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6-06-13 10:05梁志文程锡海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氨磺利培精神分裂症

梁志文 程锡海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梁志文 程锡海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8周,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44/4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4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培酮和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氨磺必利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1]。多数患者伴有特殊思维、直觉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等,不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负担[2]。当前,临床上多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较为常见的有利培酮、氨磺必利、齐拉西酮等[3]。但是,国内仍缺乏对这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4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利培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4月~2015年1月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9例患者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9.2±7.1)岁;病程1~62个月,平均病程(22.3±16.4)个月。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9.7±7.5)岁;病程1~60个月,平均病程(21.6±12.4)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氨磺必利(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01LL,规格:200mg/片)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200mg/d,药物治疗期剂量为800~1200mg/d。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916698,规格:1mg/片)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2mg/d,药物治疗期剂量为2~6mg/d。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4]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减分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痊愈:PANSS总分减分率在80%以上(包括80%);显效:PANSS总分减分率为50%~79%;好转:PANSS总分减分率为30%~49%;无效:PANSS总分减分率在30%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8周,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2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总分减分率为(69.3±32.3)%,对照组为(70.2±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的对比(x±s,分,n=49)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有14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4例失眠,3例心动过速,2例便秘,1例头晕,1例体质量增加,1例视物模糊,1例食欲减退,1例震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15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4例失眠,4例心动过速,2例便秘,1例头晕,1例体质量增加,1例视物模糊,1例食欲减退,1例震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疾病,青壮年为该病多发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考虑与情感、社会、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当前,临床上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多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其中,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为苯并异恶唑衍生物,能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损害等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有效治疗精神分裂,改善患者认知障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5]。此外,利培酮还有着药效发挥快、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上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有研究认为,在神经分裂症及其他相关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利培酮能有效改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获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6]。而氨磺必利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选择性多巴胺D2/D3受体拮抗药,能对D2/D3突触前自身受体进行阻断,控制突触前抑制,提升进入间隙的多巴胺量,增加前额皮质的多巴胺功能活动,从而对阴性症状进行缓解。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利培酮进行治疗,并以同期实施氨磺必利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后8周,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利培酮和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1] 徐世超,苏闪芳,陈智超.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3,19(22):137-138.

[2] 曾莉.齐拉西酮、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首发及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12,35(5):369-371.

[3] 王来海,张瑞岭,张红星,等.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8):725-728.

[4] 韩刚亚,严冬梅,张新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6):257-259.

[5] 杨老虎,魏昆岭,苏顺英,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9):647-649.

[6] 隗春玲.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1):1386-13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95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 (梁志文 程锡海)

猜你喜欢
氨磺利培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及对QTc间期的影响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