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角度看职校学生的流失现象

2016-06-07 11:15黄仁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流失职业学校心理

黄仁

摘要:很多职校的学生流失率都在20%以上,较典型的是一些班到毕业时只剩下当初入学时的一半学生。为何职校学生的流失率那么高?原因有多方面,本文试图从学生心理方面探讨其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校;流失;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124-02

一、导致职校学生流失的心理因素

1.自卑

自卑心理在很多职校学生身上都存在着。学生之所以出现自卑心理,主要原因有:

(1)未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我国社会的传统观念,使很多学生以至家长,都觉得只有去读重点普高,考上大学,才有出息。而读职校,学历低,毕业后做普通工人,没有前途。这使不少学生自觉低人一等,对前途充满悲观和失望,从而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

(2)家庭因素

职校学生不少来自农村,有些学生家境贫寒,从学费到生活费都有困难。还有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父(母)残疾等特殊家庭,他们由于出身的原因产生自卑感,言行偏激,往往会因为与同学、老师或家长之间的问题而自暴自弃,放弃学业。

(3)自身的因素

有些学生会因为自己的相貌、性格、学习成绩或某方面的缺点而产生自卑感,从而在学校中的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处处不顺,因此导致弃学。

2.失落

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希望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收入高前途广的好工作。而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说就是学习某一专业的技术,可以靠它来找到工作或赚钱。于是,他们抱着学好一技之长的心态进入职校。但由于各种原因,入学一段时间后,一些学生发现现实与想像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觉得在职校读书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从而选择弃学。

(1)学校硬件环境差,教学设备配套跟不上

现在我国的初中是义务教育,而读职业学校是要收费的。有些职业学校的课室、宿舍本来就不足,把学生招进来后,却安置不好。也有些学校在规划专业时,与该专业相关的教学设备、师资跟不上,这是导致学生产生失落心理的主要原因。

(2)学校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客观地说,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部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不好,文化基础较差,他们认为选择中职学校就是来学技术的。学生不太清楚中职教育也有它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计划,尤其在第一学年依然开设有较多必要的文化基础课,学生接触专业技能相对较少。另外,一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即使专业课也是理论远远多过实践。这与他们的想象不太一样,其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3)专业课程不好学

很多职校的学生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来学习一技长的,但由于其本来就基础较差,缺乏恒心与毅力,到了真正要学习专业课程时,却发现还是学不好。这也与自己当初所想的不同。

3.逆反

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和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通常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在对老师、家长、同学的抗拒行为上。

(1)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差

当学生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之后,便会采取对立的态度,把老师的帮助理解为和自己过不去。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们会对优秀学生瞧不起,对班中积极的正面事情冷嘲热讽,将自己与大部分同学对立起来,只与几个“哥们”好。另外,他们对老师的一些言行往往会产生过激的反应,对老师表现出不屑、嘲笑等,顶撞老师,甚至采取报复的态度。这时,若遇到性格急躁的老师,便很容易产生冲突。若随后学校或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就容易使他们离校或离家出走,产生弃学念头。

(2)家庭关系差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对家人的关心觉得很不耐烦,采取对抗的态度。通常在他们的某些要求(如要钱)得不到满足后便会采取过激的行为,自暴自弃、逃学等,甚至以不读书来要挟、对抗家长,此时若处理方法不当,便导致学生流失。

(3)违纪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通常会做过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潜意识里是想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注意和尊重。所以他们常常会迟到、旷课、流连网吧、抽烟等,甚至早恋、打架闹事。他们想通过这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满不在乎和与众不同。这类学生的教育难度很大,处理不好便会导致流失。

4.虚荣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虚荣心,染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主要表现在:

(1)攀比

受虚荣心的驱使,很多职校学生学着赶时髦、比阔气、追星,甚至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耗费了大量精力和金钱,由此而在经济上产生巨大的压力。当他们向家里要钱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违纪甚至违法,从而无法完成学业。

从心理角度看职校学生的流失现象

(2)金钱至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价值观念的偏差使得许多职校学生滋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当他们看到某人小学未毕业也赚了大钱,而某人大学毕业了一直找不到工作,由此便产生“读书无用”“读书好不一定收入高”“文化低照样发大财”“不用读书可打工,读了职高也打工”的判断。这种看法在成绩差的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特别容易产生共鸣,他们强烈向往那些有钱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经济领域,渴望早就业早赚钱。

5.从众

有部分学生,本身缺乏主见,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好友不读书了、自己的同乡不读书了、班里有几个同学不读书了,从而产生弃学的念头。

学生的从众心理还表现在交朋择友上,看到自己的同学抽烟,逃课上网吧时,为了表示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所以也就跟着做,由此染上不良习气,无心向学。

二、做好防流控流工作的对策

1.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有心理障碍,我国患心理疾病最多的是学生,占27%,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6~25岁,占49%。职校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变化的时候,个人的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必然产生许多的心理矛盾,他们没有社会经验,道德观念薄弱,思想比较单纯,抵抗挫折能力不强。如果不加以及时引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很容易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误入歧途。所以,学校应当正确认识到心理问题在职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事实,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服务室,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2.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纠正传统观念的误区,摆正职业教育的地位,对职校学生有合理的定位,是使职校学生消除自卑心理的根本方法。另外,社会的支持不应单是观念的改变和舆论的支持,还应是行动上的:企业不应仅仅以文凭取人,要改变“唯学历”的倾向,另外学校亦要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3.大力改善职校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改革

近年来国家实行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职校学生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计划,对职校和职校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春风细雨。但作为职校本身,亦要通过多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好学校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多给学生提供参加实践的机会。要改革一些落后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学得到,可以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消除学生入学后产生的失落心理。

另外,学校亦要加强校园文件的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才干,让学生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认同,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如此,不良的心理因素少了,流失亦少了。

4.加强教师的培训,组建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热情的关怀、耐心细致的教育、科学合理的方法,应是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的最好途径。职校学生处于青少年后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一方面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另一方面又认识能力有限,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冲动。所以学校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加强师德的教育,使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在安排班主任时,更要知人善任,选派有能力、有经验、修养好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5.做好家访,学校家庭共同协作

可以说,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其背后一般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爱与帮助,不少学生自小便产生心理问题。所以职校要做好流失生的思想工作,首先便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家庭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积极争取学生家庭的支持,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曹梅静.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M].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

[2]唐飞跃.职高生流失的原因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8(1).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流失职业学校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在华日企现地管理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
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生活管理的革命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