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道德教育研究

2016-06-17 13:38高岗仓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活世界回归道德教育

高岗仓

【摘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是大学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却一直为人诟病。当前,大学道德教育仅仅起到丰富大学生生活的作用,而对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却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无非是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同学生实际生活相距太远,起不到对学生的警示和教育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传统的脱离生活实际的道德说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要求,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道德教育是解决当前道德教育时效性差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回归 生活世界 大学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05-03

前言

一直以来,中华传统文化都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渐渐的对原本纯洁的社会道德造成了污染。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正规而系统的文化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生担负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道德传承的中坚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社会上愈演愈烈的信任危机、食品危机、环境危机等等都能够归结为道德危机的范畴。当前高校道德教育方式的落后严重的制约着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文章针对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道德教育进行探究。

一、生活世界与道德教育的契合

1.生活世界的概述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对同生活世界的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所以说生活世界并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百年以来,生活世界对人类的生活、教育乃至于人生探讨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生活世界的概念内涵丰富,所以直到今天世界上的专家学者对生活世界的概念的理解和表述还没能完全统一起来。下面笔者对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生活世界的概念进行介绍。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包含有三种含义,一、生活世界的狭义说法: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世界。二、特殊的生活世界,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特殊的世界。三、广义的生活世界,只要同人有关的世界都能归纳到广义的生活世界中。

生活世界的含义在哈马斯的社会哲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对生活世界含义的理解是建立在批判的吸收胡塞尔生活世界观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生活世界是人同社会的基础,生活世界是一个背景。生活世界是一个交互性的世界。

我国学者认为,生活世界就是人生活在其中、并能够感知的世界。总的来说,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动态的人文世界,它是人们生活和实践的基地。

2.大学道德教育解析

道德中的“道”指的是事物运行和变化的一般规律,而“德”就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的这种运行和变化规律认识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品质。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规范调整方式,它是由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社会舆论以及社会经济、人们的内心信念等诸多因素决定的。道德的存在是建立在人和社会的联系基础之上的,它是社会调节的一种手段,又是实现个人价值同社会主流精神相一致的价值理念。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大学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可塑性强,所以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将会为大学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道德和主流价值观的诠释者和实践者,所以当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当承担起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引导社会道德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的重任。

大学道德教育就是指在大学中的具有一定的道德知识和道德素养的人根据自己内心及社会主流的道德准则通过一定有目的、有计划、有体系的教育方式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的过程。大学道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思想、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高等院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3.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

在上文中,笔者对生活世界的概念和大学道德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做了详尽的阐述,那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同传统的大学道德教育有哪下不同,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的亮点在哪里等问题是下文所要讨论内容的核心。

对于一般人来说,生活世界无非是平庸的、琐碎的。但是就是在这平庸好琐碎中才显现出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正是由于生活的平淡无奇,才让人容易忘记生活世界、忽视生活世界。道德归根结底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道德不能够脱离生活,孤立于生活而存在。一但道德脱离了生活,那么这些所谓的道德准则必将不能逃脱成为僵死的条文的命运。人们生活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各种方式学习道德、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接受道德教育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道德教育生活世界的回归就是对系统化、体制化的科学世界中的道德教育。因为只有将道德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的带给人以可摸、可触之感。才能更好的让大学生们在生活实际中灵活的运用道德的力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大学道德教育脱离生活世界的表现

1.对生活的疏远

社会信息化的到来使得大学生有了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然而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为了加强大学生自身的是非观,避免大学生受到网络信息的危害,大学道德教育需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道德素养。但是当前的道德教育仍然没能注意到对学生道德的个性化培养方式。当前大学道德脱离生活世界照本宣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具体说来,由于大学道德教育的成败没有一个硬性的、可以量化的指标,所以当前大学中的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灌输的教育方法大行其道。大学道德教育空洞乏味的说教自然不能引起大学生们的共鸣和认可。

2.对生命的疏远

目前,大学生中弥漫着一种实用主义,即大学生们仅仅对那些能够在短期内显现出来实用价值的知识比如:计算机技术、为通过四六级而准备的英语知识等感兴趣。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大学生人文道德方面知识的缺失,必将使学生忘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得每一个接受道德教育的学生都能够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是大学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只属于他自己的特性和存在的价值,从这个观点来讲,当前脱离了生活世界的大学道德教育无疑疏远了生命。

3.对文化的疏远

由于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所以,社会中多种不同的价值理念或多或少的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们发现学校中所大力提倡的道德理念和价值同社会中的道德理念和价值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信息化的到来将整个世界中的文化联系在一起,来自西方的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大学道德教育对文化的疏远使得学生们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理念中迷失了方向。

三、大学道德教育脱离生活世界的原因

1.道德教育的理想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预期。在这个经济社会中,虽然道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道德依然不能不依附于人们的经济行为。我们不能以道德的名义绑架一个人,让这个人的一切经济行为都以道德为出发点。当前大学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将道德标准提升过高到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行为。道德教育中的理想化使得大学生道德教育显得空洞、乏味、不切实际,让学生们感到要达到大学道德教育所宣扬的高度是根本不可能的。道德教育的理想化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反而会使得学生产生厌恶心理,排斥大学道德教育课程,并且认为这种课程是无用的。

2. 道德教育的泛政治化

我国大学道德教育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试图用党的政治理论来引导和塑造在政治上符合要求的人。将政治覆盖生活的道德教育理念无疑会掩蔽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不得不说,道德教育和政治理念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在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出于政治考虑的需要在道德教育方面侧重政治理念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和平时期,道德教育就应当恢复到其原来的模样。在政治教育中,为了达到政治需要强制性的规定人们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而道德教育的目的则是塑造思想道德健全、人格高尚的人。道德教育同政治教育是有一定区别的。

四、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道德教育途径

1. 准确定位大学道德教育目标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大学道德教育破解发展困境的唯一解决办法。广大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思考的教学状态,从理想化的道德教育模式向着现实生活回落。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人的常规。过于理想化的道德教育方式同学生的现实生活脱离的太远。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道德的力量和魅力,在真切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社会道德的同时学着去按照道德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才是大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应有之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德要求也随着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比如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企业内部保持团结合作才能将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所以,以团结合作为代表的群体道德意识的培养是当前社会为大学道德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

2.优化大学道德教育内容

大学道德教育内容已经多年未变,探究大学道德教育的新方法应当从大学道德教育的内容着手进行改变和更新。大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道德教育的理念,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注意体现道德的时代性,引入一些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作为例子,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们读起来既生动又贴近生活。生活是道德产生的源泉,没有生活就不存在道德。大学生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求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及生命价值。提倡道德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具有诚信和责任感的好市民,我国古代对诚信这种品质就很是看重,至今诚信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大学校园中,学生考试时的舞弊现象屡禁不止,原因就是学生道德层面中的诚信意识不强,由于诚信问题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所以着重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可以更好的同学生周围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学生们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中认识到道德的力量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责任心是敦促学生自律和努力的一种道德力量。一个具有责任心的人就能够在满足自己内心愿望的同时对他人或者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有一个综合的考虑,并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除了诚信和责任心之外,大学道德教育内容还应当包含有:爱国心的培养、健康道德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等等,这些道德教育内容同大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是高校优化道德教育内容的首选。

3.转变大学道德教育方式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唯一,面对大学生们对问题的看法,大学教师们不应当使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观点是错误还是正确,而是应当采取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处理问题。让学生去直面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寻找正确的答案。道德教育本身就不应当是被动的,强迫性的,而是民主的、对话形式的。当然对话形式的大学道德教育课堂的建立前提是更新现有的教育理念,对话形式的道德教育方式也许不是最有效的,但是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自由。

五、总结

大学道德教育时效性不高的原因就是过于注重教材理论、为了树立榜样而人为的拔高道德标准。其实过高的道德标准在为人们树立起来现实中不存在的完美榜样的同时也拉开了同现实生活的差距,让人望而却步。转变大学道德教育方式,让大学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正是当前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苏虹.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本质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5,(06):32-33.

[2]王营堂.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失衡与救治[J].人民教育,2012,(11):23-24.

[3]肖川.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3):23-25..

[4]黄建军.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12,(03):63-64.

[5]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52.

[6]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09):102-103.

[7]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论[J].教育研究,2010,(02):25-26.

[8]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2013,(02):56-57.

[9]刘铁芳,教学:一个可能的价值世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29-31.

[10]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2,(10):123-124.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回归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
2016年,转向“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的幻觉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