的合理化建议类,显示不出塑料机械的科学发展。例如双缸整移,水平对称布置改为斜排对称布置,也为专利,这种毫无提升性能的无技术含量申请专利,也不感到脸红。

2.2 变重于小改小革为功能开发理念

国内多数自主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一般注重于外形、结构、制造成本等方面的小改小革,忽视体现附加值的功能的开发。例如把模板的外形改一下,技术参数改动一下,外包装修改一下,作为一个新系列推出,实际仍旧在低水平低价位的低端市场上徘徊,结果是产量增加,而经济效益徘徊不前。

2.3 变重于低端做“大”市场为高端做“专”市场理念

缺少研发投入,没有自主创新创造,测绘、仿制成为制造注塑机的主要方法,仅仅是“像”,而不是“专”,致使制造企业没有价格的话语权,用户拥有选择市场及掌握价格的主动权。

做“专”才能做“强”。住友德马格的目标不是做所有的市场,而是专注于能发挥设备最大优势并给客户提供最大利益的医疗、包装、汽车、电子四大优势行业。创新的技术、优质的产品质量以及完善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使住友德马格在医疗、包装、汽车、电子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2.4 变重于价位搏杀国内同行为拼搏高端国际同行理念

以低价位低性能搏杀市场,不善于以高性能高附加值引领市场。一些单位满足于在在低水平低阶位上恶性竞争,不愿化人力财力开发附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功能化注塑机,到国际舞台上去与发达国家著名制造商比高低,结果是留给了国际上功能化注塑机制造商在中国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5年,注塑机市场进入一个新的结构调整期,低端注塑机饱和过剩,高端注塑机亟需开发,以适应绿色注塑工程的发展。面临新的“潜在市场”,一些注塑机制造企业,束手无策,仍用老一套的价位搏杀的下三滥手段,大幅出血降价10%~15%,结果给高端国际同行腾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击了富有创新的微、小企业。

DEMAG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转向与住友合作,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低端搏杀没有出路,高端创新才是生存之道,近年来,DEMAG公司在国际注塑机市场上地位越来越高。ENGEL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坚持独资独立发展的高端之道,不为中国的低端注塑机的道路所动摇,挖掘和引领“潜在市场”,业绩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5 变重于被动跟随市场为主动引领市场理念

所谓的“国产化”,都是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指导下,降低性能、减少功能。实现其所谓的价格优势,最后沦落为滞销品,其结果,国内市场仍被国外设备占领。引领市场意味着设备的创新创造,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成功与失败并存,短时期不可能获得经济效益,可能五年也不能出成果,目光短浅的企业是绝不能投入的。

被动跟随市场的后果是不能为用户创造显著地经济效益,用户挣不到大钱,设备制造企业只能挣小钱。

被动跟随市场导致粗放型发展,把注塑机生产等同于家电生产,流水线作业,单一形式的设备充斥市场,以卖方制约买方,以低附加值低价位占领低端市场,小企业受到成本的限制,根本无法与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附加值,以更低的价位游刃于市场,更无力投入新产品的创新开发。

2.6 变重于自我独打独斗为联盟协同攻坚理念

国内长期以来,一个企业主要搞单一产品的开发,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已成为致命的缺陷,把涉及设备开发的企业组合起来,强强联手,共同研发,不失为可取设备研发之路。根据国内开发能力的实际情况,设备开发的有关公司应紧密联合起来,变各自为政为牵手共同开发。共享技术成果,利益共享,突破开发的瓶颈。

集约攻坚,创新注塑工程。把注塑机作为注塑工程的一个环节来看待,就会扩大发展注塑机的思路。例如,注塑机进入汽车配件注塑工程,必须要对汽车配件有深入的了解,从汽车某一配件的功能、性能、工作环境、发展方向等全方位进行研究,协同原料、模具、汽车检测等研究、制造单位共同攻坚,研发出符合汽车某一配件注塑工程的新型注塑设备。

2.7 变重于被动型制造为主导型服务理念

现在一些企业的功能化注塑机都是根据用户提出的特殊要求而在通用注塑机上改制而成,称为“特殊”注塑机,纯粹是一种被动型制造。从设备设计的属性上,提出设备技术性能参数的主体者为设计者,根据技术性能参数形成图纸者为制图者,制造企业为设计者服务,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因此制造企业的设备不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必然的结果。同样可以理解,为何国内企业制造的注塑机的价位低,因为国内制造企业的本质上仅仅是制造,而不是研发,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只有研制出市场主导型的功能化、专用化的注塑机,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到价值链的高端,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被动跟随市场制造只能处于塑料工程价值链的低端。例如,蓝光碟片的发明者,提出解决方案,设备制造者根据蓝光碟片的技术要求研发成型设备,在整个环节中,获取利润最大者为蓝光碟片的发明者,而不是成型设备的制造者。蓝光碟片的发明者可以在市场上挑选符合蓝光碟片成型的任何品牌设备,拥有蓝光碟片设备的话语权。

2.8 变重于归纳化制造为细分化制造理念

塑料工程细分化发展,大众化、通用型的归纳化设备的需求量将减少,功能化、专用化的绿细分化设备的需求量上升,以服务行业组成研发专业组织,研发功能化、专用化的设备/装备。细分化制造在技术科学发展拥有越来越广阔的空间,例如国际上著名的塑料原料、添加剂的制造商,抛弃原来的归纳型的制造型式,细分服务对象,研制具有特定功能及性能的功能化、专用化的塑料原料、添加剂,由通用化走向功能化。

宁波海雄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走注塑机细分化发展之路,基于通用注塑机开发专用化注塑机,经过10年努力,成为宁波塑机行业第3位的企业。

2.9 变重于纯注塑机的研发为全套解决方案的研发理念

努力培育全套方案技术绿色创新型企业。当今的市场已从产品导向转向解决方案导向的时代,市场已经不是对单一设备的需求,二是希望全面解决的方案。

传统的纯注塑机研发已不适应现代的为塑料制品制造而研发全套解决方案的制造模式。例如,汽车塑料玻璃的注塑成型加工设备的研发,首先要了解目前汽车玻璃存在问题,通过何种结构及技术能提高汽车塑料玻璃的性能,达到和超过目前汽车玻璃的性能,塑料原料通过何种技术处理达到汽车塑料玻璃的性能要求,汽车塑料玻璃的专用原料的发展如何,新颖的汽车塑料玻璃通过何种成型工艺能达到高的性价比,汽车塑料玻璃根据塑料专用原料的性能及技术要求通过何种注射工艺达到更高的性能要求,如何通过创新的注射成型工艺,使成型汽车塑料玻璃领先于市场,引领汽车塑料玻璃市场的发展,与原料生产、模具、制品研究、汽车制造等相关单位联合,研究新颖的注射成型设备、周边设备、后处理设备、模具等。

国内注塑机制作企业几乎没有对注塑成型工艺研究的专门结构,更谈不上对全套解决方案的研发,只能制造通用注塑机,即所谓的标准注塑机,用于面广量大的低端注塑制品的加工。标准注塑机的技术参数都参照欧、日等企业的设备,对这些技术参数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10 变重于生产型制造为客制化服务型制造理念

工业4.0针对每一个注塑成型任务、每一家公司以及每一个场所都是不同的。工业4.0带来的演变发展的优势是,每一家公司随时都能够开始实施一个适合自身要求的特定解决方案,然后进一步地逐步发展它。

注塑机行业是典型的服务型制造行业,而多数注塑机制造企业忽视了这一根本准则。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开发注塑机,把主观意志强加给客观市场,力图使客观的塑料件的科学发展满足自己开发的注塑机的成型加工能力及性能,而不是根据客观塑料件的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开发新型的功能化的注塑机,导致30多年来,国内注塑机的功能和性能没有实质性的变革,不断填补国际上摈弃的低端的微利市场。国际上注塑机制造商,服务于市场的发展,以市场指导注塑机的科学发展,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现代注塑机制造均以与客户共同创新、共同研发为核心驱动,满足客户的终端的个性化需求。传统的以产品供应商主观推动的产品升级及结构调整将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应最大限度上建立与客户的联系,及时掌握和满足客户的需求,认同客户的价值,让客户满意。市场发展表明,标准化单机衰退,客制化设备制造大幅度成长。企业不但需满足客户的要求,更需为客户当好参谋,以新技术提高客户的需求,增加产能,降低成本。

3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的绿色科技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在计算机的冲击下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绿色设计是整合设计与科学的技术,也就是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注塑机绿色设计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与绿色设计合为一体,树立“科学化发展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发展科学化”理念,以更科学更先进的绿色设计实现设备的科学升级,实现注塑机在能源技术、动力技术、热力学技术、材料技术、控制技术、成型加工技术、生态环保技术、清洁技术、网络技术等诸方面的绿色技术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式发展。

3.1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的绿色机构/结构的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

注塑机的型式不同,但都有合模、注射两大注塑机构,服务于成型加工对象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绿色化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机构/结构的科学发展。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机构/结构的新常态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研发要点:

(1)创新机构,实现资源节约化、能效高效化、运行高速精密清洁化,最大限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性能。

(2)成型多能化、功能化,最大限度拓展成型加工能力的效率。

(3)结构模块化,减少主体的制造量,达到钢材资源利用的最小化、减少碳排放。

(4)加工绿色化,大力开发低污染、低能耗、无公害的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减少制造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有害排放物降到最低。

(5)零件寿命最大化,减少零件报废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

3.1.1 合模机构/结构的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合模机构的新常态科学发展的研发重点:

(1)钢材资源节约型制造。合模部件钢材用量占到整个设备的40%~60%,实现资源节约型制造的重点。创新创造传动效率高效化的制造材料节约化的机构。CAD设计、有限元分析等先进设计手段,实现单件模板的材料配制合理化。CAE制造,实现金加工切削材料最小化,合格率最大化。

(2)润滑污染控制。肘杆合模机构整机润滑污染的重点。创新创造清洁化润滑结构,实现无润滑污染运转。

(3)节能化运行。科学设计,提高合模机构的传动及运行效率,降低无效能耗。

(4)寿命可靠化。合模部件一旦失效而维修的工作量和成本很大,成型加工稳定性、使用寿命可靠化极为重要,是设备可靠性的设计重点。

3.1.2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射机构/结构的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

注射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塑料原料熔融的塑化及射出,以绿色成型技术为出发点进行注塑机构的绿色设计。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绿色注射机构的设计的科学发展的研发重点:

(1)VOC排放控制。螺杆塑化剪切性能是VOC排放控制的重点。塑料原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同的塑料原料由固体受热为熔融体的过程中,除了发生物理变化,还发生化学变化,特别是一些受热易分解的塑料,如PVC、PC、PET等,如熔融热的不到有效的控制,VOC易分解污染环境、有害人体健康的气体。

(2)热污染控制。机筒加热的热污染是整机热污染控制的重点。

(3)塑料资源节约型成型。提高回料/废料的直接回收塑化、注塑能力,提高塑料资源的利用率。高分子材料在线复合的塑化注射,节约塑料资源。

(4)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提高塑化、注射的动力传动/驱动效率,提高能效。采用高热效率的清洁加热系统,节约能耗。

3.1.3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机械共性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机械共性设计的科学发展的研发重点:

(1)生态效益最好原则。不论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还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都要求产品对周围环境“零污染”。选择低污染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选择能源消耗少的材料,减少材料对资源的需求。

(2)安全可靠原则。必须确定零件在强度、刚度、耐磨性、稳定性及热平衡性上满足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设计要求。

(3)加强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及创新。 缺乏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是造成机械设计缺陷的主要原因。缺乏对注塑机机械设计理论的创新,是造成绿色设计难以取得显著科技进步的主要因数。

3.2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绿色液压系统的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

生态环境保护“3R”原则的应用创新:Reduce是指对系统进行节能设计,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Recycle是指元部件的可拆装设计;Reuse是指液压介质及液压能的回收再利用。

3.3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绿色清洁技术的新常态创新驱动

清洁技术新常态创新驱动突出防污染环境于未然,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减少或者消除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清洁技术新常态创新驱动的研发重点:

(1)微观污染控制。微观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环境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微观污染包括:热污染、静电污染、润滑污染、空气微粒污染、磨损污染、表面锈蚀污染。

(2)全方位解决方案。从控制局部污染向整机、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转变,从单纯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转变,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全方位解决方案重点在方案确定过程的污染防治,而不是等污染产生后,再研究污染治理措施。

(3)清洁度分类等级。注塑机清洁生产技术设计就是把设备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交叉污染降到不断发展的清洁度标准上;根据设备成型加工的不同对象的清洁度要求要求,采用不同的清洁度标准。

(4)清洁度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3.4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成型柔性模块化的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柔性模块化设计是对传统的系列化规格设计的新常态创新驱动,既解决设备规格、设计制造周期和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实现设备快速更新换代。

快速适应市场需求。交货期短,要求多样化,特殊要求的用户越来越多,这是当今市场供需的特点。生产制造单位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变“系列化开发”为“模块化开发”,提高应变能力,使得设备制造商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敏捷反应,以灵活多样的模块组装配置形式及时提供给用户,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3.5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功能化注塑机的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3]

功能化是注塑功能实现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创新驱动的具体体现。功能化注塑机指具有注塑功能的复合型成型加工设备。功能化注塑机不同于普通注塑机,除具备普通注塑机的性能之外,还具备注射成型某一方面的特有功能,实现注塑件功能化的“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的技术性能服务及拓展科学发展应用领域。

3.6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工程智能化的新常态创新驱动要点

实现最优最佳的注塑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水平,取决于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开发及其科技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智能化,才能达到最佳化。

注塑设备智能化新常态指以成型加工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水平实现制品质量为目标,设备(生产线)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人脑”智能,自动检测制品的质量、自动修正成型工艺参数、“智”就是适应成型加工环境,实现人为设定的预期目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检测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成型加工的各种需要 自动的生成一种最佳的制造模式,以使得设备以最优的方式进行运转。

智能化成型系统通过技术与装备集成,实现新型塑料制品及塑料制品新型加工的方法与机理、加工工艺与技术的多技术交叉融合。基于温度、压力、流量、体积、流速、强度、应力等多工艺参数数据的深度融合,并及时对外部指令做出响应、完成指令动作,实现对设备自身状态的调节、控制、监控和诊断。

智能化网络系统基于网络技术及无线技术将设备系统的动态参数传递出去,与其余设备系统共享数据;实时采集数据、软件远程自动升级,实现运行、服务的新模式。

智能化制造状态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贯穿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优化能源结构、生态环保、降低资源消耗等绿色化技术性能,持续提高绿色化的科技含量。

4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工程七个应用领域的新常态创新驱动

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绿色注塑工程成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注塑工程发展的方向。掌握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绿色注塑工程发展领域,才能研发全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设计的科学发展。

塑机制造企业今后不但能提供用户需要的单机,而且能提供塑料原材料的配方及配混工艺、成型模具、成型工艺、后处理设备及工艺等配套设备和配套软件等在线成套设备的硬件和软件。整套设备进行工厂验收测试(FAT)或现场验收测试(SAT),为客户提供完善的一站式服务。

4.1 生物医学领域的注塑工程新常态创新驱动[4]

医用塑料是生物工程复合材料产业化发展最快的领城之一,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典型的正值型正周期特征,这个特征决定了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塑料以其优良的性质、可靠的性能、方便的成型工艺在医疗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已逐步代替传统无机材料如金属(或合金)、玻璃、陶瓷、磷灰石等用于制备医疗器械,尤其在广谱类医疗耗材(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等)、呼吸麻醉(气管插管、呼吸面罩等)、神经外科(颅骨修补片、引流装置等)、透析、心血管(心脏支架、封堵器等)等方面,都已有成熟和广泛的应用。

重点研发生产各种医用人体塑料器官的注塑工程技术。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绿色注塑工程的研究及应用技术,显得十分薄弱、每年花费大量外汇进口人体塑料器官。

随着人口老化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将会越来越重要。鉴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及丰厚的利润,近年来在塑料新材料领域,人工关节一直是热门研究课题。但目前这一市场大多为欧美企业占据。因为人工关节制造不仅需要性能更优良的金属及塑料材料,还需要拥有先进的合金加工技术、塑料精密加工技术,而欧美公司技术研发具有优势,因此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欧美企业在全世界人工关节市场占有率已达80%以上,世界前六大生产厂商都为欧美公司。

国产人工关节附加值大多较低,高端产品还需要依靠进口。国产企业应在人工关节材料、表面抗磨寿命周期的处理、3D成型加工技术工艺上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国产人工关节的高端化。

医疗塑料人体关节、人工骨等人体器官的特殊功能及性能,注塑成型设备企业是不能了解的,只有针对性的开发设备才能达到要求。这就要求医疗、原料、模具、主机等有关研究及制造单位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设备。塑机制造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不但能提供用户需要的单机,而且能提供塑料原材料的配方及配混工艺、成型模具、成型工艺、后处理设备及工艺等配套设备和配套软件等在线成套设备的硬件和软件。

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为早产的婴儿或其它重要的医疗设备3D打印定制导管。这种3D打印技术使用一种混合了塑料和陶瓷的复合材料,并借助磁场来帮助产品成型。所打印的导管以及其他医疗设备,与传统的同类产品相比,强度更高、重量更轻,而且能够量身定制,更利于帮助病人康复。

4.2 微纳精密注塑领域的注塑工程新常态创新驱动

微型化代表了塑料加工业从设备到成型工艺最先进技术的集成,微纳精密注射成型制品光电通讯、影像传输、医疗机械、信息存储、电子产品、生物医药、精密机械、计算机数据存储、影像传输、生化医疗、生物技术、传感器和传动装置、微光学等领域中呈现快速增长的需求。典型例子包括:加速和距离传感器,硬盘和光盘驱动器读写头,医疗传感器及微型机器人,微型泵,小线轴,高精度齿轮、滑轮和螺旋管,光纤开关和接插件,微电机,等等。

微纳注射成型技术以容易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具有精密微细异形结构零件的优点成为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成品质量几微克到几分之一克,成品几何尺寸以微米为度量单位,长宽比在1~100之间,设备运行的行程精度要达到微米级。微纳注射成型技术同传统的、常规的注射成型技术相比,其对成型材料、成型工艺、控制技术、周边设备、成型环境及成型设备等方面都提出了特殊要求。许多现有的、成熟的注射成型技术和理论并不适用于微纳注射成型技术,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微纳注射成型工艺的技术特点进行系统和彻底的研究与探讨。

Engel公司的膨胀注塑是一种非传统的微纳注射成型技术,膨胀注塑则是基于利用存储在螺杆前部的高压溶胶,注塑就是简单的打开针阀,使溶胶爆发充满模穴,不需要其它产生高压的方法。膨胀注塑用于传统注塑机的极限领域,代表性的短射范围从20 g一直降低到0.1 g;壁厚或段厚从1 mm~0.1 mm。预塑:关闭喷嘴。压缩:预塑完成后,当然这时候射嘴还是关闭的,螺杆用做活塞来压缩螺杆前部的熔融料,根据产品应用和原料,压缩压力范围从2 000~2 500 bar,熔融容积被压缩大约10%,为保证溶胶温度一致,压缩状态维持很短的时间。充模:打开针阀开关,溶胶突然爆发在不到1s的时间充满模穴,剩余压力用于保压以补偿收缩。充模过程,螺杆保持位置不变,保证极好的重复性。这套系统的先决条件是塑化螺杆的位置可以精确控制,与ENGEL全电动机一样。

威猛巴顿菲尔公司MicroPower 注塑机以极高的精密性和成本效益为特色,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首先是创新的两阶式螺杆--活塞注射单元,注射量为0.05~4 cm3。凭借该注射单元,均匀加热的熔体被注射成型为一流质量的部件,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并缩短了循环时间。与标准注塑机相比,MicroPower 可节能(30%~50%)。

Babyplast公司的全液压微型注塑机Babyplast6/10P。其独特的金属球塑化系统和活塞式注射系统设计,确保了微型注塑的高精度,也避免了螺杆式塑化系统对纤维等填充材料的剪切破坏和熔体热降解;利用机器的模板充当码模夹,大大减少了模具尺寸和模具制造成本,并可实现快速换模。

4.3 轨道交通领域的注塑工程新常态创新驱动

随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性能塑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也陆续增加。一辆高速列车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一架飞机,所以节约能源才会成为重中之重。许多铁路车辆制造商已开始借鉴国外经验利用高性能工程塑料替代金属,向小型化、轻质化的方向发展。复合材料如玻纤复合材料在铁路市场领域将继续如过去五年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球列车车厢制造商庞巴迪公司就从中看到了塑料新材料在节约能源、减少震动和噪音方面的庞大市场。由于目前在航空领域所采用的新型复合材料已经取代金属材料,因此,庞巴迪公司在设计高速轨道列车车厢时吸收及参考航空领域所采用的新型复合材料已经取代金属材料的实际而开发。英国对高铁的发展明确提出,扩大对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推动绿色高铁的发展。可以预见,高性能塑料在中国轨道交通上的成功应用领域也将越来越深入和广阔。

城市中现在的混凝土及沥青黑色路面的热岛效应是造成“高温化”的主要根源,大约要占全球碳排放的2%;沥青黑色路面有损于生态环境。荷兰Volker Wesseles建筑公司研发回收利用废塑料成型的类似塑料托盘型式组合的拼接路面。塑料路面较之传统路面使用寿命高3倍以上,并可在-40~800 ℃环境下使用,铺设及维修方便且成本低,不同颜色可丰富交通标识内容及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健康高分子材料保护生态环境。

4.4 航空工业领域的注塑工程新常态创新驱动

在航空工业市场,围绕“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更环保”和“减重、减阻、减排”的目标绿塑创新发展,离不开复合材料的支持。目前复合材料在航空材料中只占相对较小的一部分,但在未来,复合材料成为航空工业一种整体性更好的零部件材料的潜力巨大,在未来十年期间,在商业飞机、支线飞机、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直升机和其他航空航天领域,对复合材料的总需求预计价值358亿美元。

尽管目前铝合金仍是整个航空工业的主流材料,但飞机制造商对复合材料的兴趣在与日俱增,因为它们希望制造出燃油效率更高、耐腐蚀性更好的飞机。大型客机在设计中大量运用高度综合复杂系统,复合材料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波音787的复合材料达到50%,降低了20%的重量;空客A350的复合材料达到52.5%。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复合材料的涡桨公务机“领世(Leadair)AG300”飞机的机体全部采用了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速度快、安全舒适、经济性好等特点,世界同类单引擎涡桨飞机中飞得最快的机型。 洛克希德马丁X-55A复合材料运输机,应用先进复合材料,尽管X-55A比328JET机身长69.7 ft、翼展宽68.8 ft、机身高26.4 ft,但是其机身相对于328JET的3 000个零部件减少到了300个左右,其机械紧固件的总数也从30 000多个降低到了4 000个左右。

知名3D打印公司stratasys联合航空公司AuroraFlightSciences在2015迪拜航空展上发布了世界首架3D打印的喷气动力无人飞机,这架无人机翼展长3 m,而重量只有15 kg,时速可达241.4 km。无人机的机身由尼龙材料3D打印的,而发动机排气管道由金属打印而成。

4.5 汽车工业领域的注塑工程新常态创新驱动

实现清洁生产是汽车制造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所在,汽车制品注塑机的设计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塑料件成型技术与汽车塑料化无缝结合起来,创新创造成型技术,推动汽车塑料件绿色化进程。成型加工技术由通用化转移到功能化、专业化,由粗犷式转移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清洁化、洁净化、高速高效化、资源节约化、控制智能化等绿色技术。开发科学的注塑成型加工技术达到最佳的性能、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的新技术,满足汽车塑料件绿色化的发展。

大型复杂注塑件在汽车塑料件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热流道技术在汽车研发及生产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专用化和功能化成为汽车塑料件注塑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

开拓复合注射成型加工新工艺。成型材料的天然纤维增强复合化、装饰件的多层复合化、结构薄壁件的结构复杂化等汽车塑料件的绿色技术的发展,给注塑成型带来了新课题,同时也为创新创造注塑新技术和新设备提供了发展平台。

碳纤维被国际上称之为“第三代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车身重量于钢相比可减轻50%,能量吸收要高上12倍,对提高汽车安全和燃油效率都极为有利,汽车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汽车上的体现。 碳纤维复合材料件可节约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炼钢原料及材料,是汽车结构受力件轻量化最佳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注塑,典型产品是碳纤维+PPS。碳纤维二次加工比较困难,比如在成型产品上钻孔,普通的钻头,钻几个孔,钻头就磨损了。所以在注塑件设计时要避免二次机加工。此外,与塑料中加玻纤一样,加碳纤维后注塑机螺杆磨损增大,螺杆寿命有所减短。剪切不要太强,防止破坏碳纤维的长度影响材料性能。碳纤维成型时模具中使用的脱模剂,会使注塑时碳纤与塑料不能粘接,改良碳纤维成型的工艺,在碳纤维成型过程中,不使用脱模剂,使碳纤维复合塑料构件表面成型后无脱模剂残留。碳纤维复合塑料的流动性下降,在注塑时须相应提高注射温度。

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是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纳入宝马新7系轿车的一大利器。水辅助技术由德国Maximator GmbH开发,该公司向宝马在德国兰茨胡特的工厂提供了设备,该设备包括水处理单元和压力单位,为宝马量身定做。特殊水射器具有多种集成的单片阀门,比喷射通常使用水辅注塑产生更强大水压;设备采用高温、纯净的软化水,加上特定的金属合金,确保不会发生腐蚀;热水把固化过程和生产循环时间最小化,可进行大规模生产;阀和压力单元的近距离是成功的关键。用来生产CFRP车顶结构件的曲型部分。在开发过程中,设备制造商、模具制造商和环氧树脂的供应商进行了密切合作。

4.6 塑料包装领域的注塑工程新常态创新驱动[5]

社会对塑料包装成型机械在生产、制造、使用等过程包装行业是塑料的主要消费领域之一,80%的塑料原料用于塑料包装。包装中所引致的环保、节能等绿色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塑料包装成型加工是量大低利润率,有的产品季节性很强,高速节能化为用户获取更大的利润及提高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成为用户选取设备的首要技术参数。塑料注射包装成型机械在绿色塑料包装工程产业链中,利用低成本技术使塑料包装材料性能提升,为减量化提供可能。首要性能是高速化,首要功能是高效化,没有这两个特性,设备就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塑料注射包装成型机械成型加工的绿色化技术主要体现在提高能源和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型加工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清洁度、实现和提高塑料包装制品绿色化技术性能及功能等方面。抓好包装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

塑料注射包装成型机械朝着功能化专用化成型加工技术发展,在能源技术、动力技术、材料技术、控制技术、成型加工技术、环保科学、清洁技术等诸方面的绿色化技术的创新创造,以适应塑料包装绿色化的发展。

高速成型的创新驱动。何谓高速,如何实现高速,较多企业及技术人员对此两个概念的认识基本上含糊不清,讲不出实质的含义。一些单位的技术人员自动控制理论都未接触过,如何能开发出高性能动态反映的动力驱动系统?

4.7 数码领域的纳米注塑工程新常态创新驱动

纳米注射成型技术(NMT,即Nano Molding Technology),是金属与塑料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法,通过T处理技术在金属表面形成纳米级的凹坑,使用能与胺(T剂)反应造成锚栓效应的工程塑料(PPS、PBT、PA6、PA66、PPA),通过注塑进入纳米级的凹坑,达到塑料与金属完满联接为一体,实现了异种材质一体化结合的人类梦想。

NMT绿色环境特性:简化产品机构件设计,更具成本效益;简化并缩短了制造工艺; 减少了不必要的表面处理工艺;解决了外壳需要以金属表现、内部有微小的复杂结构的薄壁产品;塑料和金属的无污染一体化物理结合,实现绿色的生态联结。

日本大成普拉斯株式会社拥有多项NMT专利。

NMT在手机行业中应用。中兴设计精品手机Grand S Ext机身,全球首次采用 NMT 纳米成型技术(Nano Molding Technology)打造,机身采用 NMT纳米成型技术,机身在模具内部就已经完成组装,组装成本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即便是打造全金属机身,通过该技术不仅不会失去金属高端的质感,而且还能降低制造成本。东莞成铭电子以NMT技术成功量产世界第一支智能手机的不锈钢背盖。

NMT在笔记本行业中应用。笔记本的外壳在逐步使用镁合金材料来代替塑料,使用镁合金材料时的加工方法是条件极为繁杂的镁材的注射成型方法。采用NMT,可容易地实现三维结构加工。只要把T剂处理的金属基材薄板放进模具,通过注射,几乎所有的三维形状都可以实现。以前的类似成型被称为是金属嵌件成型,而NMT已经导入了组装的设计概念。

NMT在平板电视行业中应用。大型液晶显示屏的支撑背面板采用铝材的挤出成型品作为显示屏的支撑框架,四个塑料连接角采用NMT注射成型,既实现了框架的轻量化,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对于前部面板的支撑框架的加工也同样如此,不需要一体化的成型加工,就像切割铝板一样,将其切成一定尺寸条形件,然后再用注射成型法将四个角联接起来。因此不需要大型的注射成型机械,组合使用小型的注射成型机即可,因此具有节省空间和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纳米注塑工程是系统化的全套解决方案。包括金属基材的成型及表面T处理、专业注射塑料、精密注塑装备、监测技术等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

5 结语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的新常态创新驱给制造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突出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创新驱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的新常态。

提高企业内部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面的专业实力,不断地创新、合作,整合高端技术和强化销售与服务网络为客户创造更高效率、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最佳解决方案。努力开创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以及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柔性生产。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注塑机新常态创新驱动首先解决影响范围广的直接有损生态环境的课题,其次逐步解决涉及面大的间接有损生态环境的课题。新常态绿色注塑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不能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整个注塑工程就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研究注塑机发展的新常态创新驱动,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

坚持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创新驱动,构建新常态的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坚持“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型化”技术方向,持续“高端化、个性化、差异化、小批量”的布场导向,协调资源、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我国的注塑机行业应深刻反思三十年来的制造历程,为什么总是处在低端状态,还应老老实实做学生,才能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逐步实现引领注塑工程的发展。注塑机制造的未来属于有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创造力、创新力、新点子的不断创新创造中前进的新常态创新驱动的企业。

[1] 张友根.服务型制造是实现塑料机械制造“创造强国”的科学发展观[J]. 橡塑技术与装备,2012,38(3):4~22.

[2] 孙华丽,王冀强,温正忠. 绿色设计与其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22(5):699~701.

[3] 张友根. Chinaplas®2010功能化及专用化注塑机新技术[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0,22(5):55~59.

[4] 张友根.我国医疗包装塑料制品成型设备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中外食品和包装机械,2010,5:33~38.

[5] 张友根. 注塑包装设备功能化专用化高速化节能化的科学发展的分析研究[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2,38(1):6~25.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3thf ve-year plan" innovation driv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3th f ve-year plan" innovation driv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Zhang Yougen
(Ningbo Haida plastic machinery Co.,Ltd.,Ningbo,315200,Zhejiang,China)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ow carbon cycle development way is "13th five-year pl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products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new normal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core,guide injection molding engineering realization of "made in China 2025".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new normal innovation driven twelve properties;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concept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new normal innovation driven ten chang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re studied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new normal driver points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re studied seven injection mold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the f eld of new normal innovation drive. Points out that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ndustry in China should be profound reflection in thirty years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why always at the low end,still should honestly do students,can a breakthrough in terms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gradually achieve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jection molding engineering.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new norm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Q320.662

1009-797X(2016)06-0006-12

B

10.13520/j.cnki.rpte.2016.06.002

张友根,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终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主要从事塑料机械的科学发展工作。

2015-12-29

(R-03)

猜你喜欢
注塑机十三五成型
热成型零件点焊对碰撞的影响
注塑机料筒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超声微注塑机超声单元的设计与分析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的注塑机合模机构
微注射成型PP/ABS共混物相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