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研究

2016-06-13 10:05彭明军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心肌病抑制剂心率

彭明军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研究

彭明军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对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在临床诊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治疗组A(21例)患者采用ACEI+ARB+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组B(24例)采用基础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等级、HR、SBP、DBP、LVDD、LVEF变化情况,综合判断对心率失常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A和治疗组B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和ARB能够有效减少心脏扩张程度,改善心脏功能,对抗心律失常作用非常明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心率失常性心肌病

治疗心率失常性心肌病的根本在于恢复心脏功能[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法。其中,药物治疗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可单独使用对患者进行治疗,也可配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对于心率失常性心肌病在临床诊治中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湘潭市湘钢医院2010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4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其中,治疗组A有患者21例,包括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4.2±5.7)岁;治疗组B有患者24例,包括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3.6±8.4)岁。2组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50mm。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B患者24例,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血管扩张剂。治疗组A患者21例,基础治疗方法上加用ACEI药物依那普利(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383)和ARB药物替米沙坦片[威特(湖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741]。开始剂量为ACEI 2.5mg,2次/d。ARB 40mg,1次/d。随后逐渐增加到ACEI 40mg/d,ARB 160mg/d(ARB 80mg/d);2组患者治疗前全部接受HR、SBP、DBP、LVDD、LVEF检查,治疗4周后进行复查,随访9个月。

1.3 观察指标 持续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心率和舒张压、收缩压;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测定LVDD和LVEF。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无变化或恶化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组SBP和DBP的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A和治疗组B的SBP、DB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治疗组B相比,治疗组A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ACEI和ARB对血压的影响(x±s)

2.2 治疗前后不同组别HR、LVDD、LVEF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治疗组A和治疗组B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和治疗组B相比较,HR、LVDD、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指标变化情况(x±s)

2.3 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组A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B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一种可逆性的心肌病变[2-3],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心律失常并伴有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持续时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的发病情况与发病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心律失常,以纠正其诱发的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2]。

本文使用胺碘酮进行基础治疗,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并在此基础上使用ACEI和ARB,一方面增加对心率(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心脏大小、心脏功能的恢复。ACEI和ARB的作用原理相似,皆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发挥作用。但是,ACEI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产生改善心律失常症状[4-5]:AngⅡ能够增加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刺激心肌细胞重构,由此引起心率失常。而ACEI则能阻断AngⅠ转化为AngⅡ,从而降低AngⅡ产生,起到扩张外周血管、减少水钠潴留、减轻收缩室壁压、改善心脏功能和抑制心肌重构的作用[6];此外,ACEI能够有效减少心肌的胶原成分,可以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对心肌有保护作用;ARB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 (AT1)受体介导的反应,阻断了AngⅡ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抑制其促进心脏和血管生长、心肌重构的作用。并且,能够避免使用ACEI造成的“醛固酮逃逸现象”[7-9]。另一方面,由于AngⅡ合成反馈性增加,增强对AT2受体的刺激并使其活化,产生扩张血管[6,10]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基础治疗相比,ACEI联合ARB用药,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率,减少心脏扩张程度,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达到85.71%,比只进行基础治疗效果提高10.71%。同时,SBP、DBP、LVEF的治疗效果也有显著提高。因此,临床使用ACEI和ARB对于治疗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具有明显效果,但二者联合使用的用药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1] 李学斌.心率失常性心肌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7):498-499.

[2] 冷秀玉,伍富贵.心律失常性心肌病[J].新医学,2010,41(5):331-333.

[3] 汪希珂,徐欣怡,刘廷亮,等.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2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1):1054-1058.

[4] 张朝普.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预适应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25(3):164-167.

[5] 居海宁,卞金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5):377-381.

[6] 向晋涛,朱刚艳,江洪.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临床和实验的证据[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5):382-385.

[7] 朱凌倜,周京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理[J].上海医药,2013,34(17):3-6.

[8] 胡爽,于俊民,张小波,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杂志,2014,30(12):1022-1025.

[9] 牟建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降压治疗中如何应对醛固酮逃逸现象[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0):914-915.

[10] 王小军.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合理治疗策略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9):66-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103

湖南 411101 湘潭市湘钢医院 (彭明军)

猜你喜欢
心肌病抑制剂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