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6-13 10:05刘新亮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转移率肠系膜结肠癌

刘新亮

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新亮

目的 观察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对右半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右半结肠癌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5例,实施常规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65例,接受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将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并随访1年,记录2组患者转移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总个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大便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切除肠管长度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转移率及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半结肠癌患者接受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完整切除病灶及系膜组织,安全有效。

右半结肠癌;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结肠癌根治术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患者比例为2︰1[1]。由于右半结肠腔粗大,且癌肿容易发生溃破出血,常引起腹块、腹痛不适、贫血、大便改变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时可伴有肠梗阻、结肠内瘘、持续性腹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目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式为手术治疗,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可准确找到脏层筋膜与壁层筋膜之间自然间隙,保证结肠系膜的完整性,CME术式具有规范化、科学化等特点[2],逐渐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分别给予1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7月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确诊的1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无远处转移;(2)首次切除原发病灶;(3)肿瘤直径小于6cm。排除标准:(1)合并肠梗阻;(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及巨大肿瘤;(3)术前进行放化疗;(4)TNM分期为Ⅳ期;(5)合并心、肝、肾、脑等脏器严重病变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5例,女28例,男37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6.87±2.46)岁;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33例,Ⅲ期17例;肿瘤位置:升结肠35例,盲肠18例,结肠肝曲12例。观察组65例,女29例,男36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57.02±3.11)岁;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34例,Ⅲ期15例;肿瘤位置:升结肠37例,盲肠17例,结肠肝曲11例。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采取平卧位,术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取中、右上腹经腹直肌处作长度约15cm的切口,逐层开腹。探查右侧结肠病变大小、性质、活动度,以及肝脏、小肠末、淋巴结及盆腔是否存在病变。电刀清扫淋巴结、结肠肝曲等后,将升结肠外侧腹膜分离,清扫后腹腔。距盲肠10cm处横结肠、回肠中断上钳并切断,切除横结肠与回肠末端并将标本移出,重建结肠端、回肠吻合消化道,封闭盆腔腹膜,逐层缝合腹壁。观察组接受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手术切口为右侧腹直肌,标记为回肠血管,采用中间入路法将筋膜进行锐性分离。供养血管根部高位结扎后,进行淋巴结清扫。

1.3 观察指标 (1)术中指标: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总个数。(2)术后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大便时间及切除肠管长度。(3)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2组患者转移率及复发率,评估患者预后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及清扫淋巴个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总个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及清扫淋巴总数比较(x±s)

2.2 2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比较2组患者术后大便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切除肠管长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x±s)

2.3 2组患者术后1年转移率及复发率比较 术后1年随访,对照组转移3例(4.62%),复发2例(3.08%);观察组转移2例(3.08%),复发1例(1.54%)。比较2组患者术后转移率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6位[3]。随着居民饮食结构及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长趋势。遗传、饮食、疾病等因素均可导致发病危险性增加,术后转移和复发是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4]。目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中药、免疫治疗、化疗、饮食治疗等方式为辅助治疗。手术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保留患者排便、排尿、性功能,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为原则。

近年来,CME逐渐用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治疗中,各界医疗学者认为结肠外科解剖平面在胚胎期就已形成[5-6],沿着此平面游离自然间隙,对结肠系膜整体性、神经及血管不会产生损伤,可明显减少术中肿瘤播散性,增加清扫淋巴范围,而清扫淋巴结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可产生直接影响[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清扫淋巴总个数显著增多(P<0.05),术中出血量过多容易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提示相对于常规结肠癌根治术而言,CME有助于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减少患者出血量,缓解疼痛。分析原因为CME主要在自然剖层面基础上实施手术,在手术视野下,结肠的供应动静均可直接暴露,使血管根部解剖处清晰显示[8],可降低术中风险。在术后各项指标比较上,2组患者术后大便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切除肠管长度均基本相同,表明两种术式治疗右半结肠癌均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转移率与复发率分别为4.62%、3.08%,观察组转移率与复发率分别为3.08%、1.54%,2组转移率与复发率均较低,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给予右半结肠癌患者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有助于完整切除结肠系膜,具有疗效高、恢复快、风险低等优势,短期疗效明显。

[1] 黄海.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临床差异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7):14-16.

[2] 张小风,张筱骅.CME术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4):754-756.

[3] 胡俊杰,周志祥,梁建伟,等.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8):2268-2271.

[4] 麻荣谦,温晓青,刘晓虎.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9):9-10.

[5] 黄冀华,梁伟成,李华江,等.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新辅助治疗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近期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5,10(1):26-30.

[6] 谢文杰,张欣,谢长访,等.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5):6946-6948.

[7] 刘剑.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5):475-478.

[8] 邢加迪,杨宏,陈蕾,等.全结肠系膜切除应用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3):268-2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16

河南 476600 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普外科 (刘新亮)

猜你喜欢
转移率肠系膜结肠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