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马铃薯种植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6-06-06 11:55古丽米拉热合木土拉杨茹薇罗正乾吴燕冯怀章刘易孙慧马静徐琳黎沈鸿飞李江涛
新疆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种薯马铃薯新疆

古丽米拉·热合木土拉,杨茹薇,罗正乾,吴燕,冯怀章,刘易,孙慧,马静,徐琳黎,沈鸿飞,李江涛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乌鲁木齐830012

新疆马铃薯种植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古丽米拉·热合木土拉,杨茹薇,罗正乾,吴燕,冯怀章,刘易,孙慧,马静,徐琳黎,沈鸿飞,李江涛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乌鲁木齐830012

马铃薯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新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2015年在新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展望了2016年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马铃薯;种植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契机下,结合“新丝绸之路战略”、“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马铃薯产业发展须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通过选育主食加工品种、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建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50个,总面积达2 155万hm2,总产量达近3.2亿吨。马铃薯单产最高的国家是荷兰,平均单产3.3 t/666.7m2,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单产为2.3~2.9 t/666.7m2[1]。中国的种植面积占世界25%,总产量占世界的18%,占亚洲的70%,居世界首位,单产1.1 t/666.7m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低于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耕整地、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达到48%、19.6%和17.7%,远低于发达国家机械化平均水平(70%)。

马铃薯作为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粮菜饲兼用,加工用途多,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30万hm2)[2],在南方稻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面积也都有增加的潜力。

1.2 市场需求分析

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玉米、小麦、水稻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2020年,50%以上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3]。近几年,新疆加大力度发展经济作物,林果、蔬菜、瓜果种植面积逐年加大,压缩棉花种植面积,非农业用地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马铃薯具有耐旱、耐脊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等特点,随着“主粮化”战略的启动,其替代、补充作用凸显,预计种植面积将大幅增加。

1.2.1 马铃薯商品薯市场供求分析

新疆与周边中亚国家接壤,是自然形成传统的商品薯供应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新疆马铃薯由于产量高、品质好,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国较为畅销,是中亚国家商品薯生产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2014年国外市场对我国马铃薯的需求量达到49.83万吨,70%以上为鲜或冷藏的马铃薯,马铃薯粉需求约占20%左右,其他如种用马铃薯、冷冻马铃薯等约为10%[4]。为此,我国开展了具有耐旱、耐高温、抗病毒、高产、耐储存,以及适应当地条件的马铃薯品种筛选工作,为中亚水资源稀缺的温带地区提供了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

1.2.2 马铃薯种薯市场需求分析

新疆马铃薯产区属增产潜力较大地区,缺乏脱毒快繁条件及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生产上使用的种薯多为自繁、自留自用或相互串换的种薯,大部分的种薯来源不明,质量较差,致使部分马铃薯产区品种混杂和退化严重。初步分析,新疆马铃薯种植发展到50 000 hm2,优质脱毒种薯的年需求量至少在10万吨以上。目前较为稳定的种薯基地只有200 hm2,生产种薯5 000 t,仅能满足3 000 hm2生产用种,种薯严重不足。每年从甘肃、宁夏、内蒙、青海、山东、黑龙江调入马铃薯种薯4 000吨,价格较高且种薯质量难以保证。随着农民对脱毒马铃薯认识的不断提高,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近年来脱毒马铃薯的中早熟品种、加工品种和高淀粉品种发展迅速,预测将在新疆马铃薯品种结构占有30%~40%的比重,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2.3 新疆马铃薯发展现状

新疆马铃薯种植主要分布在沿阿勒泰山、昆仑山及天山南北坡[5],面积在35 000 hm2左右,占全疆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不足1%,总产量约86~ 137万吨,单产在全国排名前列。新疆人民的饮食习惯主要以马铃薯作为配菜,特色菜肴有新疆大盘鸡、哈萨克土豆条、酸辣土豆丝等,新疆拥有2 000万人口,人均每年消耗马铃薯20 kg左右,即每年消耗菜用马铃薯约40万吨,新疆马铃薯鲜食市场需求量较大。近年来,在新疆伊犁、阿勒泰、昌吉、塔城、博州、乌鲁木齐县等地入驻马铃薯加工企业10多家,当地商品薯生产难以满足加工需求,大部分淀粉加工企业处于停工待料的状态。

近年来由于新疆马铃薯主产区种植户长期使用自留种薯和外调种薯造成了马铃薯病毒感染,土传病毒的逐年加重,现马铃薯主要的病害有虫害、晚疫病,早疫病,马铃薯病毒病,环腐病、黑胫病,主要虫害有马铃薯甲虫、蚜虫、地下害虫,蛴螬等。马铃薯常发病虫害面积有3万hm2左右,其中病害发生面积有8 000 hm2左右,虫害1.5万hm2左右。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无种薯质量监控及病毒检测体系,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在马铃薯种植面积中占得比例小等导致了马铃薯品种的严重退化,产量的降低和品质的下降。

在全疆范围内分季节、品种合理规划种植,从4月末至11月初都可收获马铃薯,对整体产业布局具有重大意义。北疆主产区以中晚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为紫花白、陇薯、青薯、克新系列,10月中上旬上市价格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常造成农户“增产不增收”;而在5月-7月本地马铃薯缺乏,市场上鲜薯多来自内地,因运输距离长、数量少导致销售价格不菲。因此北疆部分地区为提高效益,也开始增加早熟品种种植面积,如伊宁县、玛纳斯县、昌吉等地增加费乌瑞它的种植面积,结合优质种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滴灌高产栽培技术,在抵御气候异常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保障了产量。而南疆利用适合进行马铃薯春秋二季栽培的特点,选择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主栽品种播种,采用林果套种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实现了马铃薯在5月收获及上市,填补了新疆本地4月-7月的市场空白,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见图1)。脱毒马铃薯林果套种双膜覆盖高效促早熟栽培技术,在南疆被大力推,充分利用林果间土地,增加了农民收益。

因此推广马铃薯脱毒技术和建立种薯质量监督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图1 2010年-2014年批发市场马铃薯销售价格

2 新疆马铃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马铃薯主产省份相比,新疆马铃薯产业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马铃薯研究的人员较少、研究经费投入较少、配套技术不完善、成果较少、转化率低、推广速度慢,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整体提升。

2.1 未形成规模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生产分散、不集中,没有形成规模,外销量小,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

2.2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无种薯病毒检测体系

新疆现有脱毒生产基地,生产脱毒种薯,基础种苗(薯)质量差,规模小,缺乏必要的技术条件和技术力量,脱毒快繁和微型薯生产不规范,造成农民种植脱毒薯不增产或增产不显著,降低了脱毒薯的声誉,影响了农民种植脱毒薯的积极性。

2.3 品种单一,整体种植水平较低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不能因地制宜多种方式灵活种植,致使经济效益低下。

2.4 种薯市场无监管

种薯无检测,品种混杂,种薯品质低。

2.5 检疫限制

作为马铃薯甲虫疫区,新疆种薯企业发展受检疫限制,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范。同时外省调种量的增加,加大了病害传入的风险。

2.6 机械化程度低

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阻碍因素。

2.7 贮运和加工能力弱,技术落后

80%以农户垒放贮藏为主,贮藏设施多为没有温度、湿度控制的地下窖;加工薯种植基地面积少,加工原料主要为菜用品种,受鲜食薯市场影响大,原料供应不稳定。,缺乏专用的运输设备,贮藏厨房,广利措施跟不上,贮藏技术及相关研究严重滞后,每年可造成马铃薯损失20%~30%。

3 政策支持及建设性意见

3.1 基地建设项目

建立面向全疆乃至全国的优质马铃薯种源基地,建立区级马铃薯病毒检测及种薯质量检验中心。

3.2 建立区级马铃薯病毒检测及种薯质量检验中心

建立自治区种薯质量监控认证体系,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马铃薯种薯(苗)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指导全区脱毒马铃薯生产,实现脱毒种薯生产与供应制度化、标准化与专业化,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产量及品质。

3.3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新疆区域特点和马铃薯生产条件特点,在南疆建立马铃薯林果套种三膜覆盖促早熟栽培技术模式,在北疆建立滴灌及膜下滴灌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建立各马铃薯主产区的土壤肥力数据库;建立各区域肥料利用率情况数据库;建立各区域水资源利用率情况数据库;建立各马铃薯主产区的气候资源数据库;建立主要肥料企业和肥料种类品种数据库。针对新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开展化学药剂及耕作栽培措施等综合技术防治。提供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议并进行试验示范和植保农技人员的培训。

3.4 非农业用地土壤改良研究

探索非农业用地改良,发展可持续农业探索非农业用地改良方法。开展南疆滴灌条件下,非耕地马铃薯生产技术及配套的水肥一体化研究,做好示范推广,发展可持续农业。

3.5 研究马铃薯贮藏加工技术,完善产业链

研发、示范推广适合不同生态区设施贮藏保鲜和管理技术、减少贮藏损失,增强贮藏能力,提高商品质量。建立高标准、现代化储藏库。增加对马铃薯加工技术、全粉加工工艺、制品加工技术力度及加工设备的研发。完善马铃薯从育种到消费的产业链。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加快马铃薯“主粮化”步伐。

3.6 机械化研究应用

在机械化方面,新疆马铃薯耕整地、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分别是78.3%、78.3%和39.1%。加快适合于我区马铃薯种植的机械研究开发,特别是南疆马铃薯种植区域机械化研究进程,在政策、资金上加强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投入。

[1]吴秋云,黄科,宋勇,等.2000~2009年世界马铃薯生产状况分析[J].中国马铃薯.2012.26(2):115-121.

[2]陈萌山,王小虎.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15(12):4-11.

[3]唐瑾.关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的建议[J].世纪行,2015(3):11-12.

[4]刘俊霞,贾金荣.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57-62.

[5]吕世安.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9-34.

古丽米拉·热合木土拉(1986年—),大学学历,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脱毒马铃薯繁育。

冯怀章(1962年—),髙级农艺师,从事马铃薯繁育技术及产业经济研究。

2016-08-16

猜你喜欢
种薯马铃薯新疆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定边马铃薯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新疆多怪
西北高寒地区马铃薯种薯的收获与贮藏
四川省马铃薯种薯体系现状、问题和对策
浅谈我国马铃薯种薯市场发育现状与发展思路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