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之痛

2016-06-14 01:45郑元绪
中外文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花豹幼崽橄榄球



安第斯之痛

空难不常发生,但给人带来的心理阴影巨大而长久。马航MH370失联整整两年,遇难者亲属的心还在揪着。近日莫桑比克沙丘上一枚飞机碎片,又引起了种种猜测。几百人飞在天上没着没落,这本身就不让人踏实。史上最大的空难没发生在天上,而是在机场。1977年3月27日,两架波音机在西班牙洛司罗迪欧机场跑道撞了。浓雾中一架飞机停在了跑道边,雾未散尽另一架匆匆起飞,没看清前边横着个大机翅。583条命买了个教训,太贵了。战争中战机被击落不能叫空难。但我们还是记住了,在地形、气候之恶劣空前绝后的“驼峰航线”,运送抗战物资的美机损失了468架,平均每月13架,都是撞了山。

1972年10月13日那起著名的空难也是撞山,安第斯山。45名乘客当场死了12个,幸存者在经历了严寒、断粮、雪崩等近80天的痛苦挣扎后,仅有16名生还。这场空难之所以惊动天下,是因为幸存者食用死者肢体,才得以活命。这令很多人难以接受,争论至今未绝。

那是乌拉圭一支业余橄榄球队租用了空军包机,前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打一场球赛,没料到出了事。2012年10月13日,16名幸存者在圣地亚哥重聚,与前橄榄球队员们打了一场“迟到40年”的比赛。为死难者的照片揭幕时,幸存者们哭成一片。如何评价这有悖伦理的骇人之举,许多人选择了无语。作为一名旁观者或曰“听故事的人”,我想了许多,却不是简单的是非与对错。

人的生命价值几何?我们常用理想、观念、道德等美丽的辞藻,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却不知在赤裸裸的生命欲望面前,它们竟纷纷脱落。——俗世的价值观烟消云散。他们点燃钞票取暖,用口红在舱顶书写SOS的字样,器物都呈现出它们原本的质地与模样:不过就是几张纸,一点颜色!——信仰黯然却步了。他们大多是天主教徒,但在生死的门槛上,还是选择了对主的亏欠。唯一的女教徒Liliana在丈夫的劝说下艰难地开口食用,后来却殁于一场雪崩,她的心彻底安了。——亲人之间的伦理栅栏也开始倾倒。开始,他们只选择了陌生而没有关系的飞行员;但无止境的饥饿令他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死去的朋友和亲人。

看过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实片《花豹女王》。花豹玛娜娜外出觅食,归来后发现幼崽不见了。那小崽整天绕膝嬉戏,煞是可爱。巡视四周,发现一只岩蟒腹部隆起,她知幼儿已被吞食。母豹怒不可遏地吼了三个小时,逼那蟒吐了出来。她守护在幼豹尸体旁边,轻轻地嗅着、舔着,呼唤着,那场面无比悲怆。四天后的深夜,她叼起幼崽潜入了密林深处。动物学家追踪玛娜娜多年,为这动人的亲情故事道出了一个意外的尾声:在一处隐秘之地,花豹女王把幼儿的尸体吃了。她已饿得没有力气再去狩猎。

安第斯山不是非洲丛林。橄榄球员们还是显示了人的尊严与品质。生命一条条死去,但没有撕斗与背叛,团队与合作精神让他们抱成了一个团儿。危难时刻,幸存者双手连成一个圆圈,立下协议:“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简单一句话,展现了人类独有的现代文明:契约与承诺。他们也许对死者“不敬”了,但未尝不是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活着”就是天理。

文明的尺度也在变。如今,人们逐步认同了灵魂与肉身的分离。至爱亲朋生命终结后被火化烧成了灰;尚有余温的器官被摘取,植入了另一个身体……

安第斯之难已过去44年。这个戳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伤痛,不知何时完全结痂。

猜你喜欢
花豹幼崽橄榄球
体验夺旗橄榄球的魅力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白兔和花豹
猎豹VS花豹,谁会赢
地球,一个足球还是一个橄榄球?
浅析触碰式橄榄球在中小学发展的可行性
爬上第四层树枝
爬上第四层树枝
PIGSKIN IN PE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