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名管窥

2016-06-16 15:34
南方周末 2016-06-16
关键词:姓氏约翰英语

曾泰元

语词究竟

对许多人而言,名字或许只是个名字,是个代号,并没有太多的意思,顶多只是好不好听、顺不顺口而已。然而,真是如此吗?

我叫曾泰元,原先对自己的名字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总有人把我的“元”误植为“源”,让我不时得费心纠正。后来名字经常见诸大陆的报章刊物,大陆朋友与我初次见面,经常大表讶异,把我这个中壮年误以为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先生,难道是我为文深沉老气,还是我的名字让人心中浮现了“泰山”“元老”的高龄想象?

嵩寿近百的家祖母生前曾说,我们祖上本姓吴,家贫送人扶养之后才改姓曾。至于我之所以起名泰元,家父也说不怎么上来,或许他就喜欢这两个字,给了他“祥和之首”的寓意。及至我查了中文大词典,始知“泰元”是个汉语词汇,是“天”的别称。《史记·孝武本纪》:“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厘,经纬天地,作成四时。”原来我的名字大有来头。

25年前我在美国读博,在学校身兼助教,教美国大学生汉语。头一年班上有两个白人女生特别认真,没有中文名字,要我帮她们起。一个是班上第一名的Zivar Baker,她热爱中国文化,于是我给她起名为“贝思华”,让她思慕中华。另一个是长发飘飘、甜美文静的Enid McNutt,我便依她飘逸的外表和宁静的性格,给了她“孟逸宁”的名字。

现在中文说的“名字”,实际上是由古时的“名”加“字”而来。《礼记·檀弓》有载,人出生就有“名”,及至长大成人,20岁行冠礼时再加个“字”,原本分开的“名”和“字”经由演变,融合为“名字”,意思也逐渐转变为现在所指的“姓名”或“名”。至于“姓氏”,原来是远古时期“姓”和“氏”的合称。《通志·氏族略序》详述,在三皇五帝时,“姓”和“氏”是分开的,那个时候男人用“氏”,原意为根柢;女人用“姓”,由部首可以看出端倪。“氏”用来区分社会阶级,贵族有氏,平民无氏;“姓”则与婚姻有关,两家同姓不可通婚。到了夏商周以后,“姓”“氏”合而为一,都用来作为判断两家可否通婚的依据。秦汉以后,“姓”“氏”就不分了,有人用“姓”,有人用“氏”,有人都用。演变到现在,“姓氏”也常简化为“姓”,是一个代表家族的字。

汉族命名的习俗我们比较熟悉。“姓”多来自先祖在封建时代所受的封地、官名、皇帝赐姓、世代相传的职业、住家附近的地理环境,甚至是为了逃避祸害,在原姓的基础上加以拆解、改头换面而成。而“名”一般依辈分、照排行、按父母的期许或因出生当时的时空事件而起。

那么英语世界的呢?

John,这个英语世界再平凡不过的名字,为什么不翻成“匠”,却要用一个发音差很远的“约翰”?原来John来自《旧约圣经》时期的古希伯来语,发音接近“约翰”,意思是“上帝是仁慈的”。这个“约翰”因基督教的普及而进入欧洲诸语言,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如爱尔兰语的Sean,苏格兰语的Ian,法语的Jean,意大利语的Giovanni,西班牙语的Juan,德语的Johann或Hans,荷兰语的Jan,俄语的Ivan。《圣经》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命名传统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难怪英语世界的“名”(first name或given name)也称为“(基督)教名”(Christian name)。

英语的姓氏起源于中世纪,原先只有贵族使用,后来才逐步扩及一般百姓。英语姓氏的来源,有些是职业(如Smith“金属工匠”、Baker“面包师傅”),有些是个人特征或绰号(如Whitehead“白头的”、Shakespeare“舞矛的”),有些是住家地理环境(如Hill“住在山上”、Pitt“家边有坑”),有些是地名(如London“伦敦”、Oxford“牛津”),有些是父名(如Johnson“约翰之子John‘s son”、McDonald“当劳之子Donalds son”)。

许多姓名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语义已变得晦涩难考,非人名学(anthroponymy)专家无法窥其堂奥,我们感兴趣的门外汉,也仅能查阅姓名词典,略知皮毛而已。

(作者是东吴大学英文系主任、林语堂故居执行长)

猜你喜欢
姓氏约翰英语
有趣的姓氏
姓氏拆解
窗 前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