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及传承

2016-06-06 09:18杨建东
现代交际 2016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杨建东

杨建东,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及传承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黄色文明更是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形式,而孝文化是黄色文明的重要体现。孝文化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孝文化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尺度,这是我国价值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孝文化”的基本内容、特征等进行了阐述,对传统孝文化进行了辩证分析,并且叙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当代价值;孝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019-03

孝与孝文化

(一)孝

首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孝经》中认为“孝”是天生就具备的,是德的本质所在,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随着汉字的出现就已经产生了,“孝”最早出现在《殷商甲骨卜辞》中,从该文章中对“孝”的描述可以看出孝是非常形象的,其中上半部分代表着一位老人,而下半部分代表着一个孩子,而整个“孝”字就代表着一个孩子侍奉一个老人。可见从“孝”字中可以体现出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社会起源的角度对“孝”进行分析。随着母系氏族的发展,“孝”就随之产生,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公社时期一般是定居式,在整个公社时期母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母性地位的不断巩固,就产生了“孝”,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情感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发展,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逐渐进行沉淀。[1]在这种伟大的情感中就发现,当子女出生开始,就对妈妈具有一种非常崇高的感情,但是那时的“孝”是一种不系统的、自由随意的、零散的实践活动。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孔子对“孝”进行了升华,从此“孝”不再是一种随意而简单的行为,更不是自觉而自然的意识,“孝”是人的一种本质,是人的基本德性。

最后,从西周开始,“孝”成为了一种伦理观念出现在人们面前。西周时期的孝包括了两种含义,一种是传宗接代;另一种是尊祖敬宗。从中可以看出,“孝”在西周时期是宗族伦理方面的内容,“孝”的传宗接代、生儿育女、尊祖敬宗含义到春秋和战国的时候才开始过渡到善事父母的含义。

(二)孝文化

“文化”在中古时期就开始出现,“文化”最初在中国是“文治教化”的意思,但是在西方“文化”却有很多不同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最早对文化进行了相关叙述,认为“文化”包括了习俗、道德、法律、艺术、信仰、知识以及人的习惯、能力等等,文化是一个系统。而联合国成员国也对文化进行了相关界定,他们认为,当下“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集团和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情感和知识中所有特色的总体,但是除了文学和艺术之外,还包括了价值体系、人权、生活方式、信仰以及传统等等。这种对文化的界定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从制度上、精神上对文化进行了界定。《何谓文化》一文中,余秋雨对“文化”进行了相关界定,他认为“文化”是包含了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的生态共同体,并且通过“文化”的引导和积累,可以重塑集体人格。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孝文化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古时候,孝文化是人观念上的一种文化,但是还没有形成一种系统;孔子对孝文化的理解中,非常重视孝悌的结合;而孝文化发展到孟子时期已经逐渐体现出了政治化色彩。进入现代之后,人们对孝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中国人的孝方式、孝内容、孝行为、孝意识以及中国文化”组成了孝文化,孝文化综合了社会性、政治性和历史性,是一种道德意识,更是关于哲学和宗教的价值理想。[2]

二、传统孝文化

(一)基本内容

首先,孝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敬亲、养亲。从吕氏春秋开始,就出现了赡养父母的定义,人们要根据各方面的变化获取相关资源,在合理照顾自身身体的同时,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把这些资源用在父母身上,践行人们的孝道,这就是养亲。

其次,荣亲、顺亲是传统孝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顺亲”并不是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而是当父母的话存在错误的时候,子女要给父母进行相关的说明,子女有责任帮助父母改正错误,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但是如果父母的话无伤大雅,也没有不妥当的时候,子女都要遵从和体谅父母。“荣亲”的意思是,儿女一方面要为光宗耀祖、父母争光而不断努力;另一方面有责任集成父辈的事业,从而不断进行继承和发扬,从更高层面来讲,作为子女一定要心态积极乐观,不断为了荣耀家族而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不断向自己的理想前进。虽然这些内容从当代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些极端,有的子女因为没有实现父母的理想,从而放弃自己、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3]

最后,孝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念亲和祭亲。我国儒家对丧礼的内容、目的以及服丧的时间都有相关的阐述,这些内容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基本特征

首先,血缘初始性。最初,孝是一种最原始的血缘关系,这是一种自然性质的情感,也是最真实的情感。即使孝文化是对人行为的一种规定,但是孝文化内涵的血缘性却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孝文化是人们生命的根源,而且也是区别于动物的一种情感和关系。[4]孝文化要求人们要从内心做到孝敬父母,中国从古代至今就一直非常重视血缘至亲,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其血缘性更是突出。正是因为孝文化具有血缘性,统治者才能通过孝文化来统治人们的思想。

其次,伦理政治性。家庭伦理道德里面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孝,在古代的时候,孝不仅仅是长幼、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更是一种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后来孝演变成了宗法制和父权制的具体表现。人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国家要孝顺皇帝,可见在古代忠孝是统一的。孝文化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里面,而是扩展到社会中。不过随着政权的不断交替,很多统治者通过孝文化来对社会中的思想进行控制,从而出现了愚孝,也使得孝文化被异化和泛化,成为统治人们思想的一种武器。因此,孝文化也是一种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稳定社会的一种工具。

再次,普遍义务性。《孝经》是孝文化中最经典的著作,在该著作中都讲了孝的义务性,不管是庶民还是天子诸侯,都有不同的行孝义务。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利用“家庭孝敬”来广为宣传孝文化的相关内涵,使得孝文化一直传承下来。

最后,实践教育性。孝文化之所以能够快速在全社会范围之内得到传承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是一种带有实践性质的文化,关于孝的观点已近深深进入了人们的心中。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孝文化不但没有失去原来的光彩,反而得到了发扬,当代孝文化对家庭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营造都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三、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我国社会的道德源头就是孝,孝文化更是寓意深刻、内涵丰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化,孝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孝文化仍然对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个体道德观念的养成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一)促进个体谐顺成长

孝文化的“谐顺”作用主要是说,孝文化能够端正人们的思想品德行为,更能完善人们的任何,促进人们身心和谐。

首先,孝文化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和谐。[5]一方面,从我国古代开始,就出现了孝文化,直到经过漫长的过程后形成了群体,孝文化更是因此成为了诸德之首,从此孝文化就成为社会中各类职业、各个阶层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中国人从出生开始就具有尊敬常备、孝顺父母的精神,这些精神对于个体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孝文化是一种家庭方面的道德,是家庭关系得以维系的基本准则,我国家庭中的“家法、家风、家产、五伦十义”等等内容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成为我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是否身心和谐,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行为、情绪、言语等方面是否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总之,孝文化中的“养活父母、规范自己行为不让父母失望、尊重父母”这三个含义,可以让人们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从而促进人们的身心和谐。

其次,完善人格。孝文化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一个人人格是否完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行为。当代出现很多学术剽窃、投毒案件、羞辱父母等事件,究其原因,都是人格不完善。当前我国教育在人格教育上存在很明显的缺失,我国很多大学生人格都尚不完整,而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却可以弥补这种缺陷,让当代大学生重新接触人格教育。我国科技要想得到快速而稳健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当代大学生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而我国要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更加要完善大学生的人格,让他们以饱满的精神动力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多用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从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

最后,端正人品德行。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端正国民的人品德行,也就是要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而我国孝文化对于端正人们的人们德行、提升人们的个人修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人品德行,首先就应该看他是否能做到“孝”,用孝来对人们的人品德行进行规范,对于构建和谐家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孝,那么对社会肯定更加有责任感,孝文化从个体到整体,从人到人,从家庭到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端正人们的人品德行。[6]

(二)协调家庭关系

首先,孝文化有利于梳理亲子关系,也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我国传统孝文化非常重视亲子关系,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当代我国也非常重视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我国孝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也就是孝顺。在家庭伦理的支撑下,亲情维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依恋和情感。

其次,孝文化可以促进夫妻关系的和睦。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孝文化中有妻子孝敬公婆的含义,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夫妻关系的和睦。妻子把公婆服侍好了,丈夫才能安心工作,公婆也才能对儿媳妇好,从而一家人其乐融融。也就是说,传统孝文化中“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都是当代和谐家庭的最好表达,因此,在当代一定要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从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有助于形成一种亲善、融洽的家庭氛围。

(三)促进社会和谐

孝文化可以缓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凝聚民族精神,更加可以稳定社会,提升社会的道德文明。

首先,传统孝文化可以提升社会的道德文明水平。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来,虽然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乐和拜金,人们的精神和物质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物质生活也提高了,但是孝道却被人们遗忘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道德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安定。而我国传统的孝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更能培养人们的道德人格,从而提高社会道德文明水平。

其次,传统孝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安定。虽然我国不断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老年人的精神问题、养老问题、犯罪问题等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百字孝为先,如果当代不大力发扬和提倡孝道,那么社会必然不会安定。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让人们奉养父母,多从精神上关心父母,让父母在安定、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安度晚年。我国现在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穿衣、吃饭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此时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提倡孝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让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孝心,那么不仅老年人的吃饭和穿衣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更加可以满足老年人在精神上的需求。

再次,传统孝文化可以凝聚民族精神。经过五千年的发展,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绵至今,很大原因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孝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只要存在孝文化,那么人们就会团结,就会体现出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从古代的爱国将士,到当前驻扎边境的士兵,虽然他们都远离自己的亲朋好友,但是他们都是孝子,也都忠于自己的祖国。也正是由于孝文化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中华民族才得以实现伟大复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仍然经久不息。

最后,传统孝文化可以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爱”是传统孝文化的最好诠释,人们不仅仅要爱自己的家人,更要爱身边人,而对于身边的动物、花草树木等等也要懂得爱护。当代由于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紧张,此时正需要传统孝文化,用“爱”的精神来影响和改造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郑晶晶.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

[2]赵丽.大学生传承中国孝文化的理论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2):40-43.

[3]胡光明.正确对待孝文化,弘扬孝文化在学习教育中的作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2-53.

[4]肖蕾.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农村居家养老的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01):123-125.

[5]何建良,杨向荣.中国孝文化的理念形态及其现代传承[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33-36.

[6]田丽媛.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孝文化缺失解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10):60-64.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