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人物画教学(十七)

2016-06-13 01:56梁文博
老年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笔画工笔人物画

□ 梁文博 袁



中国工笔人物画教学(十七)

第三章 工笔人物画研究

第一节工笔人物画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我国远古时期的人物画,并没有什么工笔和写意的区别。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绘画材料的不断丰富,表现形式和技法愈来愈丰富,独立出许多画种,因此,技法风格产生了工笔画和意笔画。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早在先民制作的岩壁画和彩陶纹样中,已初露端倪,至春秋战国,已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目前,尚能见到的仅有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据考证,是表现龙首凤引墓主灵魂升天的情景。两幅画以线造型,简洁凝重,线条富有表现力,可见当时工笔画已颇具面目。

至汉代,人物画技巧渐趋写意,内容上也日益扩大,考古发现的汉墓室壁画、画像砖、帛画反映了这方面的成就。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中提出“君形”和“谨毛失貌”的人物画理论,标志着当时人物画发展的高度。

唐代以前,人物画的线条是较单纯的,用笔中锋圆转、均匀有力,墨线自始至终粗细一致,所谓“不可见其盼际”。当时的画家在这种单纯中,创造了多彩的风格,如春蚕吐丝、瘦劲铁线、流畅行云。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线条沉稳,造型古朴。作者将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发展以线造型的传统,也贯彻了他形神兼备的理论思想。在佛教艺术传入后,吸收融合了外来表现手法,如设色、晕染法,并不断完善。晕染法的运用,把线的表现引申为“面”的表现。梁代的张僧繇应当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唐代的阎立本深受张僧繇的影响。阎立本应该说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画家,他继承了六朝绘画传统,又有新的发展,而写意传神的艺术特色却一脉相传下来。

《文苑图》 局部 五代·周文矩

唐代是一个较稳定的时期,当时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工笔人物画题材渐渐广泛,技法也明显丰富。唐朝的书法全面发展,改变了唐以前线描粗细无变化、以铁线描为主的局面,线条随之多样化。盛唐画家吴道子创立了兰叶描,其线描提按有致,衣纹、服饰有迎风飘举的感觉,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创下设色纯用墨线的白描画法——白画,史称“吴装”。张萱、周善于描绘现实生活,塑造了典型的唐代女性雍容典雅的形象。还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挥扇仕女图》等作品,以细腻的笔法,刻画了贵族女性的休闲与劳动生活,是工笔人物画的经典之作。唐末至五代是人物画承前启后的时期,无论从题材还是技法上,都有向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画家有的继承魏晋与唐的传统风格,进行道释壁画创作;有的则追求新的表达形式,创造新的艺术造型,以配合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领悟。《韩熙载夜宴图》《文苑图》等杰作,生动传神,精细完美,发挥了工笔人物画传神的高度技巧,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全盛时期,无论人物画还是山水、花鸟画,均以生活为本,基本上继承并发展了以写实为基础的现实主义风格,重视写生和对现实社会风俗、生活的描绘。贴近表现对象的画家,更着力于刻画人物的不同形貌和内心活动。即便是道释题材的人物,也渐渐被真实化、生活化了。从李唐的《采薇图》可以看到刻画人物性格的深度。而李公麟结合了顾恺之的柔和与吴道子的雄健,在刻画人物精神世界的同时,显示了既流丽严谨又具有强力线条的内在美,传达了作者净化超脱的艺术气质和娴熟庄重的白描技法。《维摩演教图》《五马图》堪称精品。宋代《八十七神仙图》也是白描极好的范本,人物神采飞扬,虽不着色,却绚丽缤纷,以长卷形式完成,犹如一首协奏曲。自宋代始,文人画兴起,诗书画兼备的表现形式日渐流行,而画家的注意力因诸多因素转移到山水花鸟画上。至元代,借绘事以逃避名利,悠然自适,遁迹山林是士大夫画家的写照。从记载和流传的元代作品看,以山水、梅兰竹石题材为多,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格局。在人物画领域,首推赵孟。他们使前朝工笔人物画的传统,在民间画工中得以较好地继承和发展。

作为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朝,绘画复古的倾向很盛。文人画提倡的个性表现也进一步发展。陈洪绶则独树一帜,其工笔人物画,师法李公麟,造型夸张,迂拙高古,别具一格。曾鲸融西法肖像画出新机。到了清代,工笔人物画线描纤弱、柔媚,呈现病态。直至晚清任伯年的出现,人物画才得到重振,他将人物画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为后世留下许多形神兼备的工笔画作品。

几千年来,我国艺术家经历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独具审美魅力的工笔人物画这一民族艺术形式。纵观其发展历程,“以形写神”或“以神写形”的理论,始终左右着它的发展进程。其间文人画水墨笔戏,导致笔墨摆脱对造型的依赖,反而使形依附于笔墨,这一现象是值得注意的。人物画一旦远离对人这一对象的研究与表现,必然停滞发展。工笔人物画要求严谨精到,人的存在魅力、人的精神世界,永远是艺术家不断探索和描写的题材,更需要画家深入观察理解,然后进行创作。

《桑露》 局部 何家英

当代工笔人物画,按照画面设色效果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工笔重彩人物画和工笔淡彩人物画。如按照对传统工笔画的传承与发展来看,又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继承了传统工笔画,把传统中规范的程式化技法,应用到现实人物的写生或创作中,实质上就是以传统工笔绘画的语素,重新建构当代绘画样式,使这一古老的画种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色彩;第二类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华,拓展延伸了传统工笔画的内涵,运用民间艺术、石窟壁画的形式和技法,兼容并蓄,力求摆脱传统程式化技法,改变了传统工笔画技法匠气、刻板的弊端,使画家在创作中能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第三类画受日本画的影响,从画材这一最为基本的要素上,改变了传统的惯势,以矿物色为主,试图以它山之石构建一个新的框架体系,并且这几年的发展也初见端倪,使当代工笔画从表现技法到创作观念上,都有了较大的变革。

由此,当代工笔人物画种衍生出了各自的审美特征:有的湿润细腻,有的朴实无华,有的高贵典雅,有的深邃古朴,有的色彩斑斓……但无论什么风格,都是画家们对当代工笔画的再认识和理解。

猜你喜欢
工笔画工笔人物画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中国工笔画概述
《夏日》国画工笔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