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临床观察

2016-06-13 10:05杨琳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杨琳卵泡成功率

杨琳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临床观察

杨琳

目的 分析探讨促性腺激素联合促排卵周期疗法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28例,应用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合人工周期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卵巢体积以及优势卵泡4项子宫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上,促性腺激素与人工周期疗法的联合应用,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闭经情况,提高患者妊娠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不孕不育;临床治疗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属于下丘脑-垂体性病变,多为后天因素致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继发闭经、不排卵、不孕[1]。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讨了促性腺激素联合排卵周期疗法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来新余市幼妇保健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56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低促性腺激素功能低下。排除男方原因导致不孕的患者以及在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中除低促性腺激素功能低下外还存在其他可影响患者受孕因素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56例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2.7±3.4)岁,不孕年限1~3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各28例。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不孕不育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包括:采用抗生素口服联合输卵管注药进行常规治疗,待患者月经干净后5d行宫腔注射,用药种类和剂量为: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8万U+a糜蛋白酶针剂4000U+生理盐水20mL,每隔2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3次。研究组:确诊后,于治疗前采用人工周期疗法对患者进行2~3个疗程的治疗,具体方法:在患者子宫撤药性出血后第5天,给予患者口服补佳乐,1mg/次,连续用药21d,此过程中,用药16d后,加用黄体酮胶囊,100mg/次,2次/d,连用10d,停药3~7d后,月经来潮,为第1周期。来潮第5天,开始第2个周期的治疗。第3或第4周期,为患者肌内注射尿促性腺激素,于月经开始后第5天开始用药,75U/次,1次/d。5~7d后,观察患者卵泡发育以及内膜生长情况,了解是否需要增加用药量,卵泡直径达18~20mm后,且尿LH阳性,为患者注射5000~10000U的人绒毛膜促性腺素,以促使患者排卵,嘱咐患者于用药后24~48h同房,若仍旧未能成功妊娠,则继续下1周期的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情绪状态的调节,为患者选择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了解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卵巢体积以及优势卵泡4项子宫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统计2组患者中成功妊娠患者的例数,计算治疗后2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子宫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子宫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2组患者的妊娠情况对比 研究组28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在治疗后成功妊娠,妊娠成功率为85.7%;对照组28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治疗后成功妊娠,妊娠成功率为57.1%;2组患者妊娠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P<0.05)。

表1 2组患者子宫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对比(x±s)

3 讨论

正常月经的建立和维持需充分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调节功能正常;(2)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反应正常;(3)下生殖道通畅[2]。以上3个环节中,若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患者就可能出现闭经症状。临床上,可导致患者闭经的病种很多,针对不同病种引发的闭经,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患者来院后,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能够准确诊断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3]。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落,指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低于5IU/L的性腺功能低落患者,提示病变环节发生在中枢[4]。该种闭经症状发生后,患者会因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卵泡不发育,雌激素低落,性欲低下,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的乳房和生殖器也会逐步发生萎缩,对患者身心健康均会造成极大的危害[5-6]。

本次研究中采用促性腺激素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子宫相关指标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内膜厚度以及优势卵泡分别为(22.3±5.4)cm3、(4.6±1.6) cm3、(0.6±0.1)cm、(1.1±0.3)个,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85.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7.1%)(P<0.05),表明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上,促性腺激素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提高妊娠成功率。与张晓丽等[7]人和孟昱时等[8]人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促性腺激素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上,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 于艳松.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不孕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136-137.

[2] 屈海红.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预后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1):1339-1340.

[3] 付凤霞.28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9):110-112.

[4] 蔡馥蔓.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5,21(2):19-20.

[5] 陈建玲.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与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0):1574-1575.

[6] 聂桂香,梁学清.低促性腺激素性原发性闭经治疗方法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4):596-597.

[7] 张晓丽,杨丽丽,胡玥玥,等.促排卵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并发OHSS 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841.

[8] 孟昱时,马兰,杨晓玲,等.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征和助孕治疗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3):217-2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31

湖北 430000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杨琳) 江西 338000 新余市幼妇保健院妇产科 (杨琳)

猜你喜欢
杨琳卵泡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鬼祭饭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小老板悟出的很实用“商道”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