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随机双盲研究

2016-06-13 10:05翟丽芬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经颅精神分裂症阴性

翟丽芬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随机双盲研究

翟丽芬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NS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采用真刺激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伪刺激模式),各25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在治疗前2组患者的PANSS评分、SA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实验组PANSS阴性因子减分值、SANS总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均明显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

大量研究资料标明,NSS的临床治疗相对困难[1]。本研究对

25例NSS患者实施θ短阵快速刺激(TBS)模式的rTMS,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评价了这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桐柏县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50例NS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满足:(1)其症状、临床表现均符合我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CCMD-3)中的相关标准[2],其症状为rTMS适应症;(2)均在治疗前后经PANSS、SANS评分;(3)患者、家属均对本项试验的目的、方法完全了解,并自愿参与研究。将上述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行双盲对照试验。实验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20~52岁,平均(36.9±2.1)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2±0.6)年。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9~54岁,平均(36.6±1.9)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1±0.9)年。2组间患者的用药方案、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 应用靶向经颅磁刺激系统(韩国TAMAS),选用“8”字探头,对患者的左前侧额叶实施脉冲刺激,脉冲频率为5Hz,刺激间隔为200ms/次。予以本组患者20min/次,1次/ d,4~5次/周,4周/疗程的TBS模式的颅磁干预,并由医师在治疗期间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评估干预效果。

1.2.2 对照组 在保证患者、实施干预者均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双盲试验,采用伪刺激模式对本组患者实施干预,将颅刺激治疗仪探头翻转后与患者颅脑成约180°,由工作人员按照实验组的方法设置相关参数,但在干预过程中并不对颅脑部位施加脉冲刺激,而是借助探头产生的磁场进行伪刺激。

1.3 疗效评价标准 将数据代入减分率公式中[3]计算得到PANSS/SANS减分率,并根据PANSS/SANS减分率数值范围将疗效分为治愈(减分率≥75%)、显效(50%≤减分率<75%)、有效(25%≤减分率<50%)和无效(减分率<25%)4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软件SPSS16.0中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PANSS、SAN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PANSS评分、SAN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实验组PANSS阴性因子减分值、SANS总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PANSS、SANS评分情况比较(x±s,分)

2.2 疗效比较 利用PANSS减分率对疗效进行评价后发现,疗程完成后,实验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0.0%(5/25)、40.0%(10/25)和84.0%(21/25),对照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0.0%(0/25)、12.0%(3/25)和56.0%(14/25),经比较发现2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利用SAN减分率对疗效进行评价,疗程结束后,实验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6.0%(4/25)、36.0%(9/25)和80.0%(20/25),对照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0.0%(0/25)、16.0%(4/25)和48.0%(12/25),经比较发现2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 由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记录可知,实验组中出现睡眠障碍2例,不良反应率为8.0%(2/25),而对照组睡眠障碍、轻微头痛者分别有1例和3例,不良反应率为16.0%(4/25)。治疗期间,组间不良反应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8,P=0.38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在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突发刺激、神经功能障等作用下引发的以抑郁、思维障碍、暴力倾向、自残自虐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多发、常见的精神科疾病[4]。

精神分裂的病型多样、症状复杂,患者常表现出无快乐体验感、注意力下降、情感单一、交际恐惧等典型症状,虽然本病症状较轻,但却对患者的社会交际、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果病情继续进展,更有可能引发其他类型精神疾病和精神残疾[5-6]。临床中药物治疗对NSS的疗效不够显著,研究显示,NSS的发生与左侧额叶的皮质层活性受到抑制有密切联系[7],而通过rTMS刺激额叶皮质层则能激活相关区域的运动神经元,进而提升该区域皮质层的兴奋程度,并最终达到改善NSS相关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另外,也有研究证实,与传统的刺激方案相比,TBS模式更具有优越性[8]。本研究采取TBS模式对25例患者予以

rTMS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中,在治疗前2组患者的PANSS评分、SANS评分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实验组PANSS阴性因子减分值、SANS总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均明显更高(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TBS模式下的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值得在临床应用。

[1] 李哲.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J].四川精神卫生,2015(1):84-88.

[2] 邢君.CCMD-3与DSM-郁在抑郁患者诊断上的一致性初探[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7):106-107.

[3] 王岳锋,吕斌军.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4):331-333.

[4] 张翠红,张晶惠.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6):80-81.

[5] 吴越,季萍,汤莉,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2,27(3):227-228.

[6] 魏燕燕,王继军,李自强,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1):44-48.

[7] 孙跃华,何乃婷,赵可.θ短阵快速脉冲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1):26-28. [8] 任季冬,阮洪梅,胡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5):477-4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58

河南 474750 桐柏县人民医院 (翟丽芬)

猜你喜欢
经颅精神分裂症阴性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