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发力打造能源帝国

2016-06-07 09:26吴敏杰
凤凰周刊 2012年34期
关键词:普京石油能源

吴敏杰

“不跟他混了,我再也不想听到英国石油公司(BP)这个名字!”

10月19日,莫斯科俄罗斯政府办公大楼副总理办公室。主管燃料能源行业的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把被他召来的秋明英国石油公司(下称秋明-BP)总裁斯科特·斯隆狂批一顿后,随口发了这样一句牢骚。

拿斯隆发泄,并非偶然。就在这一天,由斯隆执掌的秋明-BP正式迈出了被俄罗斯“国有化”的第一步:俄罗斯石油公司(下称俄石油)总裁伊戈尔·谢钦与BP总裁鲍勃·杜德利,在英国伦敦BP总部,就收购BP手中持有的50%秋明-BP股份达成一致。

大型国企俄石油收购私营合资油企秋明-BP,与德沃尔科维奇的经济私有化、自由化改革理想大相径庭。更让这位少壮派副总理郁闷的是,这一进程的幕后推手就是对手谢钦。

今年明,梅、普“王车易位”,总理梅德韦杰夫没有保留谢钦的能源副总理职位,而是让自己此前的助理德沃尔科维奇取而代之。但谢钦很快重新占据上风,在总统普京授意下,总理再次任命他为俄石油总裁,随后普京又指定他为直接听命于总统的能源政策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

在俄罗斯不少人眼里,谢钦是俄罗斯“能源管家”、“资本国有化设计师”。在普京头两个总统任期内,正是在他的幕后策划和具体运作下,普京一步步完成对现代化私营油企——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肢解。现如瓜,普京再登总统宝座,“不离不弃”的谢钦,再为主子出谋划策:收购秋明-BP。2011年,秋明-BP平均日产原油198万桶,在俄罗斯大型油企排行榜上,仅次于俄石油和卢克石油公司,排行老三。

难得的机遇

要收购一个运作顺利的现代化大型油企并非易事。但最近几年,BP与俄方股东AAR财团之间的矛盾,以及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给BP造成的资金困难,让普京和俄石油总裁谢钦看到了希望。

2008年,AAR和BP在公司发展战略、董事成员结构等问题上的矛盾公开化。正是从那个时候起,BP产生卖掉在秋明-BP的股份的想法,但真若“离婚”还需要等待时机。为缓解矛盾,BP满足了AAR的不少要求。

2011年1月,BP与俄石油就合作开采喀拉海深海石油达成用BP5%股权置换俄石油9.5%股权的协议,这让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临危受命、当时上任仅三个月BP总裁杜德利颇有“天上掉馅饼”之感。然而,根据合资公司的股东协议,BP在俄寻找其他合作伙伴,必须事先通知AAR。很快,AAX财团就把BP告上了瑞典和英国的两个独立法院。难得与俄石油达成的战略协议被AAR搅黄,进一步坚定了BP摆脱AAR纠缠的决心。

通过与俄石油协商,双方曾建议用总额为320亿美元的现金和两家公司的股票购买AAR所拥有的秋明-BP的50%的股份,结果遭拒。无奈之下,为弄到墨西哥漏油事件赔偿金正在全球变卖资产的BP,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宣布,准备出售手中持有的50%秋明-BP股权。拥有优先购买权的AAR随后回应有意购买,但先考虑用70亿~100亿美元购买其中的一半。

AAR“相对有限的”购买力以及BP的处境,让俄石油感到时机成熟。今年7月,俄石油对BP的收购邀约作出正式回应。9月,AAR与BP三个月“法定”收购谈判期限已过,而俄石油收购建议的严肃性,因普京亲自接见杜德利而凸显出来。10月初,AAR开始寻找赎购资金,显然为时已晚:原本可以提供贷款的大多数银行,已与俄石油有约在先。见势不妙的AAR向BP妥协,希望继续维持公司现有股东结构,并答应支付大约60亿美元红利。

可惜此时的BP去意已决。10月19日,也就是俄石油与BP的谈判即将尘埃落定之前,AAR请来的说客——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钻井平台上受伤的美国密西西比州州长巴布尔先后打电话给BP总裁杜德利,试图劝阻这项交易,但仍无济于事。

世纪大买卖

通过收购BP手中的股份,“逼走”俄私人股东AAR并接手,是普京和谢钦、谢钦和BP共同设下的“圈套”。而AAR也深知,在普京当政的背景下,如果与国企俄石油对等持股,等于跟普京和谢钦赌博。考虑到可能面临的风险,AAR正式启动退出程序。财团三大股东联名知会BP:准备卖掉手中的股份,理由是俄石油最近几年业绩欠佳,不想与其为伴。BP很快就对AAR的照会作出回应,同时通知俄石油:鉴于要出售自己在秋明-BP公司的股份,BP已经放弃与AAR谈判购买其股份的权利。

10月22日,已无路可走的AAR与俄石油达成一致,俄石油用280亿美元现金,收购它手中秋明BP的另一半股权。当天,谢钦在向普京汇报战果后之后,俄石油正式对外发布新闻稿称,公司将以171亿美元现金和12.84%的俄石油股份(市值97亿美元)收购BP所持有的50%秋明-BP股份。BP提出的补充条件是,从出售秋明-BP股权所得中拿出48亿美元,以每股8美元的价格再回购俄石油5.66%的股份(6亿股)。消息同时证实了与AAR达成的收购协议。

俄石油拿550亿美元(含股票价值)收购秋明-BP全部股权,将成为石油工业史上第二大公司收购案,也被俄媒体形容为“世纪交易”。

买卖的赢家当属俄石油和BP。俄联邦储蓄银行首席战略投资分析师克利斯·维福尔指出:“一旦俄石油完成收购,其日平均产油量将从目前的26097桶跃升至46097桶,已探明石油储备也将从228亿桶增加到329亿桶。届时,俄石油将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油企。”

而对BP来讲,俄石油接盘,不仅让它彻底摆脱与AAR多年的纠纷,而且其中的现金交易部分,也将有助于缓解公司目前面临的资金困难。最重要的是,通过出售秋明-BP获得俄石油18.5%的股份,外加2006年俄石油IP0时拿到的1.25%,BP将成为俄石油第二大股东,而仅次于其母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握有俄石油78%的股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俄能源市场的地位,也为其未来参与俄大型石油开采项目,尤其是北冰洋大陆架油气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输家无疑是AAR财团。其三股东之一Renova投资公司总裁韦克塞伯格10月3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卖掉秋明-BP的股权后,将不再涉足石油生意。

俄石油如此大手笔,让一些媒体和专家感到惊讶。德国《时代周报》10月29日载文称,这是普京为实现其国家能源帝国的政治目的而迈出的新的一步,表明普京在意欲打造自由化市场经济的梅德韦杰夫执政4年后,重新确定了国家发展方向。文章说,在上一个10年里,普京执政的目标是对占国家预算收入一半以上的能源行业进行整合,并将其转由国家控制,目的是在约束石油寡头的同时,加大能源外交的影响力。而现在,随着俄石油这一超级石油巨头的出现,普京手里除国家天然气集团公司外,又有了一张极具分量的石油牌。

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今年5月普京第三次出任总统后,已先后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大对石油等能源行业的国家控制力度,首先是把俄石油列为国家垄断性战略企业。普京直言,此举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俄燃料能源综合体实现占据世界能源市场主导地位的目标。其次,普京于7月正式采纳谢钦和国家天然气集团公司总裁的建议,要求政府限制私营企业参与俄大陆架油气田开采项目。根据要求,所有有有意参与俄大陆架油气开发的国内外私营油企,都必须先与俄石油或者俄国家天然气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巩固俄石油在国内乃至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9月底,普京不顾来自政府、尤其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的反对声音,又下达特别指示,强令政府在最短时间内向俄石油发放新一批14张大陆架石油开发许可证。考虑到此前俄石油未经招标就已经拿到的14张,那么该公司将拥有俄所有大陆架油田75%的开发权。

普京发力打造国家石油巨头的做法,赢得一些俄罗斯业界专家的赞同。俄石油天然气设备生产者协会主席罗马尼欣指出,石油天然气公司规模扩大化,已成为世界油气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挪威,Statoil国家石油公司前不久收购了海德鲁(NorskHydro)私营油企;在阿根廷,政府已着手把本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罗马尼欣甚至以中石油为例说:“作为国营大型垄断企业,中石油不仅实现了全球扩张,而且也让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工程、油气服务及油气生产设备遍布全球。”

利好中俄合作

不过反对的声音也并不在少数。俄“民主选择运动”领导人、独立的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米洛夫认为,这标志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俄石油工业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结束。2000-2004年间,即政府重新国有化石油工业及大幅调高石油出口税之前,俄国家石油开采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8.5%,而在不断推进国有化进程的2005-2011年间,这一数字降到了1.6%。米洛夫依此推断说,普京通过俄石油完成对秋明BP的国有化,将导致国家石油开采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

在米洛夫看来,除了大型国营企业的固有顽疾,可怕的是俄石油要完成收购秋明BP的现金支付,需要再举债400亿美元,这样公司的债务将达到700亿美元这一惊人数字。“巨额债务将严重制约俄石油对其拥有独家开采权的新油田投资能力。最近几年,俄石油工业—直面临下行风险,能勉强正常维持至今,靠的是此前新油田投产积攒的家底,这些家底很快就将用完,而要让债务缠身的俄石油加快新油田投产步伐,显然是道难题。”

对于外界对俄英两大公司即将开始战略合作的高调评价,能源专家米洛夫则不以为然。他提醒说,德国E.0N鲁尔天然气股公司在俄国家天然气集团公司、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在卢克石油公司,都曾经尝试扮演俄大型国企所谓战略伙伴的角色,但结果是他们卖掉了自己的股份。原因很简单:在俄罗斯大型国企,老大决定一切,而且有很多不可告人的游戏规则,外国小股东想对公司管理施加影响,如同痴人说梦。未来BP也会如法炮制,因为它增持俄石油股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与秋明-BP俄方股东AAR的纠纷。

在许多俄罗斯专家眼中,对面临收购资金难题的俄石油来讲,摆脱困境的首选途径应该是寻找新的债权人。而在全球经济陷于危机的大背景下,希望参与俄油气开发项目,同时也出得起钱的国家,除了中国,其他伙伴应该比较难找。

对此,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与东欧研究所专家李建民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指出,中俄能源合作长期以来—直由两国政府主导,俄政府通过俄石油实现对秋明-BP的国有化,总体上看对中俄石油合作应该是一种利好。至少俄石油作为两国石油合作的俄方执行单位,手头有了更多可供中方执行单位——中石油选择的资源。

谈到下一步两国扩大石油合作的可能途径时,李建民指出,第一种是俄石油向中石油出售股份。中方通过向俄方提供贷款,换取俄石油股份,用债权换股权这种上游合作方式,更符合中国的利益。

第二种是俄石油扩大对中国的管道输油量。根据2010年双方签署的为期20年的管道输油合同,俄方在2030年之前,每年要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但这条管道的设计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因此不能排除俄石油通过扩大石油出口换取中方贷款的可能性,中方用债权换石油属下游合作,俄方掌握着更大的合作主动权。当然,管道输油量能否扩大,将受到俄方石油产能、中方能否接受其油价计算公式等诸多客观与主观条件的限制。

再有则是双方加大在俄石油勘探方面的合作力度。2006年lO月,俄石油与中石油达成建立“东方能源”联合企业,其主要业务是在俄罗斯进行地质勘探、寻找各种矿田及申请各种资源开发许可证。该公司几年来的运作情况表明,双方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在李建民看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该领域合作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但同时,这种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因此,在中俄石油合作的谈判桌上,俄方在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中方的利益诉求。”

猜你喜欢
普京石油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狙击手普京”
丰富的能源
普京与秋田犬
石油PK太阳能
雨中普京(华赛银奖)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