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临床研究

2016-06-15 14:54吴文雅
当代医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顽固性

吴文雅

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临床研究

吴文雅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评分(1.9±0.6),现有疼痛强度评分(0.9±0.4)分、VAS评分(20.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3±1.1)分、(1.9±0.6)分、(35.8±4.9)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7%)(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甲钴胺;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中药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以簇集状丘疱疹及局部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可在原来皮疹区皮下长期存在剧烈疼痛,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性质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多为刺痛、跳痛、烧灼痛、刀割样痛[2]。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神经营养药、解热镇痛药等[3-5],但只可暂时缓解疼痛,控制病情而无法根除。中药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在消除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缓解疼痛等方面有更为肯定的临床效果。为观察西药甲钴胺对症治疗过程中给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甲钴胺+中药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陕西省澄合医疗中心王村矿医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入院时均有神经痛表现,为刺痛、跳痛、烧灼痛。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7.5±6.2)岁;病程(2.3±0.3)年;受累部位:头颈及上肢3例,胸脊12例,腰腹10例,臀及下肢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8.0±6.3)岁;受累部位:头颈及上肢4例,胸脊13例,腰腹9例,臀及下肢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受累部位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6]: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在18~80岁之间,入院时已停止服用其他止痛药物及其他相关治疗手段。

排除标准[7]: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排除恶性肿瘤及有出血倾向患者。排除疱疹仍存在,且处于HZ急性期患者。排除合并其他导致躯体疼痛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给予维生素B1片,每次20mg,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给予甲钴胺500μg。静脉滴注,隔天1次。连续治疗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由:甘草、蝉蜕各6g,防风、牡丹皮、全蝎各8g,柴胡、当归、郁金、丹参各15g,生龙骨、生牡蛎、白芍各30g组成。水煎服,每天1剂。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采用SF-MPQ疼痛评分量表(改良McGill,MPQ疼痛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8]。包括:(1)疼痛分级指数(PRI)。共15项,每项分无、轻、中、重四级,各级评分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2)现有疼痛强度(PPI),包括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疼痛6个级别,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3)视觉模拟评分(VAS)。使用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10个刻度,两端表示“无痛”与“剧痛”,将有刻度一面背向患者,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疼痛,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可代表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评分(1.9±0.6),现有疼痛强度评分(0.9±0.4)分、VAS评分(20.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3±1.1)分、(1.9±0.6)分、(35.8±4.9)分(P<0.05)。见表1~表3。

表1 2组PRI评分比较±s)

表1 2组PRI评分比较±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对照组3010.2±3.94.3±1.13.168<0.05观察组3010.5±4.11.9±0.65.128<0.05 t值0.29010.491 P值>0.05<0.01

表2 2组PPI评分比较(x±s)

表3 2组VAS评分比较(x±s)

2.2 2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2例,感染2例,皮肤破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7%。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以跳跃性疼痛、烧灼性疼痛、间歇性刺痛及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患者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严重者可终生不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带状疱疹不规范治疗、免疫力低下等有关,表现多种多样,已成为难治性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包括镇痛、抗抑郁、抗癫痫、神经阻滞、免疫调节等药物。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发现,上述药物存在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对于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顽固性后遗神经痛,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治疗不佳。

甲钴胺为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属维生素B12类,可通过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及神经髓鞘合成而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陈体高等[9]采用甲钴胺治疗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其有效达83.3%,提示甲钴胺可显著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显著缩短疼痛时间,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甲钴胺对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亲和力、传递性,易进入神经细胞内,可有效防治髓鞘纤维变性及脱髓鞘,促进髓鞘形成及轴突细胞骨架运输,促进病变神经再生。在顽固性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虽有一定疗效,但仍不理想。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属“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后遗神经痛属中医“痛证”范畴[10],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复感湿热邪毒,致气血运行手足,不通则痛,发威本病。治疗应以活血燥湿、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为主。本组所用方剂基本方为芍药甘草汤,方中柴胡疏肝行气,调畅气机;延胡索行气止痛;当归养血活血;防风祛风止痛;蝉蜕、全蝎通络止痛;生牡蛎、生龙骨重镇安神;牡丹皮凉血活血;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燥湿、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上述诸药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抑制大脑皮层形成的痛点,降低痛阈值,还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而发挥止痛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痛程度显著轻于治疗前,也显著轻于对照组。而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也具有明显优势。提示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沈海容.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4):220-221.

[2] 高崇荣,王家双.神经性疼痛诊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360-361.

[3] 董育强.中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痰瘀交阻证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6):19-20.

[4] 曹桂熙,黄蜀,陈纯涛,等.中西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8):86-88.

[5] 宋文英,查旭山,胡文娟,等.中药联合围刺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24):3274-3275.

[6] 李静,王玉蓉,范衡.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7):650.

[7] 李鹤,张晓琳,魏冉梅.针药配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32-34.

[8] 武水斗,伊书红.中药治疗下肢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3):429-430.

[9] 陈体高,闫毅,许传勤,等.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25-126,131.

[10] 田中伟,宋向凤,李万里,等.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7):24-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107

陕西 715306 陕西省澄合医疗中心王村矿医院(吴文雅)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顽固性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加巴喷丁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旋降汤治疗顽固性梅核气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