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6-06 09:18丁仲凯
现代交际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大学生

丁仲凯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我国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教育机制还存在着固步自封、难以突破等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应该在充分认识我国教育机制存在弊端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一些优良的教育方式,大胆改革,为培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而做出不懈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77-02

一、创新的内涵

创新(Innovation),顾名思义,创造新的事物。《广雅》曰“创,始也。”新,则是与旧相对。创是始的意思,所以创造不是后造,而是始造;其核心在于“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造从来都没有的事物。适用于现代的解释一般来讲是指为了发展的需要,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信息,从而突破常规,产生或发现某种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包括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兴事物及新的思想活动。

中国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利用几年时间,将一个从幼儿园开始直到高中,已经习惯于接受灌输式教育的学生转变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并不断激发他去寻求创新、积极努力奋斗,最大化地表现出优秀的职业水平,最终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想学生具有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敢于改革创新教育体制。

二、创新教育在国外的开展状况

(一)在教育理念上,树立以人为中心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主流教育观

国外比较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对创新素质的教育,而且起步也比较早。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美国的高校教育有着比较自由教育的传统,而最主要的是其历来重视所培养人才的创造性。到1998年,哈佛大学就已有38名毕业生和35名教师获得了诺贝尔奖,是目前世界上创新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大学之一。

(二)增强学生对开发创新能力的认同

通过组织课外娱乐活动、课堂趣味教学、科学实验等,尤其是一些有意思的科学技术活动,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影响学生,慢慢地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先天因素固然会影响到创新能力,但是,后天在学校的学习以及在社会的磨炼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教育学生理解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后天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性,让他们逐渐增强为祖国繁荣昌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创造财富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三)调整授课内容,突出创新精神

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文科和理科相互渗透。如英国剑桥大学开设科学哲学系、科学史、艺术史系和建筑等。在教学方法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好方法。如活跃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其科研动手和创造能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三、我国创新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创新教育培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缺乏创新观念和意识,即使有了创新意识,也不会合理利用现有的条件

有的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扮演了知识承受者的角色,学习目标单一——就是学会老师教授的内容,却不肯动脑去思考如何活学活用,如何举一反三,如何推陈出新。更不用说进行创新思考了。另一方面,学校也未必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条件,老师的教育也是填鸭式的,即使有条件,由于学生的不积极,往往也导致本已局限的现有条件不能合理被学生利用,导致学生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愈感茫然,最终更不愿意向经验丰富的老师或同学请教了。

(二)知识面狭窄,限制创新性思维发展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想象力慢慢丰富起来,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社会实践性和知识面狭窄及应用不灵活,使他们在考虑问题时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创新思维单一,往往呈直线式,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有创新的热情,但缺少创新的技能

通过平时的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大学生有了创新的热情,但是由于所学知识的局限和社会了解的不全面,导致不知如何利用这些创新的思维和热情,没有既定的创新目标,不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创新技能,这种创新热情是短暂的、不系统的,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四、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问题,拟提出如下应对策略:即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高校应该大力推广实施创新教育,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最终目的,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提高教师队伍创新培养理念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教师队伍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在知识的深度上并不差,但是很多教师忽视了拓展知识的广度,科研思路受到限制,导致创新理念不足。教师自身都不重视创新,那些创新型的学生自然不能得到认同,仅有的一点对创造的兴趣也会不断衰减殆尽。

(二)营造良好的高校创新氛围与创新环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扩大知识面,为创新教育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高校的创新能力建设是决定创新拓展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应鼓励学生开拓创新,扩宽知识面。高校毕业生最终还是要走向职场、步入社会的,所以创新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毕业生。

(三)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培养,设置创新教育课堂,加强实践动手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优势,有侧重性地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创新思维和方法,鼓励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意识地布置实践创新型的试验和作业,加强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广大学生经过科研创新实践的磨练,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都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姚玉环.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因素及改革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8(08).

[2]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

[3]雷金屹.国外创新教育的启示[J].科学教育论坛,2005

(15).

[4]王发棠,韩晓惠,卢琦[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7).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创新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