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观察

2016-06-15 08:42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联网标准化标准



标准观察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日前,为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第一个国家专项规划。

《规划》提出要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坚持“需求引领、系统布局,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协同推进、共同治理,包容开放、协调一致”的基本原则。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规划》明确六项主要任务:一是优化标准体系,调整标准供给结构,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二是推动标准实施,提升标准化服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强化标准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四是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降低企业标准化工作成本,提升竞争力;五是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六是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规划》确定了五个重点领域和十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一是加强经济建设标准化,支撑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二是加强社会治理标准化,保障改善民生;三是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服务绿色发展;四是加强文化建设标准化,促进文化繁荣;五是加强政府管理标准化,促进简政放权,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重大工程分别为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工程、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工程、节能减排标准化工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工程、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标准化工程、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程、现代物流标准化工程、中国标准走出去工程和标准化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规划》还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实施农产品安全、消费品安全、节能减排、基本公共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新型城镇化、现代物流、中国标准“走出去”、标准化基础能力提升等重大标准化工程,实现关键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突破,提升我国标准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为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规划》提出了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完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建立标准化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标准化宣传工作力度、加强规划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摘编自新华网)

◆ 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旨在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

《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指导思想: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建设目标:根据当前制造业发展现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在5年内建成并逐步完善,共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6—2017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融合贯通和基础标准缺失的问题,第二阶段(2018—2020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完善及标准在全制造业领域推广应用的问题。

《建设指南》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等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等5类基础共性标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为便于企业参阅,《建设指南》按照“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对现有智能制造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整理。共梳理出220项标准。关键技术中,包括“智能装备”标准23项,“智能工厂”标准55项,“智能服务”标准5项,“工业软件和大数据”标准27项,“工业互联网标准”55项。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对《建设指南》的解读中提到,制定并发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为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立项提供依据。

《建设指南》是指导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及修订工作的依据,也是对智能制造标准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和技术领域,依据《建设指南》相关要求,结合我国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总体发展布局,适时制修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制造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是有利于推动解决制造环节互联互惠、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问题。

《建设指南》全面纳入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基础通用、关键技术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并对已制定和制定中的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以聚焦制造业优势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主要面对跨领域、跨行业的系统集成类标准,通过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重点解决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基础瓶颈问题。

三是明确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理念。

《建设指南》依据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基础差,行业发展不平等特点,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性,突出强调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制定与产业化;《建设指南》的部分内容借鉴了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标准化内容,并与先进制造国家和国家标准化组织进行参照,推动将相关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时,也要把适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适时转化为国家标准,努力建设一个兼容性好、开放性强的标准体系。

四是有利于建立与时俱进、持续进行的标准完善机制。

《建设指南》是基于当前智能制造的技术特点以及对智能制造的认识进行编制的,但智能制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庞大系统,产业界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随着智能制造技术、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计划每2~3年对《建设指南》进行修订。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不断推出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到2020年,力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实现基础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并在制造业全领域推广应用。

《建设指南》以聚焦制造业优势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原则,主要面向跨领域、跨行业的系统集成类标准,通过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重点解决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基础瓶颈问题。《建设指南》采取滚动修订制度,每2~3年修订后发布。

(摘编自工信部网站)

◆ 第八届电子信息产业标准推动会在北京召开

1月8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电子信息产业标准推动会暨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年会(2016)在北京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主任莫玮发言并强调了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三个要求,一是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国家标准委相关标准化改革的要求,调整思路,转化机制,尽快顺应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发展的趋势;二是要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围绕产业竞争制高点和市场热点,顺应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布局,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三是要盯准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超前谋划,为产业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做好引领,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二部主任戴红在讲话中提出六个方面的标准化改革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六是提高标准国际化的水平。使强标更强、推标更优、团标更活、企标更高。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书记林宁在致辞中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标准推动会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领域的品牌,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工作以及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该平台宣传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分享行业专家和企业家的真知灼见,研讨行业发展过程中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表彰标准化工作中的优秀代表,弘扬标准化工作的严谨务实作风,营造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会上,发布了“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十大事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协同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工作五年行动计划发布、军民通用标准试点、锂离子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工作、中关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以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等标准化事件入选。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政策法规司、科技司、电子信息司、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等相关司局领导,国家标准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负责人,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同志,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技术组织的负责同志,以及部直属单位、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和媒体代表300余人出席了会议。

(摘编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 《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等9项金融服务国家标准发布

1月5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GB/T 32320—2015《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GB/T 32318—2015《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评价准则》、GB/T 32319—2015《银行业产品说明书描述规范》、GB/T 32315—2015《银行业客户服务中心基本要求》、GB/T 32312—2015《银行业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评价指标规范》、GB/T 32314—2015《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中心服务外包管理规范》、GB/T 32313—2015《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规范》、GB/T 32317—2015《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规范》和GB/T 32316—2015《金融租赁服务流程规范》等9项金融国家标准。

新标准从保障基本服务、规范新兴服务、降低服务风险三个方面,系统提出了金融服务技术规范,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银行业转型发展。新标准将于2016年6月1日实施。

《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规定了服务环境和功能、服务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咨询引导服务、自助服务、柜面服务、理财服务、智能服务等5类服务功能分区及具体要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与之配套的《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评价准则》标准,提出了94项具体评价指标。其中,69项为基础性指标,包括营业网点应配备缓解、避免客户排长队的功能设施和工作措施等,是所有网点应达到的基本要求;25项为差异性指标,包括营业网点根据客流量弹性排班,设置弹性柜台或服务窗口等,为各网点实现差异化服务提供指导。

《银行业产品说明书描述规范》明确了产品说明书应列明产品适合的客户群、服务费用、预期收益、风险分析等36种实质性要素,使购买者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银行产品的使用、收益和风险等信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银行产品以“清晰透明、统一规范”的产品说明书形式呈现给客户,充分保障客户知情权。标准还对产品凭据、预期收益、服务费用以及它们的改变期限作出了详细规定,便于购买者能及时掌握了解产品凭据更新状况以及预期收益和服务费用的变化情况。

《银行业客户服务中心基本要求》给出了客户服务中心关键岗位人员配备比例建议,其中班组长与客服代表的配比为1/8~1/15。《银行业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评价指标规范》则对服务接通率、服务水平和平均应答速度等关键评价技术指标提出了量化计算体系。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规范》《金融租赁服务流程规范》等其他4项国家标准,分别对个人理财客户产品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的评价方法、结果应用,金融租赁服务申请、租后管理,以及客户服务中心服务外包程序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规范。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指出,9项金融服务国家标准是支撑供给侧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技术规范,新标准的发布及实施将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的管理与服务行为,对提高金融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将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加强标准宣传贯彻,扩大标准知晓度,提升社会认知度,并制定配套实施办法,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推动标准更好地贯彻实施。同时,积极与有关国家打造区域协调标准,制定国际标准,推动我国金融标准“走出去”,从而带动我国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走出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标准在规范经济金融发展秩序、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是政府管理和市场自律的重要手段。未来金融标准化工作要进一步为金融监管提供支持,为金融业发展创建标杆,不断完善政府与市场共治的金融业标准体系。金融机构应自觉地用更高标准来规范服务,防范风险,不断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电梯企业开展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活动

1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和中国电梯协会等在京举办“电梯企业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活动”。10家电梯企业在会上向社会公开维保工作的周期、项目、内容等事中过程,并就乘客最关心的困梯救援时间、故障停机率、大修周期等指标作出承诺。

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在讲话中指出,在电梯行业试点推进企业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工作,将承诺工作从产品质量扩展到服务质量,将承诺工作从生产领域向使用环节延伸,将承诺工作从事中过程向事后结果转变,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公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促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电梯行业健康发展。

陈钢强调,质检部门高度重视电梯安全工作,不断完善规范标准、加强监督检查,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集中整治隐患电梯10.1万台。2016年,质检部门将继续深入开展电梯安全攻坚战,对问题电梯集中整治,并着力实施改革创新,推动电梯立法,明确各方主体责任,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此次活动就是抓住电梯维保改革的关键点,鼓励企业提供高于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的维保服务,在行业内营造公开、透明,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做好电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内生动力。同时,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加速形成多元共治的质量安全工作格局,推动特种设备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表示,电梯企业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是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在电梯维保行业的有益尝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是落实“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可以使全社会及时了解电梯维保服务的质量,有利于广大乘客监督,从而倒逼电梯维保企业在维保活动中向高标准、高质量看齐,从源头上消除电梯运行安全的隐患。要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社会的监督作用、质监部门的监督作用、信息平台的支撑作用、整体的联动作用,加强对电梯企业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协调指导。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环保部发布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

1月16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全面实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 18352.5—2013)和《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 17691—2005)中第五阶段排放标准(以下简称国五标准)要求,环保部发布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

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具体公告内容如下:

一、根据油品升级进程,分区域实施机动车国五标准。

(一)东部11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海南省)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客车、重型柴油车(仅公交、环卫、邮政用途),须符合国五标准要求。

(二)全国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客车和公交、环卫、邮政用途),须符合国五标准要求。

(三)全国自2017年7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柴油车,须符合国五标准要求。

(四)全国自2018年1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柴油车,须符合国五标准要求。

二、汽车生产、进口企业作为环保生产一致性管理的责任主体,应按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其生产、进口机动车车型的排放检验信息和污染控制技术信息,检验合格方可出厂销售,确保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三、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开展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督检查,对新生产、销售不符合排放标准要求车辆的,严格依法处罚;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车用燃油管理,推动油品升级,确保燃油质量。

(摘编自环保部网站)

◆ 2016首届国际物联网标准与产业峰会在上海举行

1月18日,首届国际物联网标准与产业峰会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也是ISO/IEC JTC1 WG10国际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全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国际三大标准组织ISO、IEC、ITU-T相关负责人、ISO/IEC JTC1主席Karen Higginbottom、IEC中央办公室ICT标准负责人Gilles Thonet、ITU-T SG17副主席林兆骥、ISO/IEC JTC1 WG10召集人Sangkeun YOO、国际自动识别与移动技术协会董事会主席Chuck Evanhoe等参会,共同探讨物联网标准与产业热点。

ISO/IEC JTC1 WG10主席Sangkeun YOO就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情况做了主题报告。他介绍了WG10工作组目前在研的ISO/IEC 30141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标准,此标准草案由中国国家成员体提出并立项,美国、德国等专家参与制定。对于如何有效发展物联网标准,Sangkeun特别强调了技术、市场需求、干系关系、应用领域和用户实例对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宁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领域,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作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作为标准化专业研究机构,牵头编制完成了《物联网综合标准化建设指南》、61项物联网标准研制、牵头承担了北方物联网检测平台的研发建设工作等等。并表示2016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将在物联网顶层规划、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应用咨询、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合作以及物联网标准化培训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就国家物联网基础共性标准化相关进展做主题报告。他表示,选择在中国召开本次会议,彰显了国际物联网标准化舞台的中国影响。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在致辞中表示,物联网在中国能够迅速崛起,得益于三大优势,即先知先觉、标准化战略、网络与带宽等基础设施先行。

会议同期举办物联网标准与产业跨国、跨界圆桌对话,与会的产业界人士表示,物联网是前景广阔的新蓝海,是传统产业升级腾飞的新契机。

峰会期间,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联合发起成立物联网标准化联合实验室,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物联网职业考评办公室正式揭牌,《物联网标准化白皮书》《信息物理系统标准化白皮书》正式发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在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积聚了丰富的标准化经验,是国家从事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专业研究机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主要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先后主导编写了传感网、物联网领域几个重要的国际、国家标准。两家单位共同建立物联网联合实验室的目的是通过跨领域的优势资源联合,建成物联网领域优秀的创新研究团队和先进的开放合作平台。

本次会议来自中国、韩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70多位ISO/IEC JTC1 WG10国际物联网专家和来自国内政产学研用单位近100位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两岸产业界代表,共计200余人出席会议。

(摘编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北京: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79项地方标准

近日,北京市质监局批准发布DB11/T 825—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79项地方标准。其中,DB11/ 1309—2015《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标准》等4项由北京市质监局、北京市规划委联合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6项由北京市质监局、北京市住建委联合发布。2015年共计发布地方标准226项。

本次批准发布的地方标准中,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标准化方面,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标准》等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修订标准,规定了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要求,包括绿色建筑的评价对象、评价阶段及其相应阶段的评价方法,明确了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及等级划分,有效适应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计划与形势,指导绿色建筑项目的全面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标准》力求用标准规范引导和推动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

在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标准化方面,发布DB11/T 1277—2015《排水管道功能等级评定》、DB11/T 657.2—2015《公共交通客运标志 第2部分:轨道交通》等标准。《排水管道功能等级评定》将用于指导城镇排水管网功能状况的定期普查工作,在掌握排水管道功能缺陷的类型、程度和数量等情况后对排水管道功能状况进行等级评定,为科学制定和实施预防性维护服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公共交通客运标志 第2部分:轨道交通》为修订标准。该标准针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要求进行修订,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标志的一般要求以及位置标志、导向标志、综合信息标志、劝阻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等标志的设计与设置要求。

在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标准化方面,发布DB11/T 1286—2015《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 物联基础信息及编码规范》、DB11/T 1292—2015《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组建通则》等标准。《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 物联基础信息及编码规范》规定了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的物联网管理对象、感知设备、传感网网关的基础信息及其编码,将保障全市物联网应用系统互联互通,更好地促进物联网应用统筹协调发展和智慧北京建设。《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组建通则》规定了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的一般要求和组建要求,将有效科学规范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的组建。

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标准化方面,发布DB11/ T 140—2015《三相配电变压器节能监测》、DB11/T 1281—2015《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等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节能监测》规定了三相配电变压器监测项目、监测方法、计算方法及评价指标,是节能监测机构监测三相配电变压器的重要依据,对加快淘汰落后变压器,提升变压器能效水平,完善本市节能监测标准体系和支撑政府节能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规定了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评估的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及要求,建立了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筛选值及风险评估方法。

在城市公共服务标准化方面,发布DB11/ T 1273—2015《LED交通诱导显示屏技术要求》、DB11/T 1290—2015《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等标准。《LED交通诱导显示屏技术要求》规定了城市道路和公路LED交通诱导显示屏的组成与分类、设备功能、技术要求和检测要求,将规范北京市LED交通诱导显示屏的系统设计和工程建设,提高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和管理水平,保障LED交通诱导显示屏系统安全和可靠运行。《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规定了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的数据集元数据属性、数据元公用属性和专用属性等,对于规范北京地区16区、1万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有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共享交换及业务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北京市质监局网站)

广州:将构建全国首个电商商品质量管控标准体系

1月14日,广州市工商局、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同构建电商领域商品质量管控标准体系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广州市工商局、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将指导唯品会公司建立起电子商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控规范化标准、商品信息发布制度、客户服务规范化标准及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务工作制度,涵盖供应商准入、商品抽检、商品溯源、仓储运作管理、运输配送、标签规范、网络广告审查、合同文本、投诉处理、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内容。共同构建一套全国首创的“工商监管服务指导、协会组织参与推广、企业管控规范落实”的多元参与、协调互动的标准体系,并逐步复制、推广形成的经验做法,服务企业和消费者。

合作期间,广州市工商局将指导唯品会建立完善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管控体系各项内容,帮助唯品会解决建立该体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发挥唯品会示范作用,促进广州电商行业商品流通管控体系规范化。广州市工商局将定期通过对唯品会上线商品的质量合规率、商品信息发布违法率、售后投诉率、和解率等指标,检验该体系的运行效果。此举将以点带面提高电商企业商品质量、信息发布和售后服务的规范化水平,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将负责组织对其他优秀电商企业商品流通管控领域经验做法进行调研交流,对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建议,提供行业资讯,并在行业内宣传、推广试点工作经验。

该协议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促进网络服务交易健康发展规范网络服务交易行为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的。为了推进该项工作,合作三方联合成立了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项目工作组,并相应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运作制度,明确了协议各方任务分工。

(摘编自广州政府网)

猜你喜欢
联网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标准化简述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抢占物联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