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探讨

2016-06-13 10:05吕国伟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阿托心功能有效率

吕国伟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探讨

吕国伟

目的 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5例。2组患者均先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0mg的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每天1次,晚饭后服用。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的1年中实验组患者能正常起居的有60例,占92.31%,另外有4例患者再次住院进行治疗,1例死亡。对照组患者在随访的1年中能正常起居的有49例,占75.38%,另外有13例患者再次住院进行治疗,3例死亡。结论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能提高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临床疗效

临床上,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到后期会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CHF)。慢性心力衰竭是因炎症、心肌病、心肌梗死或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心肌损伤,使心肌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不利变化,最终使心室充盈或泵血功能下降。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体潴留及乏力。慢性心力衰竭也是临床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症状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治疗目标不仅需要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要注重心肌重构的机制,制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降低死亡率。临床上通过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针对病因治疗及应用拮抗神经体液因子过分激活等方法,取得一定疗效[1]。有研究表明,临床上应用他汀类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本研究就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河南省商丘市拓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并被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已剔除了1个月内有重大创伤者、感染者、肿瘤患者、血液疾病患者、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先天性心瓣膜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130例患者均答应接受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5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5.0±5.8)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6例,高血压心脏病22例,冠心病37例;在心功能等级上,心功能II级 23例,Ⅲ级29例,IV级13例。实验组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6.2±6.5)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5例,高血压心脏病24例,冠心病36例;在心功能等级上,心功能II级24例,Ⅲ级31例,IV级1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压资料上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首先采用常规疗法,即均给予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洋地黄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和基本病因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0mg的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每天1次,晚饭后服用。

1.3 效果评价 (1)采用HP5500超声心动仪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采用面积长轴法计算LVEF。比较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2)以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来判定治疗效果。疗效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体征、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体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等与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出院后每2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1年,调查患者的生活情况,包括再住院的情况、生存的情况和恢复正常起居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4%,2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2.2 心功能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其心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心功能比较(x±s)

2.3 生活恢复情况 实验组患者在随访的1年中能正常起居的有60例,占92.31%,4例患者再住院进行治疗,1例死亡。对照组患者在随访的1年中能正常起居的有49例,占75.38%,13例患者再住院进行治疗,3例死亡。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发生很大改变,同时也使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其目前已成为导致人们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极高,与肿瘤相仿。具报道,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有50%会在患病后的5年内死亡。已有文献报道,常规治疗中加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3],与本次研究所得结论相符。阿托伐他汀属于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它可以通过作用于HMG-COA还原酶达到抑制胆固醇的效果,另外它还具有调脂作用以及抗血小板活性和抗炎作用,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阻止疾病情恶化,避免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但其临床用量亟待研究[4-5]。本次研究表明,应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表3 2组患者生活恢复情况(n)

[1] 田学增,王立峰,李静,等.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39-141.

[2] 郭素萍,张霞,高传玉.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自、MMP-9及心功能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7(6):83-86.

[3] 史新荣.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9(8):166-167.

[4] 沈冲,王永亮,吕妍坤,等.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0,15(11):66-69.

[5] 沈凯,袁国裕,陈国雄,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1.血小板CD62P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1):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96

河南 476200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吕国伟)

猜你喜欢
阿托心功能有效率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