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演讲的文体特色

2016-06-06 08:58温耀峰
现代交际 2016年2期
关键词:演讲文体特色

温耀峰

[摘要]演讲是一种运用较广的文体,具有独特的语篇功能。根据韩礼德关于识别语篇的三大元功能,对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讲片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演讲文体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演讲 文体 分析 特色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83-02

演讲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在现实社会中广泛运用。讲话、报告以及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演讲几乎遍及生活当中,对于民众的思想和观点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演讲文体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文体学发展的源头。早在两千多年前,高吉亚斯(Gorgias,485-380 B.C.)、柏拉图(Plato,428-348 BC.)、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48-322 BC.)等人就论述了有关演讲的文体特点,并在演讲术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修辞学。特别是亚里斯多德,“论述的许多内容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修辞学的内涵,涉足文体学的领域”(胡壮麟,2000:23)[1]。亚里斯多德认为,演讲包括三个因素:说话人、主题和受话人,并将演讲分为三种:政论性演讲、司法性演讲、礼仪性演讲。其中政治性演讲主要号召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胡壮麟,2000:25)[1]。亚里斯多德还提出了演讲优美风格的标准,即简洁明了、得体、顺乎自然,推动了演讲的进一步发展。

西塞罗(Cicero,106-43 BC.)提出了文体的三种风格:平白体(plain style),以简练、单纯和细腻见长;中间体(middle style),词语比平白体丰富,比庄重体稍差,“最少活力,最有魅力”[1];庄重体(grand style),最有雄辩力,具有震撼和动摇人们思想的力量。他将政治题材的演说看得最高,是庄重体的典范,因为它处理的问题是最崇高的,可以决定多数人的命运,而不是个别人的命运。

系统功能学派代表人韩礼德(Halliday,1971)提出了概念的(ideational)、人际的(interpersonal)和语篇的(textural)三大元功能,通过这些功能将语言与情景联系起来,这样就使话语交际成为可能,由说话人或作者产生语篇,由听话人或读者来识别这个语篇。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即讲话内容,讨论语篇表达的内容及实际用途;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讨论语篇的人际关系,分析讲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地位关系;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即讲话方式,分析语言的表达方式。[2]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不同的语篇特色和文体风格,能够展示语篇所包含的各种功能。

根据韩礼德关于影响文体的三大元功能,对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讲片断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演讲文体的特征以及丘吉尔演讲的特色。原文如下:

I have to declare the decision of His Majestys Government-and I feel sure it is a decision in which the great Dominions will in due course concur-for we must speak out now at once, without a days delay. I have to make the declaration, but can you doubt what our policy will be? We have but one aim and one single irrevocable purpose. We are resolved to destroy Hitler and every vestige of the Nazi regime. From this nothing will turn us. Nothing. We will never parley; we will never negotiate with Hitler or any of his gang. 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ght him by se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 until, with Gods help, we have rid the earth of his shadow and liberated its people from his yoke. Any man or state who fight on against Nazidom will have our aid. Amy man or state who marches with Hitler is our foe …. That is our policy and that is our declaration. It follows therefore that we shall give whatever help we can to Russia and the Russian people. We shall appeal to all our friends and allies in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to take the same course and pursue it, as we shall faithfully and steadfastly to the end.[3]

本段节选自丘吉尔就希特勒侵苏发表的演说,属于政治性演讲。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德国已经侵占了英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同时向苏联发起全面进攻。英国政府一直期望的与希特勒和谈已成为泡影,丘吉尔在人民高涨的抗战浪潮中,组成了战时英国政府,决心对德宣战。这篇演讲的目的,就是要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形成众志成城之势,积极行动,不畏牺牲,共同抵抗希特勒的侵略。

一、讲话人和听话人,即话语基调

本篇演讲的演讲者是英国首相,英国政府的最高首脑,代表英国政府及英国王室,处于领袖地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听讲者是范围广大的民众,包括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的各种类型的人,既有官员、军人,贵族,也有广大的普通劳动者。而且听讲者不仅包括英国民众,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对这样的群体,讲话人必须慎重考虑演讲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演讲内容、讲话方式以及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以便更好地鼓舞士气,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阵线。

二、演讲内容,即话语范围

本演讲内容主要涉及与纳粹德国希特勒的战争,集中表现英国政府对希特勒开战的决心和意志。从第一句“I have to declare the decision of His Majestys Government …”开始宣布英国政府的决策,即“resolved to destroy Hitler and every vestige of the Nazi regime”,一直到“That is our policy and that is our declaration”,运用几个句群表达了英国政府与希特勒战斗到底的决心,从而唤起英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增强英国人民一致抗敌的斗志,同时也可以获取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和政府的支持和援助,最后一句“We shall appeal to all our friends and allies in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to take the same course and pursue it, as we shall faithfully and steadfastly to the end”表现了丘吉尔的这种愿望。本演讲节选中的每一句话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英国自身的决策延伸到对于全世界民众的呼吁,恰当地表达了演讲者的意图,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表达方式,即话语方式

演讲的内容以及演讲者和听讲者的关系决定了演讲者的表达方式,使演讲者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以下将从句法结构、词汇选用以及修辞手段等几个方面对以上演讲片断进行分析。

(一)句法结构

本选段属于公众演讲,虽然是口头表达,但由于面向全国民众甚至包括全世界民众,演讲者必须字斟句酌,事先认真准备,写好讲稿。因此这篇演讲既具有口语的特色,又受到书面语的影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比日常谈话或一般性的讲话更为正式,显示了讲话的严肃性和可靠性,以获得听众的认可与信任。

本节选段落中共有13个句子,221个单词,平均每句17个词,相当于英语句子的平均含词量(17.6词/句)(王佐良,1987)[4]。句子有长有短,显示了句子变化的多样性,最长的句子由40个词组成,最短的只有一个词。13个句子中,有9个是并列句或复合句,只有3个简单句,一个不完整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句子长度比较适中,保持口语特色较多,便于各个阶层的民众理解,特别便于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以及英语非本族语的人理解接受。我们可以推测,讲话者对于听众事先作了分析,特意使自己的演讲适合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这部分人才是抗击希特勒德国纳粹的主要力量。

(二)词汇选择

演讲者选用的词汇大都是比较常见的词,意义浅显易懂,只有个别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多,如Dominions、concur、irrevocable、resolve、vestige、regime、parley、steadfastly等。但正是这些词的使用,才能够表现出演讲的庄重与正式,既显示了演讲者的身份与地位,也显示了演讲内容的不容置疑。

句子开头使用第一人称,是本演讲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其中有7个句子以第一人称开头:第1句和第2句以“I”开头,其他5句都以“We”开头,而且在其他句子中也大都出现了第一人称“us”或“our”。前两句以“I”开头,表示讲话者本人代表政府和王室向全国人民宣布对德政策,暗示了讲话者的身份和职责。当使用“we”“us”和“our”时,既包括讲话者本人,也包括听众在内,这样就会拉近双方的距离,将听众与讲话者置于同一立场,使听众站在讲话者一边,从而赢得听众的支持。特别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讲话者运用这样的表达,既表现了讲话者誓死与民众共同抗敌的决心和意志,又可使民众赞同自己的观点,统一思想,特别有利于唤起全国民众,产生同仇敌忾的抗敌行动。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演讲中情态动的词使用。will、shall分别在本选段中出现了6次,除表示未来的行动以外,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讲话者的意志、决心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三)修辞手段

修辞是演讲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各种修辞方式可以更有力地表达讲话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演讲更有感染力,引起听众的共鸣。

A.修辞问句:Can you doubt what our policy will be? 可以使听众对英国政府的政策产生了解的欲望,提高听众对于政府决策的关注程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这一政策。

B.重复:将意义相近的词句叠加运用,重复相同的意思,起到了强调的效果,如:“now at once, without a days delay”、“one aim and one single irrevocable purpose”,以及“will never parley… will never negotiate…”等,都使用不同的短语或不同的词汇表达了相同的意义。

C.排比结构:“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we shall fight him by sea;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 …”,一句一句强调抗敌的海陆空战场,讲话者的语气逐步加强,范围从陆地扩展到海上及空中,表达了讲话者及其政府与希特勒战斗到底的坚强决心,也具有呼吁广大民众并肩抗敌的意义。

D.对偶句:“Any man or state who fight on against Nazidom will have our aid. Any man or state who marches with Hitler is our foe…”,表达了演讲者对于敌我界限的划分,显示了英国政府誓与希特勒以及希特勒的追随者彻底决裂的坚定信念,并呼唤更多的民众加入抵抗法西斯德国的行列。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演讲文体的一些主要特征:(1)句子长短适中,长短句合理分布,结构的复杂程度介于口语和正式文体之间,大都用第一人称开头,复数较多;(2)用词较口语正式,但很少用大词、偏词,简单通俗但不失典雅庄重;(3)采用多种修辞方式,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增强了表达效果;(4)蕴涵强烈情感,传达真情实意,能够引起听众共鸣。

演讲文体具有鲜明的特色及表现形式,但不同类型的演讲会有不同的特点,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本文仅以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演讲片段来讨论演讲文体特色,未免失于偏颇,因为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演讲的语言形式和风格。演讲人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演讲的目的、演讲的场合以及演讲的具体对象都可能影响演讲的语言形式。因此,对于演讲文体的普遍特点以及各类演讲的具体特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理论文体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Halliday,M.A.K.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 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 in Seymour Chatman.(ed.)Literary Style:A Symposium.Oxford,1971.

[3]丁往道,吴冰等.英语写作手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Abstract:Public speech is a wide-used text with special discourse func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tract of Churchills speech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and explores the function and the usage of the language according to Hallidays three metafunctions of the discours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public speech.

Key words:public speech;style;analyze;stylistic features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演讲文体特色
另类文体巧谋篇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