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小曲子”

2016-06-06 08:13马艳玲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巴里坤曲子新疆

“新疆”两个字,每个人都不陌生,但新疆“小曲子”,未必每个人都熟悉,特别是巴里坤“小曲子”您听过吗?今天,就让笔者详细道来!

清乾隆年间,大批汉族人自关内移居新疆,内地各种文化和不同风格的地方小戏也随着进入了新疆。由各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唱法和不同的行腔等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形成了一种独具本土风格的剧种,即 “小曲子”。“小曲子”产生后,迅速在各地普及和发展起来。它具有清新悦耳的唱腔,亲切熟悉的乡音土语,随意的演唱和简单的伴奏等特点,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小曲子”在新疆历史文化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新疆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间性、地方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小曲子”自形成以来,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本土居民的文化娱乐和伦理道德的教化等方面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新疆东北部,属哈密地区管辖,东邻伊吾縣,南接哈密市,西靠昌吉州的木垒县,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既是新疆通往西亚的咽喉,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历史上关内的文化艺术传入西域的必经之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小曲子”。

巴里坤“小曲子”在民间有很悠久的历史,据《风情镇西》一书记载,自镇西时代以来,“小曲子”曾经在巴里坤盛行繁荣。因为娱乐生活的丰富和发展,当年一枝独秀的“小曲子”慢慢沉寂下来。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和挖掘,“小曲子”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独具一格的巴里坤“小曲子”2008年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巴里坤县,提起陈建生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当地有名的巴里坤“小曲子”传承人,更为重要的是,他为巴里坤“小曲子”的传承和保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巴里坤小曲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不仅将流散在民间的小曲子剧目编辑成书,还做了一些理论研究,2009年,《巴里坤小曲子》一书出版,这本书成为巴里坤“小曲子”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文献,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了巴里坤“小曲子”的魅力。

巴里坤的“小曲子”也叫“镇西小曲子”,主要是内地移民携带而来的,一直在民间流传。巴里坤“小曲子”品种多、内容丰富,“三弦、二胡、板胡是唱“小曲子”的三大件乐器,不限人数、不限场地,可随性发挥。特别是在各类大型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中,都少不了“小曲子”演唱队的身影。2015年6月30日,为庆祝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和“七一”建党节的到来,由新疆巴里坤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体局、文化馆承办的“小曲颂党恩”巴里坤“小曲子”大赛在巴里坤湖滨生态园成功举办。群众自编自演的新创参赛作品,歌颂党、歌颂新生活,集中反映出新时代城乡变化和人民群众新的精神风貌。目前,巴里坤县共有26支群众“小曲子”自乐班,小曲子爱好者已达1000余人。

巴里坤“小曲子”作为新疆“小曲子”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西北民歌等流入巴里坤后,融合了巴里坤地方民间艺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

近几年,在城镇,在乡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了一支支“小曲子”演唱队。一有空闲,不是农家院、文化室,就是土戏台,十几个人坐在一块唱一唱党的新政策、农村新面貌、生活新变化。同时,研究研究新词,商量商量表演动作,他们切磋技艺,吹拉弹唱,把农家的日子唱得红红火火。演唱队的老艺人说“如今农村的生活富裕了,对精神上就有了更高追求,唱“小曲子”不图别的,只图精神上有个奔头。”

听!“别的咱就不说哩,衣食住行变化哩;西装配上领带哩,名牌皮鞋蹬上哩;吃的现在讲究哩,注意营养搭配哩;大鱼大肉吃腻哩,吃开粗粮野菜哩……”在巴里坤县大河镇干渠村,有一支平均年龄50岁的老人组成的夕阳红小曲子队,他们把从《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里听到、看到的种粮补贴、低保、社保、合作医疗等党的惠民好政策,乡村公路、安居富民房等农村新变化都编进“小曲子”,老调新词,唱给村民听,成为一支扎根基层的党的政策宣传队。

“中央最近开会哩,鼓励全民创业哩;农民搞起旅游哩,农家乐哪儿红火哩。”巴里坤大河镇蔡万学老人编写的《感恩共产党》《党的恩情照万家》等小曲子不仅生活气息浓厚,唱词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而且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项惠民政策融入词里,道出了群众心声。

巴里坤县花园乡农牧民自发组成的两支“小曲子”演唱队,即花庄子村“小曲子”队与南园子村“小曲子”队。听,在三线、二胡、笛子的伴奏声中,一曲由他们自己作词作曲的《歌颂党的好政策》“小曲子”飘散在村的每个角落,她们的声音回旋在村落上空,她们的笑容让我们甜到了心里,她们的演技让我们的手都拍疼了!还有自编自导自演的《花园人民谱新篇》唱出了她们的精气神,切磋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尤其是他们追求完美的认真劲让我们佩服。

近年来,巴里坤每年都要举行“小曲子”大赛,让观众当评委,对优秀的“小曲子”进行表彰,蔡万学编写的“小曲子”也多次获奖,他说:“共产党是咱老百姓最亲的人,我要一辈子跟着共产党走,拥护党的好政策,把共产党的恩情唱给村民听。”

现在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村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村子里的农牧民们有了自己唱“小曲子”和听“小曲子”的地方。冬季每天晚上八点钟,他们的曲艺演出就开始了,村里文化活动室里,听众坐得满满的。夏天,午饭后他们便在树林里演出。他们都说,从前农闲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无事可做,也没什么地方可去,老年人只好蹲在墙根儿晒太阳,年轻人就聚集在一起喝酒、赌博。而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演唱队,没事的时候,大家凑在一起自娱自乐,觉得生活充实了许多。

一支支“小曲子”队的队员都是巴里坤发展变化的见证者,老人们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表达着他们内心的感恩之情,他们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吹拉弹唱,既有传统的老曲子,也有自编自演赞颂巴里坤发展变化的新曲子,还有经典的红歌等等,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愉悦。表演常常会引来许多观众驻足欣赏,有外来游客,有些老人还情不自禁地跟上哼几句,小孩会在旁边伴着节奏手舞足蹈,这种和谐融洽的景象正是草原人民生活和谐、幸福的象征!巴里坤的“小曲子”也将传统文化汇聚的正能量传播开来。

作者简介:马艳玲(1970.8-),女,汉族,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学历,大专。

猜你喜欢
巴里坤曲子新疆
巴里坤马遗传资源保护及对策
有风吹过
中国新疆巴里坤草原美如画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巴里坤县草原鼠害防治现状与对策
巴里坤草原风光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