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滑坡勘察与治理
——以洪河干堤滑坡为例

2016-06-09 08:53李剑修王月恒余小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3期
关键词:滑带滑体壤土

黄 江, 李剑修, 王月恒, 余小明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河道滑坡勘察与治理
——以洪河干堤滑坡为例

黄 江, 李剑修, 王月恒, 余小明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以洪河干堤滑坡为实例,针对性勘察、分析河道滑坡产生的原因,探讨防治方案,对相关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洪河;河道滑坡;地质勘察

洪河为淮河支流,其河道边坡特性决定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抗渗透性、稳定性、耐久性等特征,建成后期需要规范的维护,避免河道边坡受损危及周围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河道滑坡治理应利用非汛期时间,对隐患处进行针对性治理。

1 基本概况

工程区位于阜南县方集镇,临近上游洪河裁弯取直段。该段洪河干堤段堤防为3级设计标准,设计堤顶宽6 m,堤顶高程33.90 m,河底高程约17.10 m,勘察期间河水位高程约21.80 m。经查勘和实测断面,HP1(照片1)滑坡位于堤防迎水侧天然边坡,顺滑动方向长约30 m、宽约60 m。

照片1 HP1地貌照Photo 1 Landscape photo of HP1

2 工程地质勘察思路

2.1 地质测绘

以实测1∶500地形图为底图,查明滑坡地貌特征,滑坡发生、发展的历史及相关因素,重点查明滑坡平台、裂缝、滑动面(带)、前缘剪出口及滑坡周边水系发育特征、径流条件等。

2.2 勘探

在滑坡体及其下游未滑动斜坡处各布置纵向勘探线,勘探点间距10~20 m,用以查明滑坡体和未滑动斜坡物质组成及类型,通过对比分析判断可能形成滑动面的层位及位置。钻探时采用干法钻进,滑动带附近回转钻进进尺不得<0.5 m,取原状土时(使用薄壁取土器)采用压入法或击入法取样[1]。

2.3 试验

(1) 原位试验:在滑动带附近进行密集标准贯入试验,即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回转钻进取标贯扰动土+薄壁取土器取原状土的循环方式,用以查明软弱层分布特征及物质组成。

(2) 室内试验:查明组成边坡土层特别是滑带土天然含水量、土粒密度、孔隙比等基本物理指标,c、φ值的确定采用与滑坡受力条件相似的快剪和饱和快剪确定。

3 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

在地貌上滑坡体位于淮北平原西部,第四系广泛分布并堆积较厚。历史上洪河洪涝灾害严重,河曲发育,由于自然和人工裁弯取直,大洪河两岸留下了较多牛轭状古河道。滑坡体位于方集镇洪河大桥下游约150 m 处左岸坡,距上游洪河赵湾—方集人工裁弯取直段约500 m。洪河此段为北东东走向,堤顶高程约在33.2~33.8 m之间,堤脚高程约在28.0~30.0 m之间,多分布一级平台,平台以下地表坡度约15°,水下坡度约32°。滑坡导致HP1顶坡面形成临空面,坡面发育多条裂缝(照片2),沿裂缝下错高度大多在5~20 cm之间。此段堤防背水侧坡脚原为长数百米,宽20~35 m,深3~5 m的取土坑,后期对其局部回填。

勘探点揭示地层主要是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轻—中粉质壤土、上更新统粉细砂,其地层岩性特征如表1。

照片2 HP1主裂缝特征照Photo 2 Characteristic picture of main fracture of HP1

表1 工程区地层岩性特征表

在构造上,滑坡体处于中朝准地台之华北坳陷南部周口凹陷与驻马店—淮滨凹陷之间的西平—平舆凸起带及白垩纪阜南坳陷内,滑坡体所处区域的地震反应谱以0.35~0.45 s为周期,基本烈度在Ⅵ度以上,当发生地震时,此工程区域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在设计时需考虑抗震因素。

水文地质方面,区内地下水主要以③、④层孔隙性潜水、⑦层粉细砂层弱承压水为主,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补给,其含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HP1背水侧坡脚沟渠纵横,多分布有坑、塘,地表水同时接受附近的大型砂场排水补给,常年有水,水位高程约为28.20 m。通过钻孔揭示,滑坡体地下水沿③层底面富集,潜水位高程低于HP1背水侧坑塘地表水位、高于正常河水位,即背水侧地表水通过中等透水性的③层土形成向大洪河地表水的补给通道。

4 滑坡发展历史

HP1滑坡自20世纪末产生蠕滑,坡脚部位形成短小裂缝,2002—2003年地方水利部门曾组织对该段坡脚进行了大量的抛石压脚处理,并对堤防后取土坑进行回填,治理后HP1趋于稳定。2012—2014年秋季阜南地区长期干旱,洪河水位处于低位,然而2014年秋季汛期来临,河水在短时间内暴涨至约28.7 m,又在短时间回落。洪水退去后不久,HP1发生剧烈下滑,沿一级平台以下陡缓交界处产生错落,后缘呈圈椅状临空面,HP1坡面自上而下形成6条较大裂缝,长度30~50 m。

近些年,原取土坑位置新建养殖场,并于厂址东侧坡脚取土用以抬高厂房区地基,取土区改造成水塘。2012—2014年秋季阜南地区长期干旱,洪河水位处于低位,然在2014年秋季汛期来临时,河水在短时间内暴涨至约28.7 m,又在短时间回落。洪水退去后,HP1发生剧烈下滑,沿一级平台以下陡缓交界处产生错落,后缘呈圈椅状临空面,HP1坡面自上而下形成6条裂缝,长度30~50 m。

5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5.1 地层岩性

滑坡体由上覆填土、第四系冲洪积轻粉质砂壤土、淤泥质中粉质壤土、中粉质壤土组成。滑带土为轻粉质砂壤土,中等透水性,饱和状态,软—流塑状,下部淤泥质中粉质壤土微透水,为相对隔水层,地表水下渗及地下水在轻粉质砂壤土层底部富集,富水后抗压及抗剪强度下降,下层淤泥质中粉质壤土上部土体软化,呈软塑状,为滑带形成提供了条件。

5.2 水文地质

滑坡体背水侧坡脚范围分布有坑塘,接受降雨和砂厂来水补给,常年水位在28.20 m,高于滑坡体潜水位及常规河水位,滑坡体中等透水的③层土中形成由堤后向河水的渗流通道,很大程度降低了③层土及④层上部土的力学性质。

5.3 人类工程活动

坡顶填土新建堤防及堤顶道路,增加了滑坡体静、动荷载;背水侧水塘系近期开挖,地表水渗流至河水通道使滑坡体处于饱水状态;上游500 m处洪河裁弯取直,改变了泄流条件,水流冲刷力和冲击力增加,河床表层土为淤泥质中粉质壤土抗冲刷能力差,使剪出口临空,打破了滑坡体原有平衡。

5.4 降雨

2014年秋汛期研究区河水位暴涨,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对滑坡体产生浮托力和静、动水压力,从而增大滑体下滑力,加剧坡体变形。

6 滑坡破坏机制分析

边坡失稳的破裂面形状按土质和成因不同而不同,粗粒土或砂性土的破裂面多呈直线形,滑带土为轻粉质砂壤土,边坡破坏时破裂面近似平面,断面近似直线(图1)。

图1 HP1特征剖面Fig.1 Characteristic profile of HP1

在不利因素的诱发作用下滑坡体剪出口可能发生失稳破坏,其破坏机制为:在2014年秋汛期持续强降雨作用下,河水暴涨,地下水排泄无通道滞留在滑坡体内,一方面使得滑体的重度增加,加大下滑力;另一方面,地表水在后缘裂隙汇集形成静水压力,滑带土饱和软化,岩土体力学性质降低,形成渗透压力和向上的浮托力,使滑块抗滑能力大大降低,在河水骤落前缘陡坎提供有利的临空环境下,滑坡体可能沿剪出口被水平推出,发生失稳破坏[2](图2)。

图2 HP1滑坡受力示意图Fig.2 Force sketch map of HP1 landslide

已知滑体ABC重量W,滑面的倾角为α,φ为滑带土体内摩擦角。显然,滑面AC上由滑体的重量W=γ(ΔABC)产生的下滑力T和由土的抗剪强度产生的抗滑力T′分别为:

T=W·sinα,T′=Wcosα·tanφ+c·L

则此时边坡的稳定程度或安全系数Fs可用抗滑力与下滑力来表示,即:

HP1为近似砂性土边坡,饱水工况下取c=0,其安全系数表达式则变为: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α=β时,Fs值最小,说明边坡表面一层土最容易滑动,这时即:

当Fs=1时,β=φ,表明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滑带土富水后内摩擦角减小至临界值,滑坡开始起动,滑面强度迅速降至动摩擦强度,因而滑块可作快速运动,滑块滑出的同时,拉裂缝中充水高度和滑面上扬压力随之迅速消散、降低,滑块也因此而迅速减速制动,后缘陷落带的宽度反映滑体滑出的距离。

7 滑坡治理的措施建议

滑坡治理的常用方法一般是削坡减载、坡脚压重及设抗滑桩等。研究区曾进行坡脚抛石压重处理,但仍发生蠕滑,综合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结合HP1、滑坡发展历史及成因,对滑坡治理提出以下建议:

(1) 对滑坡段堤防进行退建达到减载的目的。

(2) 增设导渗排水沟井,降低坡体的地下水位,避免坡面上部积水。

(3) 采取粉喷桩、搅拌桩等措施增强④层土强度和人工填土的密实度;削减滑坡及其附近边坡部位③层土厚度。

(4) 采用黏性土对堤防背水侧水塘及水沟进行回填并夯实处理,阻断其地表水向洪河的排泄通道。

(5) 在HP1坡面设置抗滑桩,抗滑桩应进入⑤层淤泥质中粉质壤土底部(HP1附近对应进入高程9.5~10 m)。

以上治理措施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选治理方案。

8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区内河道滑坡受洪河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决定,滑坡发育于上覆第四系轻粉质砂壤土内,滑坡近期变形显著,表现出加速蠕滑的趋势。持续强降雨及河水位暴涨骤降是诱发滑坡失稳破坏的主导因素。滑体刚度小,厚度薄,治理时不利于支挡力的转递,因此采用工程治理措施必须综合考虑滑体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需多级支挡方能有效,避免因治理措施不当而造成防滑效果不佳[3]。

[1] 姜焕光.清淤工程河岸滑坡成因分析和处理措施[J].浙江水利科技,2003(5):41-42.

[2] 孟永东,徐卫亚,田斌,等.深切峡谷河道滑坡灾害影响的水动力学分析[J].岩土力学,2011,32(3):927-934.

[3] 仲静文,徐甲存,曹建军,等.某河道滑坡勘察工程实践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9):121-122.

(责任编辑:陈文宝)

Analysis of River Landslide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in the Case ofLandslide about Hong-river Main Dike

HUANG Jiang, LI Jianxiu, WANG Yueheng, YU Xiaoming

(HuaiheRiver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Hefei,Anhui230000)

Taking the Hong-river landslid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landslides,explores prevention scheme,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lated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Hong river; river landslid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2016-05-16;改回日期:2016-05-31

黄江(1984-),男,工程师,工程地质专业,从事勘测方面工作。E-mail:80771909@qq.com

P642.22

A

1671-1211(2016)03-0506-04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6.03.059

数字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36.X.20160530.0937.008.html 数字出版日期:2016-05-30 09:37

猜你喜欢
滑带滑体壤土
强降雨条件下碎屑岩滑坡远程运动模拟分析
——以牛儿湾滑坡为例
黄土-三趾马红土滑坡滑带土的长期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卸荷状态下的直剪蠕变特性研究
基于环剪试验的四方碑滑坡滑带土残余强度空间差异性和稳定性分析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基于遥感数据的灾后滑坡信息快速提取方法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考虑剩余剪应力的滑带土强度再生试验
CONTENTS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