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民族文教政策看当代西藏教育

2016-06-08 10:25扎西拉姆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意义

【摘 要】 文章从古代民族文教政策即羁縻,笼络少数民族上层的对策切入,以内地西藏班(校)的举办为例,探讨当今民族教育的实质,即振兴中华民族的一把金钥匙,是实现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内地西藏班(校)的举办,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创新;开办内地西藏班或校是我国的一项特殊民族教育政策;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模式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心。

【关键词】 文教政策;西藏教育;内地班;意义

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所制定的民族文教政策主要是迫使民族地区对统治阶级的绝对顺服,是为统治阶级及其所建立的王朝服务的。而新中国在民族地区的教育上所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主要目的是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民族文教政策以及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内地举办的西藏班(校)的民族教育模式的对比,说明我国现代化的民族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从而也反映了党的民族政策。

一、古代民族文教政策

历代民族文教政策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受当时的民族政治影响,再具体一些就是“多元一体格局”影响,它的水平直接制约着当时的政策。如果过于多元化发展,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当然主要是针对封建统治集团对社会存在空间的统治而言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增强各民族地区的向心力,尤其是政治向心力就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均十分注重的问题,有的甚至把此作为民族政策的重要目标。一般而言,“文治”与“武功”一般是传统民族政策主要关注的两大方面,所谓的“文治”就是指与文教相关政策,这在古代先贤那里就已经有了说明,比如孔子言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同时,一定的基础是历朝历代文教政策有效实施所必须的,也就是说,政策的实施要以一定的民族政治格局为基础。同时,文教政策与民族性相结合还必须注重其受到的制约特性,也就是说,任何民族性的文教政策必须与一定的政治格局,尤其是民族政治格局发展状况相适应。换而言之,任何民族文教政策如果脱离民族政治格局状况,都会产生负面效果,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一般而言,在几种情况下,文教政策应以宽、安抚为主,比如政权未归化时,或者存在着战争发生或即将发生时,以及不同的少数民族政权内部不团结或发生了矛盾、战争之时,中央王朝多采用较为一致的方式。比如明王朝就采用了赏、赐等等手段,加强了思想上的控制,并且起到了使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和生活有序化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类似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考虑到归服中央政权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可能由于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人文等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与中原或其他汉族地区的差异性比较大,此时,就要考虑文教的实现方式问题。一般而言,传统社会中,中央政权主要通过拉拢民族地区的上层群体,尤其是统治集团,进而再把这种影响扩大到普通百姓之中。在隋唐时期采取的羁縻制度以及明清的土司制度,可以深刻地体现出这一点。

文教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行和实现受到诸多限制,必须考虑到诸多因素,因此也是相对的和有限的,而非彻底的和全面的。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主要通过主动吸收和鼓励的方式实现,当然,面对的对象则是统治阶层或者社会上层群体的子弟们,主要是到附近汉族较发达地区甚至京城上学、读书,目的显而易见,一方面教育他们各种等级关系,尤其是君臣关系,以防止不忠现象发生;另一方面,教育他们人伦关系、人伦道德,以巩固社会的伦理秩序。可以说,总体而言,在这些地区,儒学以及其他相关学说的教育教学中并没有普通老百姓的一席之地,而完全被贵族、统治阶层垄断。但是不可否认,在一些社会秩序良好,并且中央政权统治牢固的民族地区,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也存在着一定的优惠政策,这尤其体现在入学录取的优惠上。

二、当代民族地区教育的状况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41%。只从数据看,少数民族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重尚低于10%,但事实是分布十分广泛。我国的西南、西北和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区。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云南、广西、贵州和新疆4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之和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另外,加上辽宁、内蒙古、西藏、湖南、四川、河北、甘肃、湖北、吉林、青海、重庆和宁夏等等省区,全国91.32%的地区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

众所周知,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广人稀的环境或边疆地区。因此他们在接受现代化教育上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都是与内地无法相比的。如果全国的学生都按照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进行教学,那么少数民族学生无疑是处于劣势的,这样就会出现教育公平的问题。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只有通过制度和政策的调整才能缩小民族地区和内地在教育上的差距,增进社会公平,才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推广科学技术,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经济文化水平才能够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才能够全面提高,才能够真正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三、西藏内地班(校)的教育模式

西藏是藏族聚居的地方,这片神圣的雪域高原在和平解放以前,只有零星的和落后的传统方式教育,而且教育的形式主要以官办教育、寺庙教育和私塾教育为主。据相关统计,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的时候,西藏的地方政府官办学校大约有20所,而约有95个私塾,在校的学生数量为3000人左右。在教学内容上,即使是官办学校教学内容也主要是佛教等等经文,私塾教育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显得很不正规。从大局着眼,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从整个西藏地区着眼,只有加速发展教育和科技,西藏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才能加快,有效缩短与全国的差距,有效提升西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走向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

西藏及藏民族发展历来均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84年,在中央召开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在内地开办西藏班,推进西藏各类人才培养,尤其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方案,具体实施年份为1985年。随后,《关于落实中央关于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的通知》由国家计委联合教育部联合下发,时间是1984年底。同时,3年西藏学校正式开班,另外大量开办西藏班,所选地点分布在天津等16个省市。西藏的1300多名学生抵达内地的各类西藏学校和西藏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时间是1985年秋。

内地西藏班建设有序推进,分门别类。《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内地西藏班工作的意见》(1992年10月颁布)指出:内地西藏班包括初中预备班、初中班、高中班和各类大、中专班等。在具体的办班过程中,各省市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招生方式、开班形式以及其他方面。有的单独投资,新建学校,开班办学;有的选择条件合适的内地学校,再开办西藏班。单独建校形式的形式,主要存在于从初、高中的办学层次,在北京、成都、重庆、南通、常州、绍兴、济南和三明8个城市分布较多。另一种形式:当地学生与藏族学生合校,开设西藏班主要在上海、辽阳、天津、太原、合肥、郑州、沙市、南昌、佛山、岳阳、惠州、中山和临潼等等城市存在。

概括地说,内地西藏班在初中、高中教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农牧民孩子占据了绝大多数。

四、开办西藏内地班的重要意义

1、举办内地西藏班(校)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创新

它从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原来较为单一的民族教育管理体制,体现了观念的革新,体现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发展民族教育的优越性。

2、开办内地西藏班或校是我国的一项特殊民族教育政策

开办内地西藏班或校是我国的一项特殊民族教育政策, 并取得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同时这一政策也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内地西藏班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民族教育提供了良好借鉴。而不能一味地加大资金投入。在内地开办新疆班的中学,实际上就是受益于内地西藏班的成功开办。

3、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模式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心

西藏处在万山之颠的青藏高原上,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如果不与外界打交道,势必会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封闭和保守甚至说是落后的意识,长此以往这将直接影响到西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藏处于我国西南边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政治敏感区,它能否快速健康的发展就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发展。无论是从战略的高度还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以西藏为代表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国家之所以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其在政策上的倾斜都是基于此。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内地西藏班(校)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它不仅为民族教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参考文献】

[1] 林耀华.民族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 严庆.解决我国一项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 — 举办内地西藏班[J].民族教育研究,2005(2).

[3] 张学强、许可峰.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少数民族文教政策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5).

[4] 李波、黄忠敬、陈进林.内地西藏班民族教育政策执行工具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2008(3).

[5] 严庆、白少双.国家发展西藏教育政策回顾与评析[J]. 西藏民族学院 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扎西拉姆,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专业: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意义
有无冠词 意义大不同
有意义的一天
意义的猎手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0的苦恼
留学的意义
诗里有你
Confucius:Life with Many Meanings
HOW TO SPEND SUMMER VACATION 如何欢度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