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可行性研究

2016-06-13 10:05方伟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利巴韦口病抗病毒

方伟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可行性研究

方伟

目的 探究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手足口病患儿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结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从而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在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康复速率,是一种临床高效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可行性研究

手足口病(HFMD)是因感染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与柯萨奇病毒[1]A16型为主)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一般引起口腔黏膜的疱疹,大小成米粒样,有明显疼痛感,同时手掌脚掌也会出现相似症状,严重可引起肺水肿和心肌炎等症状危机患儿生命[2]。目前临床上常采取一般对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但此方法不仅效果缓慢而且有效率低,还易出现不良反应[3],现阶段临床上新型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克服了传统药物疗效缓慢有效率低的缺点,是临床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4]。为研究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对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本文选取90例HFMD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结合利巴韦林进行辅助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2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饶市立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手足口病患儿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1.7)岁,平均病程(3±1)d。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2.2)岁,平均病程(3±2)d。2组患儿在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平均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一般的对症治疗,对患儿进行退热,同时补充适量葡萄糖水,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注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广东利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98,100mL)进行辅助治疗,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把1kg7.5mg/kg的利巴韦林注射液混合到10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配制成药物[5],对患儿进行注射,每天注射2次。1个疗程周期为1周,1周后分别对比2组患儿的各项恢复指标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2组患儿的临床恢复情况、疾病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比较(n)

2.2 2组患儿临床康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儿在疱疹消退、退热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各项康复指标对比(x±s)

2.3 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22%(1/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足口病(HFMD)是儿科常见病,主要由于肠道的病毒感染[6]而诱发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有20多种肠道病毒能诱发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性的疾病,这些病毒感染的部位广,能从患儿的口腔感染到整个消化道。临床上引起手足口病的传播源一般包括各种食物和水果以及饮料,一般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并在肠道感染增殖[7]。至今为止,临床还没有出现能专门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处理[8],临床上采取一般对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不够明显,治疗进程缓慢,且有不良反应[9]。研究发现临床上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疗效显著,治疗进程较快,且不良反应较少。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对于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选取了9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研究,主要是采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进行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经临床疗效探析,结果表明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疱疹消退、退热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方面都较对照组来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实验结果表明采取的对照方法合理,实验成果显著,实验用各项数据清晰的证明了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对于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使实验更具科学性,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是一种高效的临床药物[10],能够提高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率和治疗速度,且较好地控制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1] 查燕.对4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 3(1):261-262.

[2] 康翠清,魏建和,王书云,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6):2481-2482.

[3] 李胜立.利巴韦林喜炎平治疗74例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0):50.

[4] 刘刚,乔海平,黄洁明,等.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57-58.

[5] 吴亮,柳琴,吴婷,等.小儿手足口病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4):71-72.

[6] 李保强.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志,2011, 19(6):1064-1065.

[7] 薛白琳,姚志红,于荣敏.中药抗EV71病毒活性及其在治疗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3):3366-3370.

[8] 张古英,李三妮,齐林.小儿手足口病药物治疗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6):2517-2519.

[9] 刘凤琴,许江丽.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因素与药物治疗[J].医药报到,2010,29(5):616-618.

[10] 陈晓玲,艾玲,王宇,等.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90

江西 334000 上饶市立医院儿科 (方伟)

猜你喜欢
利巴韦口病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