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

2016-06-13 10:05林志新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皂苷钠患肢骨科

林志新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

林志新

目的 分析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92例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口服和循环驱动仪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总疗效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处理上辅以中药口服和循环驱动仪治疗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肿胀情况,促进其下肢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治疗效果

下肢骨折治疗较为简单,但损伤后容易出现下肢肿胀,患者有疼痛感和不适感,若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感染和愈合困难,出现骨髓炎、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需要截肢[1-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大河坎538医院收治的92例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为对象,均有明确的外伤史,经X线检查显示骨折或B超显示关节积液。将有患肢手术史、复合伤病史、患肢瘫痪史、下肢静脉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6例,包括男21例,女25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8.13±7.56)岁;体质量42~81kg,平均体质量(63.12±10.67)kg;左下肢22例,右下肢24例。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和髌骨骨折例数分别为12、25和9例。实验组患者46例,包括男20例,女2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7.25±7.16)岁;体质量42~82kg,平均体质量(63.73±10.09)kg;左下肢22例,右下肢24例。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和髌骨骨折例数分别为12、24和10例。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患肢、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良好。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处理,创伤早期行局部冷敷,将患肢抬高,指导患者行早期关节和肌肉主动运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每天用250mL 20%甘露醇静脉滴注2次,并适当应用抗生素抗感染。

对照组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商品名: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070)静脉注射,按体质量1天0.1~0.4mg/kg。

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药口服和循环驱动仪治疗。中药方剂为:当归20g,木瓜、牛膝、川芎、桂枝、白术、生地、独活、陈皮、羌活、白芍各10g,桃仁和红花哥8g,甘草3g,用水煎煮上述方剂,每天服用1剂,分2次服用。循环驱动仪用间歇性气动模式,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将患肢置于气室压力气套中将气泵启动,对压力大小和时间进行设定,每次治疗半小时,每天2次,治疗2周。

1.3 评价指标 治疗2周后,患肢肿胀完全消失,膝关节活动度0~110°,功能正常为显效;患肢肿胀基本消失,膝关节活动度0~90°,下蹲有明显疼痛为有效;患肢肿胀无明显减轻,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且屈膝达不到90°,功能严重影响为无效;将显效和有效纳入总有效率计算[3]。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机制可能是:(1)肢体创伤和手术后,氨基酸氧化增加,碳水化合物不平衡,使得低蛋白血症加剧,肿胀加重;(2)创伤和手术后,伤口渗出大量纤维蛋白原,修复过程伤口蛋白质合成增加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组织肿胀;(3)创伤后神经通路受刺激,脑垂体释放多种激素,尤其是抗利尿激素,可对肾小管进行作用,出现水分重吸收导致水肿加重[4]。

常规处理为患肢抬高和基本抗感染、功能训练等,本研究对照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其是下肢肿胀最常见用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用药并发症也较多[5]。

而实验组在常规处理后给予中药口服,通过内部调养,达到药物养血功能,对下肢微循环进行改善,预防血栓形成的同时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对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减轻水肿症状,改善关节功能[6]。而循环治疗仪则通过间歇性气动装置的应用,通过充气达到对血管和肌肉的压迫作用,从而促进血液回流,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组织通透性,且也具有炎症抑制作用,有利于水肿吸收,同时还对患肢纤维化过程进行抑制,避免出现伤口硬结[7-8]。

本研究表明,与采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应用中药口服和循环治疗仪治疗的实验组总疗效高达93.48%,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17%,与对照组的78.26%、17.39%对比有显著优势(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处理上辅以中药口服和循环驱动仪治疗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肿胀情况,促进其下肢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 周明霞,傅育红,芮永军,等.改良式自制脚垫在骨科下肢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81.

[2] 朱晓东,蒋富贵,翁峰标,等.不同方案治疗手部创伤后早期肿胀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2):1872-1875.

[3] 杨俊峰.七叶皂苷钠搽剂防治闭合性骨折患者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8):1233-1234.

[4] 万中耀.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6(16):69-71.

[5] 覃柏,万磊,沈洪园,等.七叶皂苷钠联合半量甘露醇不同应用顺序对治疗小腿创伤性水肿的疗效比较[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6):542-544.

[6] 朱伟.中医治疗32例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42-43.

[7] 赵云昌.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当代医学,2013,19(5):69.

[8] 林芳,刘小雅,翟剑,等.深静脉血栓及间歇性充气预防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2,18(12):27,1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12

陕西 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大河坎538医院 (林志新)

猜你喜欢
皂苷钠患肢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486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主动监测情况分析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更正声明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