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2016-06-13 10:05魏植强朱荔丰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根治术胃癌辅助

魏植强 朱荔丰

12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魏植强 朱荔丰

目的 探讨影响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胃癌术后的患者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分型、是否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癌栓、TMN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前血CEA是否升高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胃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癌栓、肿瘤浸润深度、TMN临床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清扫个数为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后辅助化疗、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清扫个数、TNM分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经COX模型分析,术后辅助化疗、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清扫个数、TNM分期为影响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胃癌;根治术;多因素分析;预后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1],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首要方法,胃癌患者能否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然而,施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远期疗效却不尽相同。那么,哪些指标是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关键因素呢?为了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本研究对120例胃癌术后住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试图为临床分析和判断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3月~201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住院患者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男女比例2∶1,年龄18~80岁,平均(54.8±7.6)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组织学、细胞学等检查确诊为胃癌。胃癌分期按2010年UICC制订的TNM标准,所有120例患者为TMN分期的I~III期患者,Ⅰ期20例,ⅡA期32例,ⅡB期38例,III期30例。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64例,化疗周期不少于4周期,平均6周期。所有患者卡氏评分均≥80分,肝、肾功能正常,外周血WBC≥4.0×109/L,PLT≥100×109/L,Hb≥80g/L,无严重的内科疾病。

1.2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分析。率检验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引入

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将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P=0.044)、TMN分期(P=0.000)、是否有癌栓(P=0.043)、肿瘤大小(P=0.025)、肿瘤浸润深度(P=0.002)、术前血CEA是否升高(P=0.002)、淋巴结清扫个数(P=0.035)为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分型对胃癌预后无影响。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将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单因素分析中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进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P=0.021)、术前血CEA是否升高(P=0.028)、淋巴结清扫个数(P=0.038)、TNM分期(P=0.039)为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3 讨论

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因素很多,王敬[2]研究表明TNM分期、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有关。朱大刚等[3]认为术前CEA升高、淋巴结转移数量及组织类型均是评价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黎剑等[4]对于早期淋巴结未转移的胃癌研究发现,术后未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48%,而化疗组为86%(P<0.001),认为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淋巴结未转移的早期胃癌的预后。张金林等[5]对胃癌应用手术辅助化疗和单纯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对比,认为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不但能提高手术疗效,消灭残留癌细胞或抑制亚临床微小癌灶,防止术后复发转移,而且也可能是提高中晚期胃癌远期疗效的有效途径。易伟等[6]对203例行根治术胃癌III期患者的临床研究后认为,提高阴性淋巴结数目的淋巴结清扫有利于胃癌手术患者的预后,提示胃癌术中清除15个以上淋巴结的预后好于少于15个淋巴结的胃癌患者。

表1 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2 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TMN分期、是否有癌栓、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血CEA是否升高、淋巴结切除个数为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与患者预后无明显关系,其余与上述文献报道结论基本一致。但进入多因素分析后,显示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切除个数、术后辅助化疗、TMN分期为胃癌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TMN分期是决定肿瘤早、中、晚期最重要的因素,是公认的判断胃癌预后最重要的指标。它包括了原发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范围(N)和有无远处转移(M)作为主要指标,可以全面反映肿瘤进展情况,几乎所有研究TMN分期都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本研究TNM分期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与国内学者报道相同[7-8]。胃壁黏膜下层含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故早期胃癌常因毛细淋巴管受侵犯可导致远处淋巴结转移。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提示术中清除15个以上淋巴结为影响胃癌预后预后因素,考虑对早期胃癌清扫更多淋巴结,减少因毛细淋巴管受侵犯导致的远处淋巴结转移,降低了胃癌术后复发率,导致胃癌术后生存率提高。本研究显示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能显著提高行根治性切除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与未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较(P=0.0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辅助化疗提高了行根治性切除胃癌患者生存率可能是因为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杀灭局部残留的微小病灶以及血液中可能存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转移机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前血CEA增高的患者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2,P=0.028),术前血CEA升高者生存率较术前血CEA未升高者明显减低,考虑术前血CEA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常有远处微转移,术后容易复发,导致生存率减低有关。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结论尚不能令人信服。如果进行关于术前血CEA指标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明术前血CEA增高是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可针对血CEA增高人群进行相应治疗,进一步提高胃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根治术的范围、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及术后规范的辅助化疗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的数据大部分是回顾性研究。如果能进行前瞻性的多中心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才能更加准确的评价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 赫捷,陈万青.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28-30.

[2] 王敬.行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7(27):27-28.

[3] 朱大刚,单国平,戎亚雄,等.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6):661-662.

[4] 黎剑,蔡世荣,何裕隆,等.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3):230-233.

[5] 张金林,朱培森.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对生存率的影响[J].癌症,1997,16(6):449-450.

[6] 易伟,钱洪军,陈帆.阴性淋巴结数目对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9):182-185.

[7] 邹文革.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医药,2015, 50(2):127-128.

[8] 曾丽霞,马韵,龙喜带.532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465-14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26

福建 3650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 (魏植强 朱荔丰)

魏植强 E-mail:1073908266@qq.com

猜你喜欢
根治术胃癌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