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驱动下的湖南旅游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2016-06-16 09:14胥郁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长沙旅游业

胥郁

基于高铁开通给湖南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区位机遇,回顾了高铁开通前湖南旅游业空间布局状况,深入分析了高铁引致的湖南旅游流的变化,并提出高铁旅游流影响下的湖南旅游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举措。

湖南旅游业的发展从资源禀赋来讲是有先天的区位优势的,不少学者将湖南的区位定位于“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 不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亦是华南交通的重要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但在全国旅游产业竞争力中处于较弱地位。这也说明了区位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它必须借助外部注入强大动力——即区位机遇这一特殊介质的情况下,才能将旅游空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高铁开通前湖南旅游业空间布局状况

(一)“西边一片,东边一线”的格局

区域旅游业在起步初期,一般都是依托旅游资源和适合的条件而发展的,湖南旅游业在发展初期的技术路线亦是趋从于这一规律的。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湖南旅游学界专家就对湖南省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大量调查评价和区划研究,确定了旅游开发应根据风景旅游资源的优劣程度择优开发的思路,由此也描绘了一幅“西边一片,东边一线”的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图式。在当时旅游经济环境下,这一格局呈现出其在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及投资环境条件等三方面的优势。当然,“西边一片,东边一线”的格局,也促成了湖南旅游开发的两大中心——张家界和长沙的形成。

(二)“口字型”格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政府支持和学界努力下,湖南省旅游开发的热潮持续高涨, 湖南的旅游空间格局在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明显的嬗变,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渐渐崛起了“四大旅游业据点”,并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不断地壮大。

1、湖南旅游业的“东线”,是指连接岳阳与永州、郴州之间的一条南北方向延伸的旅游密集发展带。“东线”除了有长沙市这个湖南旅游中心的迅速崛起外,沿线的衡山宗教旅游景区、株洲炎帝陵等一直以来开发力度特别大,旅游开发进入成熟期。由于岳、长、衡三个重要节点的共同作用,极大地强化了“东线”的联系。

2、湖南旅游业的“北线”,是指贯穿湘北,连接岳阳与张家界之间的一条东西向延伸的旅游业密集发展带。“北线”旅游带中的核心旅游区是常德,常德旅游业开发形势喜人,特别是桃花源景区的修缮和扩容工作,取得非常好的市场效益。益阳的“桃花江美人”驰名中外,其打造的桃花江文化旅游产品亦取得较好成绩。

3、湖南旅游业的“南线”,在永州与绥宁、通道、城步之间连通,东西向延伸的旅游业密集带,具体包括永州市西侧的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邵阳新宁崀山风景名胜区、怀化通道侗文化旅游资源和万佛山风景区、城步南山牧场等。湖南旅游业“南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新宁崀山为重要支撑。不过,这一线旅游业的交通制约明显,旅游开发程度不高,亟待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来激发。

4、湖南旅游业的“西线”,严格来说,湖南旅游业的“西线”是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向南的延伸,连接了湘西州的主要风景区和怀化的一些主要景区,这一带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开发的潜力巨大,尤以吉首市德夯苗寨、凤凰古城景区的开发兴起为市场亮点。同样交通条件的制约仍是“西线”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田字形”格局渐起

进入新世纪,随着省内多条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建设开通,省内旅游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各地旅游交通可进入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旅游流也得到极大地促进。不仅如此,交通的改善也极大地方便了我省与邻近省份的连接,例如,以湘黔铁路为连接,我省与江西、贵州之间开始了省际间的旅游合作,也萌生出联合开发红色旅游的初衷,湘潭韶山也藉此机遇大做文章,与怀化芷江、湘乡及江西井冈山等串联成中部旅游横带。

同样,湖南旅游业沿207国道布局呈“中部纵带”发展趋势也明显,这其中重要的旅游开发据点是常德和邵阳新宁,还有冷水江的矿山旅游资源仍养在深闺人未识。应当说,新宁崀山居于湖南旅游中部纵横带的中心,加上其准备申遗的效应,未来潜力不可估量。

细究起来,湖南旅游业“田字形”格局的成熟,还需要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这一重要助力引擎。正如前面所述,武广、沪昆高铁的开通,给湖南旅游业提升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势必促成旅游业“田字形”格局的实现。

二、高铁引致湖南旅游流的变化

交通具有连接旅游流的功能,也可以说,旅游流是直接基于交通线路发生的。武广、沪昆高铁的开通不仅给湖南沿线城市经济带来便捷和效率,也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一)高铁马太效应

已有研究表明,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使得武广线上岳阳、长沙、衡阳、郴州等旅游城市呈现出马太效应。调查发现,高铁开通后,湖北及广东等外省游客赴上述城市的旅游意愿明显加强,4个城市的旅游需求比重均较之前有很大提高。在这些沿线城市中,长沙是湖南省会,亦是武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优越。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湖南省博物馆等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资源禀赋;同时长沙是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发达,居省内第一;长沙旅游服务设施绝对值高,星级酒店等接待设施完善。高铁开通后,武汉、广州等城市至长沙的旅行时间缩减为5小时内,时空压缩效果明显,马太效应毕现。另外如衡阳、郴州等资源型旅游地,旅游资源禀赋很具特色,衡山的宗教旅游资源对广东市场原本就有很强的吸引力,高铁开通后对广东市场的等时圈压缩在3-5小时的范围内,郴州东江湖、汝城温泉等休闲康体类旅游资源都非常契合当今健康休闲游的趋势,同样由于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市场马太效应明显。

(二)高铁过滤效应

高铁开通后湖南省内并非所有旅游地都呈旅游需求增长的马太效应,以武广高铁线上的岳阳为例,该市以岳阳楼-君山为主要景点的旅游资源开发已很成熟,如今无论是旅游品相或是旅游体验环境,与其他旅游地并无优势,不过由于其具有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其在高铁开通初期客源市场有相当程度增加。但武广高铁北段的进一步延伸,岳阳原有的交通和区位优势转变为劣势,出游者反倒因高铁的便捷,选择放弃周边旅游资源品相较低的旅游地,取而代之是中远程一些品相更高或旅游体验更好的旅游地。同样,沪昆高铁开通对湖南省沿线各地机遇并不尽然,一些旅游地如韶山、新化、怀化等可能以其资源特色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旅游战略机遇尽显,而一些地区则可能受其他地区光环遮蔽,产生市场过滤效应,导致旅游需求在高铁开通一定幅度增长后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的局面。因此,这些地区要特别注重资源禀赋与交通网络、旅游接待能力的并重发展,积极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

(三)高铁扩散效应

以往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得旅行时间极大占据了游客有限的游玩时间。因此,许多中远程旅游者一般只会选择其旅游行程中交通发达、景点知名度高的节点城市旅游,往往忽略了节点城市周边的其他级别稍低些的旅游地,这也使得不少旅游地或景区失去了与外地客源市场接触的机会。高铁压缩旅行时间后,使旅游者有更充裕时间在级别较高旅游地停留,这也给了其他边缘地区发展的可能。以韶山为例,在高铁开通前,不少省外中远距离游客需要绕道长沙或是将其作为长沙游的附带项目,一般只给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停留。沪昆高铁韶山站开通后,游客可以比原来更少的时间距离直达韶山,可以有更多时间支配,这也直接带来了过夜游客的增长,韶山市旅游部门也趁势在周边区域兴建旅游风情街,推出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大型情景演艺项目,充分满足过夜旅客的购物、娱乐休闲消费需求,也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高铁叠加效应

高铁的开通使得大尺度空间的客源地居民出游空间范围出现叠加现象[4]。以武广线为例,武汉与广州相当于位于湖南北边和南边的两个重要省外客源地,在高铁开通之前,武汉居民对湖南的出游心理距离最远为岳阳,顶多至长沙。由于高铁开通的时空压缩效应,在3-5个小时的旅行时间内,武汉居民赴湘出游的半径得到有效的放大,出游目的城市也从最远的长沙扩展到最南端的郴州。同样如此,广州居民也由原来选择最远的衡阳扩展到岳阳,这样一来,南北两端的重要客源地居民的出游空间出现了重叠,我们对此可以用一幅图画来描述:高铁之前,广州居民赴湘旅游半径(广州-衡阳)与武汉居民赴湘的旅游半径(武汉-长沙)并不会相交;高铁之后,广州居民赴湘旅游半径(广州-岳阳)与武汉居民赴湘的旅游半径(武汉-郴州)会相交,相交区域包括覆盖了武广湖南沿线全部城市,特别是对长沙和衡阳的叠加效应明显。

三、高铁旅游流影响下的湖南旅游空间布局优化

基于上述旅游流的变化,湖南旅游经济要素及其空间布局势必与之产生同步变化,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呈现一些基本规律,因此需要做好旅游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举措:

(一)宏观层面:湖南旅游业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均衡化

细数高铁开通前湖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其空间布局是不很均衡的,表现在过分倚重两大中心——长沙和张家界两市,其余地区发育不完全没有组成在空间上相互联系的网络方式,特别是湘西南地区表现尤甚,没有形成内部各种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和省际尺度的跨区域合作。高铁开通后形成的十字形交通架构应该会极大地促成各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上其他资源要素的集聚,湖南旅游交通会进一步趋向密集网络化,旅游空间布局会逐渐均衡。在这一趋势下,位于湖南交通网中心地带的世界遗产地——新宁崀山会借此机遇跃升为湖南旅游发展的第三极。

(二)中观层面:湖南旅游业区域功能的特色化

区域功能特色化的主要意义在于缓解区域旅游产品的雷同,解决区域旅游业无序竞争的压力问题,保证有效的旅游经济。这需要做好如下途径:一是基于旅游资源特色的功能创新,它强调发现意识,主要是发现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和可加工的空间,同时要讲究同中求异意识这样才不至于落入俗套的模仿;二是基于文化底蕴的功能发掘,每一个旅游地的文化都是当地社会生态发展的结果,都是唯一、难以复制的。因此,按照当地祭司、婚嫁、服饰、饮食等民俗习惯开发的特色文化项目值得发掘。

(三)微观层面:旅游地形象的品牌化

在微观层面考虑湖南旅游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也就是把工作要落到每一个具体的旅游地。从区域开发角度看,就是在基础区域空间把握旅游业的基本特点,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开展旅游地形象设计工作。目前湘中、湘南地区不少有潜力的旅游地还是养在深闺,开发潜力巨大,但急需良好的旅游宣传和推广,这都是旅游地形象设计工作的范畴。在今后的开发中,这些旅游地要充分借鉴现代的旅游形象设计理论, 对旅游地的资源条件和水平作深入调查。要注意把握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和需求趋向,充分认识到旅游地形象的游客可感知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推广,逐步提升旅游地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长沙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长沙之旅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我眼中的长沙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空间布局图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