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6-06-13 10:05樊智娟黄欢张俐玲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人员实验组

樊智娟 黄欢 张俐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樊智娟 黄欢 张俐玲

目的 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路径及其应用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院中部分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200例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100例患者从住院开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医嘱护理方法。分析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3±1.3)d、治疗费用(7516.34±467.10)元、并发症发生率10%和卧床时间(50.32±3.19)h均少于对照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11.5±0.9)d、治疗费用(7685.6±546.31)元、并发症发生率23%和卧床时间(68.25±8.82)h,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9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控制治疗成本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指在确诊患者病情以后,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建立一套完整标准的护理程序,患者遵循医嘱指导实施治疗,增加患者的康复率并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从各个方面促进医患合作。国外有关方面住家进行长期的试验与临床研究,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成立了研究小组,对院中患者抽取200例采用对比法观察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患者200例,其中男143例,女57例,年龄40~75岁,患者killip分级心功能为2、3级,并且没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在采集样本是为保证研究结果精确,对信息采集时间和患者地区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信息污染,对实验的科学严谨性有一定保障。

1.2 方法 将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医嘱护理,入院立即送入CCU病房,让患者静卧,实施吸氧、有效止痛镇静、静脉溶栓、心电血压监护,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病情等。科室成立有医生、护理人员组成的路径发展小组,由他们全程进行实行治疗监控,实时进行监督计划[1]。实验组的100例患者从入院开始进入临床路径,根据医护人员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护理程序。由护理人员填写患者治疗表格,对患者康复情况实行监督,发现治疗中的问题与医生沟通及时修改完善治疗方案。然后科学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费用以及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将实验2组人员情况进行比较[2]。

1.3 评价标准 比较患者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医疗费用、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度、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4项指标对比的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9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4项指标对比的情况(x±s)

2.2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少于对照组(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3.1 改变传统护理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而且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3]。临床护理的应用,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全程监督的护理模式,督促患者及时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治疗情况,掌握患者最新治疗动态,实时观察患者康复情况。根据入院时制定的计划,护理人员必须每天及时记录治疗进度,评价每天治疗以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有规划治疗方案和规范治疗过程才能够最接近预期治疗目的。实验数据说明临床路径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4]。

3.2 以提高治疗质量和病患满意度为目的,实施临床路径治疗。采用临床路径治疗时会填写治疗表格,通过这个表格可以清晰的了解患者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患者才会配合治疗方案的实施,遵循医嘱根据计划时间表进行检查和治疗。康复表格其实质就是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人员需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认真落实每1项计划,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进行工作监督。保证健康教育全面、连贯得落实到患者身上。满足患者的基本健康和治疗需求。

3.3 有效管理护理过程[5]。通过一对一全程动态护理治疗的方式,可以提高护理效果,而且便于监督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对质量的控制起到保障作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表格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是否认真到位,患者每1次治疗是否有详细记录。能够缩减治疗花费,专业的护理人员会安排好患者的所有检查和护理事项,不会产生盲目的费用[6]。只要严格执行表格中的步骤,就可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通过分析总结进行全过程控制。

3.4 一定程度上控制治疗费用。根据实验表格数据显示,试验中的治疗费用差异明显,能够控制部分费用[7]。但是根据国外的经验证明,花费越高的医护治疗实行临床治疗方案节约的成本就越多,这种临床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逐渐完善,临床路径能够带来更加客观的经济效益[8]。

[1] 刘彩炼.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11):13-14.

[2] 朱晓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2):48.

[3] 巩晓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3):278-280.

[4] 苏严琳.临床护理路径在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患者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7):1631-1632.

[5] 冯丽钦,黄玉仙.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7):166-167.

[6] 张继霞,杜春瑾.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12):111-112.

[7] 黄桂传.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广西医学,2010,32(6):727-729.

[8] 刘卿.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29):2691-26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73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樊智娟 黄欢 张俐玲)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护理人员实验组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